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3990|评论: 12

【施建新】追梦龙泉山——修建东灌工程纪实连载

[复制链接]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5-7-28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篇故事:追梦龙泉山
                                                                     ——修建东灌工程记实(未经本人同意,不得翻印成书)
                                                                                                                     施建新
    本电子书献给——
    东灌工程建设者、维护者、享受者、参观者,献给牺牲的亡灵
   开头的话
    几年前,都江堰龙泉山灌区管理处的一些干部希望我这个当年的普通民工,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所见所闻编书成册,让今天的简阳人更深刻地了解这工程的艰巨和伟大。后来四川著名作家、评论家刘中桥和著名小说家唐炳国也多加鼓励,过去看到的多是官方层面的,难得看到工地第一线人写的东西。最近中华辞赋家副理事长、当年工地的宣传员冷林熙和四川新闻网麻辣社区的巫昌友、王炳荣,省作协青年作家曹礼芹也希望我把肚子里装的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写出来,让大家了解为什么能在动乱的文化大革命中,在当时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条件下,用落后的修建工具建成那么宏伟的水利工程。
    “愚公移山,凿山引水!”这就是当年百万愚公的简阳精神!为了不辜负老师和同仁的希望,传承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经典,弘扬简阳人民艰苦奋斗、兴修水利、造福子孙的忘我牺牲精神,让我们一起走进书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他们生活、工作、爱情的喜怒哀乐中领悟人生,憧憬未来。希望我的小作能感动上帝,共同努力,让东灌工程向红旗渠一样走向世界(因为东灌大得多)。在最具世界先进水平的成都二机场落户简阳、国内外都关注简阳之际,借用互联网平台,把“东灌”精神这个贡献给世界水利文化宝库的杰作奉献给世人。
        本书共分三卷:卷首是故事前的故事——工程简介;第一卷,三封求爱信改变了三帮人的命运;第二卷,历史大融合增强了建设简阳的人才力资源;第三卷,追梦大团结改变了山河面貌。每卷由若干个故事组成。本书都是作者了解的真人真事,但人的姓名不全真。张家岩水库是东灌工程的枢纽,是工程指挥部及各大机关、水库指挥组、支援单位总部、五七转运站(库)等所在地,本书的取材多数在这里。
        现在敲响面前的键盘,《追梦龙泉山》在向你徐徐展开.........
     故事前的故事——喜在今朝话源头(工程简介
青少年时代,我看《红楼梦》两遍,都是蒙蒙胧胧地不知其然。后来看了一本关于《红楼梦》人物关系及评论的文章,才有了初步的条理。所以我在讲述修建工地的故事之前,先饮水思源,把工程全貌介绍给大家。
     吃水不忘开井人
      “天还不亮啊,我确实太饿了,可能家里的老父老母更饿。”这就是当年睡在天穿地漏的工棚里民工的真实写照;“中午12点还没有到啊?这钟走得太慢了,我的肚子唱空城计了。”这就是东灌工地民工的生活。那年月,民工们吃不饱(1975年开修三岔水库好些了),又没有文化生活,睡得早,醒得早,艰苦繁重的劳动饿得快。
     新爱的朋友,当你从喧嚣的城市走到欣慰的田野,听到那悦耳的流水声的时候;当你坐在旅游船上,游戏在龙泉山下的天府明珠三岔湖、人间瑶池龙泉湖上的时候;当你游弋龙泉山、畅饮张家岩水的时候;当你打开闸门,把都江堰引来的水放往田地的时候;当你一家人欢聚一堂,品尝香喷喷饭菜的时候;当你坐在老板椅上,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时候······朋友,你也许会觉得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对于当年战斗在龙泉山引水工程工地上的民工来说,那是梦中的幸福生活,人间的天堂;那是他们用勇敢、智慧、艰苦、劳累、鲜血换来的。
     工程建成以前,简阳沱西(沱江以西)6个半区、60多个乡镇(当时简阳为96个)离沱江和都江堰都很远,十年九旱,广大沱西人民的生活极为困难,年年盼水,希望越来越近的都江堰银水能穿山而来。当时的生产力和文化素质都较为低下,这种盼都认为那是白日做梦。还有不少人真的梦见治水英雄李冰显灵,把都江堰的水送到了家乡。
    工程的由来
      世界遗产都江堰是一首古老而悠长的水歌,震荡寰宇,唱出了“天府之国”美名; 简阳东灌引水工程就是传承她遗志的新歌,发扬光大,演奏了“天府雄州”新貌;水利建设者就是那上面一个个闪闪发光的音符,追梦龙泉山的未来。
     简阳人民修建的都江堰龙泉山引水工程(当时叫都江堰东风渠第六期扩灌工程简阳灌区工程,简称东灌)位于成都市以东龙泉山东麓川中丘陵区的简阳市、雁江区境内。此宏伟的工程来之不易,她与先秦时代蜀太守李冰组织修建都江堰有关,她与世世代代盼水农户有关,她与数十万工程建设者的苦、累、饿、斗有关。
     闻名中外的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千百年来,可爱、又可恨的龙泉山脉,把成都平原与简阳丘陵隔成两个不同的单元。山那面美丽富饶、自流灌溉,山这面沱西的大半个简阳没有江河,十年九旱,农业大县穿衣吃饭成了大问题。
     历史的车轮转到公元1966年,都江堰东风渠扩灌工程的水流到了龙泉山的脚下,山那边的农民欢欣鼓舞,山这边愁眉苦脸。简阳县老君井乡的水利员黎成福,以及贾家区、三岔区的张文德、周鸿安等看到这情景后,立即向有关方面报告,还有永胜乡的干部郭映光、李绍才等都强烈要求政府开山引水。他们在贾家区副书记李升扬和三岔区委书记樊高凯(当时是革委会副主任)的带领下,又经过反复实地考察,形成《开凿方案》和《规划》,报告给各级水电部门、都江堰东风渠管理处和各级党政部门。因为当时“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冲击着各个领域,《报告》竟被束之高阁放了七年! 经过省、地、县各级领导和水利部门的努力,在工程周边的成都市及相关县区和仁寿县及相关乡镇的支持下,迎来了一九六九年的九月二十九日这个不寻常的日子,张国华来到了简阳视察,作为当时四川最大的领导一錘定音:同意修东灌简阳引水程,祖祖辈辈受尽干旱煎熬的村民终于有了实现梦想的希望。三岔水库工程是大型水库工程,经重新立项由中央批准的。工程计划由简阳、资阳、资中三县完成。可其它两县不愿参加,简阳人心一横:我们一个县也要把这工程修成功!这是多么豪迈的简阳精神啊!
      经过简阳县(现为市)百万人民十年的努力,在各级干部、解放军官兵,铁路隧道工程骨干,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的支持下,以农民为主的数十万农民工用钢钎、二锺、架车、翻斗车、锄头、扁担、笃篼等最原始的工具,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终于把梦想变为现实。
    工程概况
      盘据在龙泉山东麓的简阳引水灌溉工程到底有多宏伟?
      这是一项打通龙泉山、引用都江堰岷江水源、长滕结瓜的引水灌溉工程。由引水枢扭,囤蓄水库、输水渠等三大部分组成:18米长的引水明渠——6274多米的引水遂洞——1445万立方的张家岩水库(翠屏湖)——分别从13.98公里的南干渠、17.371公里的北干渠——2.3亿立方的三岔水库(三岔湖)、6960万立方石盘水库(龙泉湖)——4000多公里的支渠、斗渠、农渠、毛渠——灌溉简阳沱江以西30个乡镇(现全市为55个)和资阳市雁江区少数村社的近100万亩良田。
     东灌工程于1969年6月省、地、县组成勘测设计小组(组长陈元忠)开始启动,8月,简阳县贾家区冷林熙等简阳首批民工开始修路进山。1970年2月20日,伟大的东灌工程在龙泉山遂洞隆隆的炮声中破土动工。1973年2月龙泉山遂洞通水,1977年2月三岔水库主体工程竣工,1980年10月石盘水库工程竣工,整个龙泉山引水工程基本完成。先后动用数十万民工,牺牲了119条生命、伤殘1500多建设者,历经十年时间完成。工程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精神,神奇地把自流灌溉的成都平原复制到了简阳,又创造了“一山三湖”旅游胜地的神话。
     这伟大工程的一串串不平凡的数据,凝聚着数十万创业者们珍贵的心血;这一滴滴来之不易的银水,辉映着每一个建设者的简疤和汗水;这一造福子孙的千秋伟业,证明了简阳人民勤劳、智慧和拼搏精神;这历史的丰碑镶嵌着各级领导和计委、水利、建委等部门、成都市都江堰及其东风渠、铁二局第九工程处、四川省水利工程处二队、水利部第七工程局、数十万民工(包括知青和刚毕业大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解放军官兵等的功劳苦绩和库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1973年2月第一期工程通水时,四川人民广播电台以《龙泉山,引水都江堰》为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打通龙泉山,引水都江堰》为题,广播报道了简阳人民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光辉事迹。
     工程建设期间,先后有很多首长前来视察、指导(以当时的职务为准):中央首长有陈永贵(国务院副总理)、钱正英(水利部副部长)、沙风(农林部部长)、国家计委王副主任等;历届省、军区领导有张国华(省革委主任、成都军区政委)、赵紫阳(省委第一书记)、刘兴元(省委第一书记成都军区司令员)、吴克毕(成都军区司令员)、王东葆和贺格非(都是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李大章(省长),省委书记(当时在第一书记后设置)有李子元、段君毅、杨超、何云峰、徐驰,副省长有张力行、李林枝;历届地委书记有刘海泉、牟海秀、陈崇礼(地革委主任、军分区司令员);历届县委、县革委主要负责人有屈仁才、张延峰、王庆义、陈涛、董启勋、苏方元。
为民造福的后期建设
      泱泱农业大国,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大县简阳,修建东灌的千秋伟业,为简阳的各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程建设后,不仅引来了都江堰银水自流灌溉简阳沱西万亩良田,而且滋润了简阳百万人民干涸的心田。改变了农业的基础设施,灌区每年比非灌区增产1600多吨,纯收入每年增加4000万元,引水工程还担负了成都平原部分泄洪。简阳市政府和龙泉山引水工程管理处在维修工程和打造“一山三湖”旅游事业都做出了巨大的成绩。
      三湖都是在龙泉山脉以东,山上第二高峰丹景山位于简阳丹景乡,是成都东面的屏障。这里自古便是蜀中胜地,有独特自然风光和民间传说:五条山岭会聚主峰的奇观“五龙朝丹景”、三国时期的“阿斗读书台”、一树三身的古柏(忠烈柏),附近还有三国张飞营、乾封庙、三峨眉、牛角寨、石洞沟和古老的摩岩石刻等景观等。
张家岩水库(翠屏湖)已建成集引水、防洪、灌溉、发电、饮水源为一体的多功能水库。
风景优美的世界名湖——“天府明珠”三岔湖,镶嵌着113个孤岛和160多个半岛,是杭州西湖的3倍。水面的美和企业文化交相辉映。
      “人间瑶池”龙泉湖,以“小桃源”“四川绝景”著称,2000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现在“一山三湖”云集了国内外众多企业,旅游项目已纳入省上统筹安排,加上具有世界最先进水平的成都第二机场落户附近,以浩大的龙泉山引水工程为基础的“一山三湖”旅游事业和各类企业正在日新月异地加紧建设,经过无数的追梦人不懈努力,必将走向国际的童话世界。
       翠屏湖蕰藏的人文、历史、地理价值远远还没有开发出来,旅美辞赋家、参观过红旗渠(他说东灌比它大得多)的赵克伦先生和当年几位东灌建设者:四川水利工程二队(现为四川水电校退休老师)的易安富、简阳退休干部、辞赋家冷林熙先生、诗人苏文杰老师等都建言,进一步开发翠屏湖旅游事业,并在这里修建水利建设博物馆、东灌烈士陵园等;并加大宣传力度,把东灌工程发展为红旗渠一样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阳市及其贾家镇和五指乡、龙泉山灌区管理处更有宏远的远景规划,一山三湖的未来将是无限风光。
团队编制和人员结构
       东灌工程建设实行军事化体制,工程指挥部为团县级的编制,区(在县和乡镇之间的一级机构,现已撤销)为营、公社(乡镇)为连,生产大队(村)为排,一般都是按各级党政副职配置,营部设教导员和营长,连设指导员和连长。在团和营之间设了六个指挥组(所、部):遂洞指挥组、张家岩水库指挥组、南干渠指挥组、北干渠指挥组、明渠指挥所、新南干渠指挥部。
遂洞组由沱江以西的镇金、石板、养马、三岔、红塔、贾家六个区组成1——6营,进口明渠由11营(洛带区,1976年划成都)负责;水库组由沱江以东的平泉、禾丰、云龙、三星四个区组成7—10营;南、北干渠由沱西六个区组成12——17营;明渠指挥所属六个营由沱西各区组成;新南干渠所属沱西的镇金、三岔、红塔、贾家营组成。
       前期工程共262个连10万多人参加建设,除了各级干部、支援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和刚毕业的大学生外,主要是各公社组织的生产队的农民(包括下乡知青)参加。沱西受益区参加建设的人多,编排的营连也多;沱东非受益区人少些,但属于无私的奉献。1975年开始的三岔水库和石盘水库及配套工程又是另外一批编排,重新派出民工。
       1970年4月成立工程指挥部管理机构:政委杨昌尧(原县委组织部长),副政委王长洪(简阳人行行长);指挥长陈启霖(副县长),副指挥长庞征、周太富、鄢永洲、郑子良(铁二局)、高生道(省水利工程队)等。后来鲁绍彬、陶文忠、郑嘉玲、曹俊才、应仲光先后进入指挥部班子,后期工程还有一些变化。
        内设机构:办公室(占地赔产、医务室)、政工组(工地战报社、广播站、宣传队)、人保组(公安派驻组)、生产组(机电组、施工组、经管组、测量组、质检组)、后勤组(财务组、物资组、生活组、仓库组、基建组、简办组、驻蓉采购组)、运输组(调度组、公路组)。
指挥部机关共有干部140人,工人41人。
        1970年11月内江军分区派出常驻工程的思想宣传队(简称军宣队),由简阳县武装部长夏光作任组长,另有荣县的董部长、资中的唐部长,还有三个连排级军官组成。
1970年12月由夏光作等6个组成工程指挥部革命领导小组。当时在文化大革命中,革委会、革命领导小组作为政权机构还存在。
        1972年4月成立工程指挥部临时党委:书记陈元忠(县委副书记),副书记:夏光作、唐志友、杨昌尧、陈启霖。
        后期工程临时到工程挂帅的有内江地革委主任、军分区司令员陈崇礼、县革委主任、武装部长屈仁才。
        在1969年至1980年这11年的东灌建设中,熔炼出许多各类人才。他们当中有的成长为省部级、地厅级干部,成长为县级和科局级就更多了,最多的成长为各条战线的中层干部和骨干、行家里手。
        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弹指一挥间,而当时奋斗在东灌工发的民工来说,虽然有苦有乐,但日子还是难熬的。他们长住在山沟坡岭,餐风饮露,顶烈日,斗严寒,冲破“文革”动乱干扰,排除重重阻碍和困难,历经多年时间的浴血奋战,用双手和智慧、科学加汗水,在浩大的水利工程建设中,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故事。
            (龙泉山东麓文化探讨·2015、7、28)
施建新.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1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5-7-28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是最熟悉不过的东灌工程。但还是被建新老战友的佳作,深深地吸引与感动了。百万人民的心血铸成的简阳精神,被笔者的文章诠释得活色生香,形象具体。很值得认真品读,世代传承!问好建新老弟!  (2015-7-28 18:15)  回复

2018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冷林熙 发表于 2015-7-28 18:16
本来是最熟悉不过的东灌工程。但还是被建新老战友的佳作,深深地吸引与感动了。百万人民的心血铸成的简阳精 ...

两位老战友,书写新篇章

2018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施建新老师为简阳论坛带来优秀作品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5-7-30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全面很仔细地记叙了这项功载千秋的水利工程建设由头与场景,感谢施建新老师!

发表于 2015-8-3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东灌老战友和关心龙泉山引水工程的朋友的理解和支持,我只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大家都来关心东灌工程,她隐藏着无数的商机和文化及人脉关系。一山两湖只是这长藤结瓜中的一根藤两个瓜,里面包含水利文化、人文精神很丰富。

2018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1525761873@qq.c 发表于 2015-8-3 15:32
感谢各位东灌老战友和关心龙泉山引水工程的朋友的理解和支持,我只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大家都来关 ...

期待老师佳作

2018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分享

2018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州书农 发表于 2015-7-30 15:40
很全面很仔细地记叙了这项功载千秋的水利工程建设由头与场景,感谢施建新老师!

历史不能忘却

发表于 2015-10-13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支持。应读者的要求,在“东灌人文”等栏目已连发了两个故事,请大家雅正。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5-10-19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15-12-28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