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删了又帖

[转帖]反对焚烧的论断

[复制链接]

2020年优秀版主 2014年度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9-11-4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123nc在2009-11-4 1:04:00的发言:
大家都喊累了,歇歇吧!

佩服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环境污染带来的灾难!!

  这是一个容易被忽略却迫在眉睫的问题——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在2005年11月透露:中国目前癌症病人超过700万人,且每年还在新增加约160万至200万人。

  江苏

  盐城市阜宁县古河镇洋桥村

  (《江南时报》2004年报道)

  因为靠近一家农药厂、两家化工厂,该村于2001—2004年有20多人死于癌症(以肺癌、食道癌为主)。因空气和水污染,村民睡觉时以湿毛巾捂口鼻,鸭子不在水边而在猪圈里放养。

  盐城市阜宁县杨集镇东进村

  (《中国经营报》2008年报道)

  受巨龙化工厂严重污染,2001—2006年5年间死于癌症(以食道癌、肺癌为主)的村民近100人,村民每天吃护肝片。化工厂曾被村民起诉,只开出每人70块钱的补助条件。

  盐城市盐都区龙冈镇新岗村

  (《中国青年报》2009年报道)

  据当地村民介绍,在最近的七八年,新岗村初步调查有57个癌症患者,死亡年龄都在50岁到60岁之间。

  无锡市广益镇广丰村

  (《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报道)

  村子被液化气公司、化工厂包围,1999至2003年间患癌死亡24人,超过该村总死亡人数1/3。毒气、粉末铺满小巷,村口怪味甚至熏跑前来拜年的亲戚。

  镇江市丹徒区(高桥镇高桥村、黄墟镇土门村等)

  (《中国环境报》2004年报道)

  因水系污染,仅在区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病人从1997年起呈显著上升趋势,71%是来自本区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南部乡镇。

  江西

  南昌市新建县望城镇璜溪垦殖场

  (《江南都市报》2004年报道)

  从化工厂里外漏的污水流进水稻田,将田里的水稻苗全部染黑。2004年,80户人家近20人患癌,以喉癌、肺癌为主。

  玉山县岩瑞镇关山桥村

  (《人民日报》2006年报道)

  村子附近的6个石灰窑常年外喷灰粉末、煤烟,导致关山桥村100多亩粮田减产,即使在下雨天,菜叶上也一层白灰。近年60余户的小组有10多人死于癌症。

  余干县新生乡柏叶房村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4年报道)

  饮用水含汞量超标3倍以上,10多年来夺去45条生命,另有20多人因此痴呆变残,是全国有名的“癌症村”。

  四川

  简阳市简城镇民旺村

  (《民主与法制》2004年报道)

  因化工厂未经任何处理的工业、生活废水大量流入沱江,导致水中亚硝氨的含量超过国家规定排放的30倍,原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近年每年平均有5人死于癌症。

  德阳什邡市双盛镇亭江村

  (《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报道)

  该村躲过了地震却难逃污染,至2008年,癌症致死者达五六十人。该村在汶川地震中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杨佳,其母于3年前因患口腔癌而喝下农药自尽。

  河南

  沈丘县周营乡(黄孟营村等21个村庄)

  (《西安晚报》2004年报道)

  沈丘黄孟营村14年(1990-2004)间因癌死亡逾百人,占死亡总人数近半。癌症源于沙颍河上游工业、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所造成的严重水污染。沈丘全县21个乡镇全部被污染,村民只得赊账买纯净水。

  浚县北老观嘴村

  (《南方周末》2002年报道)

  上世纪80年代起迅速成长的小造纸厂所排工业废水,导致数百公里长卫河污水墨汁一般,4年多79人死于癌症。

  长垣县常村镇前孙东村

  (《广州日报》2007年报道)

  严重的水体污染导致5年内数十人死于癌症,河中鱼虾绝迹,河水无法灌溉农田。

  广东

  韶关翁源县新江镇(上坝村等5个村庄)

  (《法制日报》2001年报道)

  矿山开采产生的大量废水流入上坝村、小镇村,曾为“鱼米之乡”的小村,耕地变成了棕红色。至报道时,该村皮肤病、肝病、癌症患者越来越多,鸭子下水后,最快四五个小时就会死掉,最慢三四天也会死掉。

  湖北

  襄樊市朱集镇翟湾村

  (《长江商报》2006年报道)

  3年内3000人的村庄里100多人死于癌症,其中大多是30到50岁的青壮年劳力。村民认为这些是因为流经村旁的那条他们赖以生存的小河受到了严重污染。

  河北

  涉县(固新村等至少6、7个村庄)

  (《新民晚报》2004年报道)

  这些县沿太行山南麓、漳河水系分布,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辖内癌症患癌者明显增多。上世纪80年代的统计数字显示,这一地域的食管癌、胃癌发病率为全国平均发病率的20多倍。

  磁河两岸诸多村庄(西南留村等8个村庄)

  (《法律与生活》2007年报道)

  磁河两岸的8个自然村,因污水渗漏,近两万多村民的生活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些地区地下水已有臭味。有的村患癌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近半。

  唐山市迁西县吴庄村

  (《科学新闻》2009年报道)

  近5年来,不足700人的小村陆续发现10位癌症患者,这10户人家比邻而居,两户之间最远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00米。原因疑为炼铁厂污染。

  安徽

  淮北市杜集区石台镇刘庄

  (《人民网》2001年报道)

  著名的“癌症村”。近年有66人死于癌症,当地的水“黄得像牛尿”,被称为“致命水”。

  湖南

  益阳市南县厂窖镇全固村

  (中国新闻网2008年报道)

  水质出现问题,井里压出来的水竟然可以用打火机点燃。是当年日军投弹地点,数十年寸草不生,被疑是毒气弹在作孽。

  隆回县金湖村

  (长沙政法频道(F·TV)2006年报道)

  20年间,这个总人口285人的村落里竟有29人接连暴病而亡,主要是胆癌、肺癌患者。村民怀疑井水被农药污染。

  海南

  乐东黎族自治县莺歌海新村

  (《海南日报》2008年报道)

  莺歌海新村10年内118人因癌死亡,引起省卫生厅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高度重视。

  万宁市新群村

  (《海南经济报》2008年报道)

  该村的肺癌死亡率是全国肺癌高发地区的9倍。当地村民使用的生活饮用水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陕西

  华县瓜坡镇龙岭村

  (《北京青年周刊》报道)

  1974年以来,该村民小组共死亡58人,死于癌症的29人,死于肺心病、脑血管病的2人,仅1人属于自然死亡。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林景星等专家根据环保志愿人士采回的样本,得出惊人发现:该村的土壤、所产面粉和蔬菜均受到剧毒元素的污染。

  商洛市贺嘴头村

  (《西安晚报》2003年报道)

  从1991年到2003年的12年间,全村共有46人得癌症死亡,高峰期几乎一月一个。在1991年各个工厂未建之前,全村两三年才有一两个得癌症的。

  浙江

  萧山区南阳镇(坞里村、赭山街村)

  (《每日商报》2004年报道)

  死于癌症的人数占了村里死亡人口的80%。26家化工厂的日污水排放量保守估计在2000吨以上。

  山东

  肥城市肖家店村

  (《重庆晨报》、央视经济半小时2007年报道)

  2006年,该镇死亡90多人,三分之一是因为癌症。死者平均年龄48.2岁,年龄最小的仅4岁。专门负责记录死者名单的王医生称,这些癌症都经过县以上医院核实,如此多的癌症患者,肯定与水污染有关。

  内蒙

  包头打拉亥

  (《新民周刊》2006年报道)

  经医院确诊,癌症死亡率为70.9%。公开资料显示,该地区地下水溶解性固体、硫酸盐、总硬度、氯化物依次超标3.8、9.9、4.9、0.8倍,属于劣五类水。调查发现,癌症源于包头钢铁放射性毒水污染。尾矿坝水泄漏,还令周围村子土地种不出庄稼。10余年间77人死于癌症。

  云南

  宣威市来宾镇虎头村

  (新华网“焦点网谈”栏目报道)

  上世纪70年代起,肺癌发病率高达6.5%,是世界平均发病率的近1000倍。

  天津

  天津市西堤头镇西堤头村和刘快庄村

  (《中国质量万里行》2009年报道)

  5年间200多人患癌,从曾经的“鱼米之乡”沦为恐怖的“癌症村”。据调查,村子四周近百家大小化工企业昼夜生产,黑烟污水随意排放,臭气噪声处处弥漫。

  重庆

  重庆市梁平县碧山镇黄桥村

  (《重庆日报》2006年报道)

  这里的村民过年时以钟馗像驱“病魔”。从2003年起,500多村民中就有近20人相继死于癌症,可病因无人能知。

  台湾

  台中县大肚乡王田村

  至2007年底,该村一处电信基地台设立约5年,其间有上百村民罹患癌症,患病者更多,居民恐慌到极点。有村民质疑是基地台的电磁波,让该村成为“癌症村”。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正视“环评腐败”

  当前环保部门应把环境信息向公众公开,让大家一起来讨论环境改良的办法,一起来监督无良者的行为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陈泽伟

  不久前,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中心负责人因腐败问题被调查。据《瞭望》新闻周刊了解,近年来,“环评腐败”案件多发,上升明显。有关部门人士及专家向本刊介绍,随着近年来环保部门地位提升,权力凸显,环保系统已成为腐败案件易发多发的新领域,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领域,已成为违纪违法案件易发多发的“高危地带”。

  针对此,环保部已经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有关专家指出,彻底打破环评领域的利益链条,从根本上遏制“环评腐败”,还必须扩大环境信息的公开范围以及保障公众参与的权力。

  “环评腐败”逐年上升

  近几年,环保系统腐败案件多发,上升态势非常明显。据统计,2002年至2008年6月,22个省区市环保部门有487人被立案查处,且案件数和涉案人数逐年上升。例如,2007年,环保系统违纪违法案件比2006年增长88%,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人数比2006年增长216%。

  这一态势在环境影响评价领域尤为明显。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新、扩、改、迁的建设项目均需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制度。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表)均要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环评单位出具,而且必须经过环保部门审批。

  “可以说,环评审批,是目前环保部门手中握有的最大权力。如果环评通不过,这个项目就别想开工。”环保部一位工作人员说。

  因此,环境影响评价行政管理人员成为建设单位、环评机构的“攻坚对象”,腐败案件不断发生。据统计,2002年至2008年,全国涉及环评管理的违纪违法案件共70件,涉案人数72人,且都是部门以上领导,其中领导班子成员超过一半,达到43人。

  同时,环保系统几名高级官员连续因“环评腐败”落马。不久前,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中心负责人因腐败问题被调查。

  去年11月,经过近一年调查,原国家环保总局行政体制与人事司司长李建新案,进入审查起诉阶段。据了解,李在环评审批等事项中牟取利益,收受巨额贿赂,是其问题之一。环保部有关人士告诉本刊记者,作为人事司司长,李建新的职责范围并不包括环评审批,但李建新手执人事大权,在环保系统及附属的环评机构掌握大量的人脉资源。

  去年10月15日,直属环保部的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王磐璞,因涉嫌受贿被中央纪委调查。据悉,其问题也包括插手环评审批收取企业赞助。

  驻环境保护部纪检组组长傅雯娟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会议上分析,近几年环评领域腐败案件多发,一是地位变化造成了权力观偏差。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环境影响评价成为环保部门综合利用法律、技术、行政和经济手段解决环保问题的重要手段,“环评”成为攸关企业生存发展的“准入门槛”。在这种巨大转变过程中,一些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党性观念开始退化,把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当成了捞取个人好处、牟取个人私利的工具。

  二是制度执行不到位,自由裁量权较大,为权力寻租提供了可乘之机。近些年来,环境影响评价领域廉政建设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国家和一些地方也形成了许多成熟有效的经验。比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行为准则与廉政规定》规范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行为,但是各地的执行情况参差不齐。同时,由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缺乏统一的环境影响评价质量标准,具体的办理人员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就给办理人提供了条件,形成了廉政隐患。

  三是环保部门直属单位参与环评中介服务,难以做到政事、政社、政府与中介机构分开。

  “环评腐败”形式多样

  环保部有关人士分析,目前常见的“环评腐败”形式包括几类:

  其一,利用行政职权收受回扣。

  目前,不少环评机构往往与审批的环保部门有着或明或暗的联系,有的环评机构甚至就是环保部门下属科研院所的一个部门。据了解,目前全国各类环评机构中,环保系统从事环评的科研机构占甲级环评机构的24.7%,占乙级机构的48%。

  国家环保部有负责人指出,尽管从法理上说,各环评机构是“独立法人”,与环保部门不存在“任何利益关系”,但由于天然血缘关系,环保系统的环评机构与其所从属的环保部门,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由此产生的腐败问题屡屡发生。例如,2007年,浙江杭州环保系统腐败案,共涉及杭州13个区县、90多人。这一案件中,杭州市环保系统普遍存在利用环评项目审批权,以20%至40%不等的比例收取环评管理费,产生环评机构和审批单位“携手腐败”现象。

  该案中,杭州市环保科学院作为市环保局的直属单位,从事的恰是营利性很强的环评工作。为抢占环评市场,该院向杭州各区县环保局定出了30%的高额回扣,名曰“环境影响测评项目协作费”。在高额回扣的吸引下,各区县环保局纷纷将各自审批的环评业务推荐给杭州市环科院。环保局既是审批者,又是介绍人,需要环评的企业只能乖乖服从。

  仅2005年,环科院向各区县环保局返还的“协作费”就高达740万元。这些费用在政府机关无法入账,只能存在“小金库”。其中有在班子成员等小部分人中分发“协作费”;也有用于单位发放奖金福利。

  而在湖南浏阳环保腐败案中,环评单位要将环评项目收费金额的35%以“协作费”名义返还给浏阳市环保局,这些费用也被贪腐者部分侵吞。

  2008年6月至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执法检查。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执法检查报告,指出环评法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报告明确提出了目前环评机构与环评报告审批单位存在利益关系,影响环评公正性等问题。

  傅雯娟说,据地方环保部门纪检组长反映,这种现象这些年来已成环保系统的潜规则。

  其二,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建设单位直接向审批者行贿。

  “在项目的建设上,环保部门有一票否决权。各级环保部门自然成了项目单位的攻关重点,用金钱来打通环保大门的企图必然增多,审批权和金钱的交易极有可能发生。一些项目单位想方设法、甚至不择手段,使本身不符合环评标准的项目通过环境评估。行贿的目的,首先是要保证批下来。其次,也希望加快审批速度。因为一个项目晚开工一天,对项目单位来说,都意味着极大的经济损失。”环保部一位官员解释说。

  此外,“环评腐败”还包括环保系统个人向企业介绍环评单位,违规收取中介费;个别环保社团向申报环评企业收取赞助款;在建设项目审批、“三同时”验收等业务中发放“咨询费、评审费、专家费”等。

  以公开透明遏制腐败

  对于“环评腐败”,环保部已经作出了应对:

  针对环评机构与环评报告审批单位存在利益关系的问题,环保部已经决定,将从改革体制入手,让环评机构与环保部门“完全脱钩、彻底脱利”,确保环评审批不受利益干扰。

  针对环评审批中的问题,环保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必须真正实行集体决定、民主决策。从环境保护部部机关做起,坚持集体审查,民主决策,防止权力过于集中。凡环境影响重大、社会关注度高的项目环评,都必须提交部务会或者部常务会审批。坚持实行环评的受理、审查、审批“三分离”,审批的条件、过程、结果“三公开”。吸收驻部纪检监察局参加审批,将监察机制引入环评全过程。

  此外,环保部还将压缩随意性所带来的腐败空间。这包括加快环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对环评的方法、技术规范进行更深入的科学研究。清理规范各级专家库,明确专家的准入门槛和责任制度,建立规范统一的专家库,加强项目审批的科学性。针对不同行业和区域的特点,不断完善各类建设项目环评技术导则,提高环评科学性和环评文件的质量,一切按规矩办事,减少环评环节的随意性和腐败空间。

  除此之外,有关专家指出,必须扩大环境信息的公开范围以及保障公众参与的权力。公开透明的信息和广泛的公众参与,不仅是完善环评制度的重要一环,也是遏制“环评腐败”的有效手段之一。

  据了解,在香港,环评报告全文被要求上传到香港环境保护署的官方网站。同时,还会在数个固定地点放置印刷版的环评报告,以便公众查阅。在韩国,同样规定环评报告全文必须公开。同时只要有30人以上要求召开听证会,主管部门就必须启动这一程序。

  但在我国内地,无论是环评法,还是2006年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乃至去年5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都还未能赋予公众充分知情权以及参与权。

  例如,《环境影响评价法》中虽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作了明确规定,但这些规定过于笼统、原则,不仅对公众实现这一权利的具体程序、征求意见的方式以及救济措施等方面规定不明,可操作性不强,透明度不高,更关键的是没有明确公开信息的内容和范围,对公众所应有的对环境影响评价相关信息的知情权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从而使得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在根基上存在重大缺陷。

  一位环保人士说:“一般老百姓是看不到环评报告全本的,只根据少则几页、长则二三十页的环评报告简本,很难作出什么判断。即便你有了不同意见,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举行听证会,相关法律法规也是语焉不详。”

  有关专家指出,当前环保部门最需要开展的业务,就是把环境信息向公众公开,让大家一起来讨论环境改良的办法,一起来监督无良者的行为。只有透明信息下的公众参与,才能遏制公权寻租的腐败诱惑。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227]
发表于 2009-11-5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离我们仅十余公里的三坝核电站的阴影挥之不去,现在又来了一垃圾电站,南充的达官们是何居心?你们银子捞够了屁股一拍就走了,留下我们老百姓提心吊胆生活在这里!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愿更多的网友看到这些资料 我将继续为大家搜集相关资料以备所需

2017年优秀网友 2014年度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网友 2016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09-11-5 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更重要的是,风险评估几乎都是以“在最完美的操作情况下”为前提,忽略人为疏失因素。很明显,不熟悉操作情况、疏忽、协调不佳等非意图因素难以杜绝,而一旦疏失其后果就非常严重。更为可怕的是,厂商基于成本考量有充分的动机来制造“疏失”:省去活性碳喷附、对象消耗或故障不予维修、未做好进厂管制、让焚烧后产生严重污染的废弃物进厂焚化……这些结构性的人为因素更是难以控制。”

2017年优秀网友 2014年度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网友 2016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09-11-6 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收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科院权威报告:中国垃圾焚烧排放起底
2009-11-05 11:26   南方周末   网友评论 0 条,点击查看

 

垃圾战争

  中科院选择国内19家垃圾焚烧厂调研二恶英排放发现,16%的厂家达不到中国标准,几乎70%的厂家达不到欧洲标准

  □本报记者徐楠

  垃圾焚烧带来的二恶英排放,是其面临的主要公共环境挑战。2005年,中国有垃圾焚烧厂67座,现已近百。最近一年,中国各地蜂拥而起的垃圾焚烧厂建设潮,引发各界争议,而对于可能带来的二恶英排放的环境危害,成为争议焦点。但到目前为止,中国对二恶英排放一直缺乏全面的数据信息。那些已经存在日久的部分垃圾焚烧厂究竟排放如何,亦一直缺乏可靠数据的披露。2009年,国际知名的化学科学杂志《Chemosphere》发表了论文,题目为《中国市政固体废物焚烧厂的二恶英/呋喃排放》。作者是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和中科院研究生院的科研团队,他们历时一年,对中国19个市政生活垃圾焚烧炉的二恶英排放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并发布了结果。

  这份发表于国外的科研报告,至今未引起国内的关注,本报获准独家披露。

  正是基于报告中数据的敏感性,论文的作者拒绝透露所涉及的焚烧炉的详细位置,但称,检测分析的结果已经反馈给所有接受检测的焚烧炉所在企业。

  这份难得的科研报告提供了部分了解中国垃圾焚烧炉二恶英排放确切水平的依据。(为行文方便,文中数据所省略的单位均为ng-TEQ/Nm-3,即烟气中二恶英排放浓度)。垃圾焚烧生成的气体必须在排入大气前进行清洁处理;由此也就产生了关于市政垃圾焚烧厂空气二恶英排放的种种严格的标准。中国环保部目前采用的标准和欧盟有所不同,前者为1.0,后者为0.1。但近年来,舆论普遍认为欧盟的标准更接近安全,即必须低于0.1。

  此次检测分析显示:19个样本焚烧炉的二恶英/呋喃物质的排放量在0.042至2.461间,平均值为0.423,远高于欧盟标准。

  其中,16个样本的二恶英排放达到中国环保部目前的标准,即不超过1.0,所占比率为84%,但也只有6个样本达到西方普遍采用的欧盟排放标准,即0.1,所占比率为31.6%。19个样本中的排放最高值为2.461。较之已有大量研究证明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市政垃圾焚烧厂都能达到0.1欧盟标准(韩国是个例外),中国的市政垃圾焚烧排放远不如发达国家,技术应该进一步改善。

  根据检测结果估算,假如以2006年中国焚烧处理垃圾总量1138万吨来计算,中国随之带来的的二恶英/呋喃总排放量为19.64克。

  据论文作者之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介绍,此次研究采用国际认可并通行的二恶英检测方法。样本采集得到焚烧炉所在企业的配合,由研究人员分赴实地采集带回实验室。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每个样本焚烧炉排放数值的结果,均为多次采样后的平均值。采样次数少则3次,多则5-6次。

  研究者还在论文中表述了以下发现:

  作为二恶英检测研究的重要学术指标,中国垃圾焚烧厂的二恶英产生因子要高于早前一些研究得出的数据。

  各焚烧厂之间的二恶英产生因子差别很大。总的来说,国产焚烧炉的排放控制水平要低于进口焚烧炉。

  通过对三座同一公司生产的焚烧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说明,经过一系列污染控制技术的应用,二恶英排放可以显著降低。

  这一研究团队还对14个国产医疗垃圾焚烧炉的二恶英排放进行了检测分析,据此形成的论文也发表在2009年《Chemosphere》杂志。医疗垃圾焚烧炉遍布各地,是通行的医疗废物处置手段。

  其中9座焚烧炉达到中国的医疗废物焚烧处理相关排放标准(低于0.5),但仅有2座达到或优于欧盟标准(0.1)。其余5座既超出欧盟标准又超出中国标准,有2座的排放量在10.0以上,最高者高达31.60。

  14个样本中,二恶英排放水平最低、技术控制最优的焚烧炉位于四川,排放值为0.08。

  研究员还表示:垃圾焚烧,并不是二恶英排放的首恶。二次冶炼等成因,在总排放量中的影响比率更大。

  ■14个医疗垃圾焚烧炉样本数据

  样本编号  所在地区  二恶英排放水平

  1   辽宁  0.32

  2   河南  0.22

  *3  江苏  3.58

  4   山东  0.50

  *5  山东  1.15

  *6  福建  2.81

  7   福建  0.50

  8   广西  0.20

  9   辽宁  0.19

  10  辽宁  0.19

  *11  山东  17.67

  12  四川  0.08

  13  四川  0.10

  *14  黑龙江  31.60

  (加*者超出中国排放标准)

发表于 2009-11-6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hhhhhh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NYT:中国一些不达标垃圾焚烧厂成全球公害

  深圳——在中国南方这座不断发展的大城市,矗立着两座笨重的褐色建筑,是由一家私人企业开办的龙岗垃圾焚烧厂。一英里之外就能闻到垃圾燃烧的味道,还冒出许多黑色的烟尘和有害化学物质,导致附近几百名居民曾静坐抗议,要求焚烧过程更清洁,并且不许计划开建的第三座焚烧炉建在附近。

  中国在超过美国后成为世界头号生活垃圾生产国,由于垃圾填埋场已无空地,中国开启了庞大的垃圾焚烧厂建造计划。但这些焚烧厂成为有毒气体的来源,包括二噁英和汞,这些都能破坏人体的神经系统。

  根据观测卫星的一些大气研究发现,这些污染物,特别是像二噁英和汞这样长期存在的物质,不仅仅对中国有害。它们随着大气流动,飘过太平洋来到美国西海岸。

  中国的焚烧炉可以更环保。在深圳市的另一端宝安区,焚烧烟囱里没有类似龙岗那样的可见烟,这是由市政府所属一家公司建造的。政府测试结果显示几乎没有二噁英和其他污染物排放。

  但是宝安的焚烧炉每焚烧一顿垃圾,成本是龙岗的10倍。

  宝安和龙岗焚烧炉的区别正是中国对焚烧炉争论的核心所在。全国各地建造焚烧炉的标准各不相同,即使在同一城市也有差异。中国政府监管者多年来一直在讨论对排放实施更严格的限制。但由于官僚之间的利益之争,他们一事无成,一位中国政府官员说,他也是垃圾焚烧处理专家。

  随着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从贫穷转向无节制的消费,中国政府不得不奋力解决由此产生的垃圾山。北京官方于6月份警告说城市的垃圾掩埋场将于5年内用尽。

  北京和上海等几个富裕城市拥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市民,当地政府制定了和欧洲一样严格的污染控制标准。尽管有这些标准,今年春天在北京和上海仍出现了和深圳类似的抗议新建焚烧厂的事情。

  对于焚烧厂是否将按国际标准建造和运营,大城市里越来越敢言的市民还有深深的不信任感。“很难说这些标准能否达标——或许焚烧炉按此标准设计,但我们怎能知道是不是正常运行?”计算机工程师赵勇(音)说,他是反对建造垃圾焚烧厂的社区代表。

  然而污染更严重的焚烧厂在内地城市继续建造,那里的居民对污染很少关心。

  华盛顿大学和伊利诺伊州阿尔贡国立实验室(ArgonneNationalLaboratory)的研究估计,落到北美湖区的汞其中六分之一都来自亚洲,特别是中国,主要是火力发电厂和冶炼厂,也有来自焚烧厂的排放。焚烧厂释放的污染趋于类似镉这样的高污染金属物。

  焚烧厂是二噁英排放的重要源头。对于二噁英是否能飘过太平洋还没有多少研究。但是对类似化学物研究表明它们能飘很远。

  2005年世界银行一份报告警告说,中国如果过快建造垃圾焚烧厂且不限制排放物,世界范围内大气中二噁英含量会加倍。报告发布后,中国开始放缓焚烧厂的建设,并一定程度限制了排放物,但世界银行未做后续报告。

  二噁英在空气中传播不是垃圾焚烧仅有的问题。垃圾焚烧后剩余灰渣含有二噁英和其他污染物。钟日钢是宝安焚烧厂的生技总监,他的厂把灰渣运到专为有毒废物设计的特殊填埋场。但清华大学聂永峰教授去年一份论文称,许多城市的有毒物填埋场没有足够空间填埋灰渣,因此灰渣被就地堆放,担任政府顾问的他认为有必要建立更多焚烧厂。

  垃圾焚烧有两大优点:比垃圾填埋场占地更少,燃烧过程中的热能还可以发电,因此受到日本和许多欧洲国家青睐。宝安垃圾焚烧发电厂能满足4万户家庭的用电。

  垃圾填埋则有自身的环境危害。垃圾的腐烂会释放大量甲烷,这是危害很大的温室气体,罗伯特?迈克文(RobertMcIlvaine)说,他是能源咨询公司迈克文公司(McIlvaine)主席。他说,在中国,垃圾填埋场释放的甲烷远比焚烧炉的有毒排放更成问题,特别与宝安这样的现代焚烧厂相比。

  中国的国家标准仍允许焚烧厂释放欧盟标准10倍的二噁英排放量;美国标准和欧洲相仿。来自国家发改委的一位官员表示,就是否提高中国的国家排放标准,中国环保部和主要经济规划部门之间的拉锯战已持续3年,他因未被授权公开谈论此话题而不愿透漏姓名。

  发改委同意二噁英排放标准需要提高。但他们不同意环保部有权叫停那些不符合标准的焚烧厂项目,这名官员补充说,规划部门希望保留决定哪个项目上马的权利。

  浙江是垃圾焚烧设备制造中心,该省固体垃圾处理专家组组长严建华为这个行业辩护说,家庭在户外燃烧垃圾要产生更多的二噁英。

  “据我们研究,露天焚烧是大问题,”严教授说,中国真正需要的是做好垃圾回收,那样垃圾就能被更可靠的处理。

  焚烧厂的批评者和拥护者都呼吁垃圾再循环利用并减少包装,以此减少城市垃圾排放。即使无法再循环利用,垃圾分类也可以让垃圾焚烧过程更洁净,因为可以更精确的调节炉内温度来减少二噁英的形成。

  然而中国公众对垃圾回收表现热情不高。就像宝安的工程师钟先生所说,“没人真正在乎。”(翻译:齐磊)

发表于 2009-11-6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em61]diqiu yao lan tian ...

2017年优秀网友 2014年度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网友 2016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09-11-6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1-12 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删了又帖在2009-11-4 10:57:00的发言:
  漩涡中的垃圾焚烧

  不同于卫生填埋,在不少人看来,垃圾处理最为省事的方法,还是一把火烧掉。

  不可否认,垃圾最难处理的就是体积大,不易降解,占用了大量的堆放空间。而如果把垃圾付之一炬的话,起码能减少50%到80%的面积,垃圾堆放问题似乎迎刃而解。并且,垃圾中蕴藏着巨大的电能,通过焚烧垃圾产生的热能,还可以发电供热。

  目前,城市垃圾焚烧在发达国家应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全量焚烧系统,焚烧处理量为每天250吨到3000吨,焚烧混合垃圾;另一类是将混合垃圾进行分选处理制成一定尺寸规格的垃圾衍生燃料(简称RDF),制成的RDF燃料比混和垃圾具有较好的均匀性,可以和煤、木屑等其它燃料混和燃烧。

  最后一类则是块装组合式焚烧系统,通常是在制造厂制造好标准组件,到现场组合安装,此类型焚烧系统处理量相对较小,为每天10吨到2000吨。此外,还有应用较少的处理工艺,如流化床焚烧炉等。

  1985年,深圳就从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成套引进两台日处理能力为150吨的垃圾焚烧炉,建成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垃圾焚烧厂。此后,北京、厦门、上海、广州等地也开始兴建垃圾焚烧厂。近期,又有报道称,武汉将加快建成5座垃圾焚烧发电厂。而北京更是规划在“十一五”期间上马20台垃圾焚烧炉。

  一时间,垃圾焚烧彷佛成为潮流。

  此前,相比邻居上海市,杭州市在垃圾处理的方式上基本全部依靠填埋,而上海不仅有两个千吨级的垃圾焚烧处理厂,还有一个千吨级的生化垃圾处理厂。杭州在垃圾的多元化处置上远不如邻居。

  不过,随着投资3.65亿元的杭州第一家千吨级垃圾焚烧处理厂的并网发电,这一切也发生了改变。

  目前,杭州共有两个垃圾焚烧发电厂,一个是位于滨江的绿能环保发电有限公司,一个位于乔司的锦江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它们的日处理垃圾量分别为450吨和300吨。

  而城区垃圾中转站里的垃圾,除填埋外,超过五分之一的部分会被运到这两个地方。

  杭州滨江区浦沿镇山二村,在村子附近转了一圈,却找不到“杭州绿能环保发电有限公司”。在当地人的指引下,记者向村后的大山深处走去。大约走了1.3公里,在山口拐了一个弯,赫然看见一座即将竣工的高大建筑—庞大的建筑上覆盖着密密麻麻的脚手架,一个30层楼高的金属塔楼矗立一旁,似乎高过了四面的大山,甚是宏伟。

  这就是垃圾焚烧电厂的所在。

  “在绿能环保的垃圾发电上,我们的炉排式垃圾焚烧技术和设备在国内已处于领先。”杭州绿能环保发电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柯表示,在他看来,当前城市垃圾问题越来越严重,杭州也一样,如果不及时处理,不出10年就可以堆满整个西湖。

  “以前处理垃圾,一‘搬’了之,这不是根本出路。更何况,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质量也提高了。像在杭商务楼的垃圾质量就非常高,热量相当于煤的三分之一,这是非常可观的能源,而一吨垃圾能发电200度左右。”他说。

  于是,这家建立在政府资本引导、企业跟进投资基础上的电厂应运而生。

  现在,电厂一小时约发电6800度,而大型火力发电厂一度电将耗煤300克左右。按照这个标准计算,垃圾发电一小时大约可以节约2吨煤,一天缓解电荒16万度左右。一户家庭如果一月用电150度,大约有3万户家庭能用上垃圾电。

  而在之前,电厂的建设进程并不如人们想象中那样顺利。

  1999年,绿能环保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式立项,2000年,进行了可行性报告,但到了2002年,电厂才开始施工。

  2004年7月20日,第一车垃圾运到电厂;7月29日,进行了第一次试烧,发出了第一度垃圾电;9月30日,通过了72小时满负荷考核;10月底,通过了排放监测,检测结果优于国家标准。

  就在这“看上去很美”的期间,电厂炉子却屡次出现问题。因为垃圾的质量不高,炉子的温度上不去,好不容易上去了又下不来,炉子都烧黑了。于是,电厂不得不请了许多专家过来研究。

  “结果显示,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运来的垃圾是没有分类的,什么东西都有,砖头、石块、蔬菜、塑料瓶、电池等等。那些砖头之类的建筑垃圾就把炉子给搞坏了。”王柯说。

  而在他看来,由于杭州实行垃圾分类的试点主要在社区,但全市仅有五分之一不到的社区参与其中。除了大家苑、御跸苑等部分社区搞得不错外,很多社区的情况都不太理想,至于街道、旅游区,开展起来则更难。

  “另外,下过厨房的人都知道,那里的垃圾最多,比客厅、卧室多多了,占了生活垃圾的一半以上。但这些垃圾的利用率却不高,如果运到焚烧厂,成本高,体积大,分量重,含水多,热量又不高。”王柯认为,如果像美国人一样,厨房垃圾先通过厨房下水道入口的粉碎机碾碎后再排往下水道,问题就会容易解决许多。

  然而,垃圾焚烧发电厂所引发的争议还不仅仅是这些。

  比如,一些环保权威,如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赵章元就认为,焚烧垃圾可以产生危害环境的二恶英。事实上,正是因为担心二恶英和重金属的危害,一些地区的居民一直反对建设焚烧炉,争论到现在还在继续。

  早在2000年6月1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就已经规定了二恶英的排放限值,要求向大气中排放的每立方米烟气二恶英类不得超过1.0纳克(欧美和日本限值为0.1纳克)。

  然而由于技术限制,对于二恶英的检测难度很大。有专家这样形容二恶英提取、分离、浓缩、精致所带来的工作量:“这就如同把国际标准泳池装满大米,然后从中挑拣出一颗黛色的大米。”

  正因为对于二恶英的质疑,目前国际上垃圾焚烧的趋势也正在萎缩中。

  如德国、荷兰、比利时早已相继颁布了“焚化炉禁建令”,日本已有4600座焚化炉停建,美国也有超过137座停用。

  但仍有专家认为,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的发展空间依然较大。

  他们的观点是,垃圾技术包括垃圾焚烧、烟气处理和余热利用三部分,其中烟气处理和余热利用技术在国内其它行业有一定的基础,垃圾焚烧技术在消化、吸收国外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基础上,结合国内生活垃圾特性的研究、开发活动也正在取得进展。

  如今,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委员会的统计,中国城市垃圾处理中填埋法处理的垃圾占70%,堆肥占20%,焚烧占5%,其他(包括露天堆放、回收利用)占5%。而不论是焚烧还是填埋、堆肥,垃圾分类都被认为是绕不开的环节。

  这也是专家们达成的共识。但这个过程何其艰难。

  在一些城市,垃圾桶上尽管标着“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字样,却仅仅是个摆设而已。即便有人照章办事,垃圾车来了,还是一股脑儿全部倒出,垃圾分类与表面文章无异。

  不过,也有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出现。

  去年5月,西安市阎良区建起一座垃圾资源化处理车间,采用的是“生活垃圾清洁化资源化实时处理技术”。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技术能使垃圾中的有机物质迅速分解,转化为植物所需的有机肥料。而金属、玻璃、纸张、电池等也将被分离回收再利用。

  “资源化处理确实是立即处理的最有效、最科学的出路,这才是今后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环保权威赵章元颇为认同地表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