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宁南县完成养蚕27.23万张,实现产茧25万担,较2013年增加1.7万张、增产1.1万担,农户售茧收入达到4.43亿元,较2013年增加2100余万元,农户养蚕量、产茧量和蚕农收入三项指标再破历史记录,继续保持全省“蚕茧第一大县”桂冠。(据1月16日中国白鹤滩——宁南公众信息网) 看了上述报道,不难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的丰收场景。而要取得这样的成绩,靠的是什么? 一靠精神。从“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中一路走来的宁南人民,历四十余年的栽桑养蚕岁月,有了全新的收获,在大步迈向小康的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走得那么坚实。 二靠人勤。人勤春来早。如今,一个仅有19万人口的小县,农业人口仅16万人,从事养蚕仅10万余人,为何能有这样的高产,根源在于宁南人民的勤劳,宁南地处山地、丘陵,山,是石山,地,是石坷垃地,要开垦出能种植的土地,靠的是一代代人的努力,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不行的。所以,宁南人民的勤劳在州内、省内都是有口皆碑的。 三靠导向。宁南的发展主要靠什么。是工业,还是农业?几十年一路走来的实践证明,生态立县,农业立县,是宁南发展的主动力。一个适合人居的冬天不冷,空气清新,民风淳朴的小城,在迎来白鹤滩电站建设机遇的同时,更是结合地方发展的实际,把西部茧都建设得更加名副其实,不信,你来看看,小城夜,已是璀璨夺目,煜煜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