QQ1712874964@qq 发表于 2024-3-14 12:46

让民企既能“经风雨”又能“见彩虹”

在我国,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从总规模来看,我国民营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1085.7万户增长到2022年的4700多万户,10年间翻了两番多。从质量上来看,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由2012年的5家增加到2022年的28家。上述事实,虽然已经成为了朝野的共识,也是我国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一贯方针,但现实反映的差距甚大。所以,此前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解决民营企业遇到的问题,其根本在于要厘清对它们的认识。他指出:“当前怎么强调民营企业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它们是事关民生共富和国家竞争力,事关全局、事关整个中国发展的基础。”虽然看起来政策很“解渴”,但民企却还是在不停地“喊渴”!正如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所说,去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不少政策,融资成本也总体下降了不少,但是作为一家专注于技术的企业,由于缺乏抵押物很难享受到这些政策红利,资金压力依然很大,希望能更好落实“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政策。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民企,仍在反映对政策的“获得感不强”呢?如全国政协委员、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在调研中发现,尽管当前民营经济的发展趋势总体向好,但一些民营企业反映“日子并不好过”是真实的,突出反映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还存在困难。齐向东指出:“有些民营企业在调整结构、改变发展方式、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上遇到困难,制约了发展进程;一些企业过于依赖单一业务,在发展上遇到了转型难题;还有一些企业,过于看重短期利益,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少,导致了核心竞争力的缺失。”的确,市场恢复需要时间,也就是说三年疫情之后企业需要逐步恢复市场,而消费水平和消费信心的恢复也需要时间。由于在此过程中民营企业必然会产生“痛感”,而且必然会如实地反映出对政策的“获得感不强”之感受,所以不少民营企业还面临“准入难、融资难、回款难、中标难、维权难”等难题。例如,许多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因抵押资产不足,要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就特别难,这就须要政府脚踏实地去有效的协调直至解决。总之,“旧模式不想走,新路径看不清”现象,是不少民营企业家面临的现实难题与难度。对此话题,笔者早在2018年10月26日发表的《述评:为“民营经济穿越风雨 ”祈福》一文中有所阐述:“如何正确认识民营经济的作用?怎样才能更好地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值得深思!但令人不无遗憾的是这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早已不再新鲜,而是朝野人士多年来所喋喋不休地讨论,却又一直未能得以解决的难题。”对此话题,不得不旧事重提的是,笔者应“人民网-强国论坛”发起的“建言征集活动-我为政府工作报告献一策”之约,分别于2017年12月17日、2017年12月19日、2018年1月9日 、2018年1月12日,在“ 强国论坛 ”、“ 知乎网专栏 ”等自媒体平台上,发表过《建言:让中小民企私企享受公平待遇》、《 建言:“ 政策宽松 ”才不“离家出走”》、《建言:税负应适当 最好能偏轻》、《建言:从秦汉明三朝征税中看兴衰》等文章。对此话题还不得不旧事重提,即笔者还于2021年 6月28日在“ 知乎网专栏 ”等大型网络自媒体平台上发表过《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是“硬道理”》一文,也曾不厌其烦地说过,如何才能将“切实促进民营企业健康稳定发展”这个话题,作为朝野普遍关注并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宣传部门工作的重点之一。笔者认为,尤其应当从资源的分配上,应该让民营企业享有与国营企业一视同仁的公平、公正待遇;也就是说希望各级政府切莫把“促进民营企业健康稳定发展”这话,仅仅挂在口头上念一遍,过后却又轻易地忘记了,更不可以让民营企业只是不断地“经风雨”,却难得一次“见彩虹”。【注】本文参考资料《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是“硬道理”》《述评:为“民营经济穿越风雨”祈福》《如何增强民营企业“获得感”?——两会中国经济问答之五》《两会观察|民营企业是自己人,尽可轻装上阵、大胆发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让民企既能“经风雨”又能“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