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43|评论: 6

[乡镇风采] 五木南天门景区文化特色──道教文化之二(二)竹隐亭楹联(修正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29 21:46 | |阅读模式
(二)竹隐亭楹联:竹亭隐高士,诗卷集蚓鸣。也在九曲天阶中:
144500r22jztvt522kc5j2_conew1.jpg
(注:此图源于海峰石先生的原图)
亭柱上有一楹联:竹亭隐高士,诗卷集蚓鸣。
这幅楹联取自五木乡石马村当地一位古人的掌故:陈凤,石马村人,明宪宗成化(14651488)年间进士,官至刑部主事(一说吏部主事),由于其人生性高洁,淡薄名利,醉心道学,因此在仕途的巅峰时期辞官回乡隐居,悉心研究道学,其间建竹隐亭一座,供其修行之用,并著有诗卷《吲鸣集》一集。南天门九典天阶栈道上的竹隐亭即取其诗卷之名,上联竹亭隐高士是指竹隐亭中隐居着陈凤这样一位高洁之士,下联诗卷集蚓鸣即指陈凤在隐居期间著述的《吲鸣集》。
陈凤在仕途的巅峰时期辞官回乡隐居,悉心研究道学,并建竹隐亭一座,供其修行之用,与魏晋时著名隐士“竹林七贤”相似而更为高雅。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嵇康、阮 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总的来说,他们的思想观念都与道教的理论基础和教义相关。陈凤与魏之竹林七贤相比却不是纵饮之辈,而是虚怀若谷的慎独高士,其所著诗卷名为《蚓鸣集》以“蚓鸣”自谦便可见一斑。
“蚓鸣”本是一个比较少用的生僻贬义词,乃成语典故“蛙鸣蚓叫”的简捷用法。“蛙鸣蚓叫”本指青蛙与蚯蚓的鸣叫,比喻浅陋的识见或议论。陈凤不愧为高士,在所著诗集名称上将贬义词活用为自谦词。成语“蛙鸣蚓叫”在明·陈凤之前,笔者尚未查到出处。在其约300年后的清代才有记载,清·章学诚(17381801)《文史通义·诗话·书坊刻诗话后》:“小慧私智,不知大体,自安於蛙鸣蚓叫,君子亦无校也。”可见明代五木陈凤是最早应用“蛙鸣蚓叫”成语的文人了。
九曲天阶上山段两旁种植了大片竹林,翠竹林中又复建了当年陈凤隐居修道的竹隐亭,更显示了这里古今浓郁的文化色彩,用“竹亭隐高士,诗卷集蚓鸣”作为竹隐亭的楹联,又提升并彰显了景区和策划者的文化品位。
以上竹隐亭名称及楹联来源系秋风秋月先生提供,值此特向秋风秋月先生致谢!若有不当之处,还请网友秋风秋月先生和景区策划者指正。前发《……竹隐亭楹联:竹亭隐高士,诗老集蚓鸣》因有文字及史实错误,特以此稿修正,并向读者及五木南天门景区致歉!
                            2013-10-29
本帖最后由 战立克 于 2013-10-29 21:48 编辑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3-10-30 12:36 |
当年陈风为何归隐,除开信奉黄老意外,是否还有现实因素,这些不得而知了,如果其诗集发刊,今人才可以寻觅他的心路历程。他崇尚竹和十分谦虚是不容置疑的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2:53 |
敢爱敢恨 发表于 2013-10-30 12: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当年陈风为何归隐,除开信奉黄老意外,是否还有现实因素,这些不得而知了,如果其诗集发刊,今人才可以寻觅 ...

谢谢版主评论!
陈凤的诗集名为《蚓鸣集》除了自谦外,可能还有另一层意思:诗集为陈凤回乡隐居所作,蚓为隐伏之物,蚓隐相通而谐音;诗言志,其诗集必是其心志的铭记,鸣铭相通而谐音,故名“蚓鸣集”。鸣,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如今在南天门森林运动公园建设中被今人发掘、应用,就真的起到了一鸣惊人之效!

发表于 2013-10-30 13:08 |
朱见深皇帝在位20多年,除开给于谦平反和替景泰皇帝恢复帝号外,几乎都是乌烟瘴气,无论前期、后期都是极其秽乱的,朱见深败坏吏治,与民争利,罢斥言官,距离“明君”实在遥远得很。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3:16 |
不教书的 发表于 2013-10-30 13: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朱见深皇帝在位20多年,除开给于谦平反和替景泰皇帝恢复帝号外,几乎都是乌烟瘴气,无论前期、后期都是极 ...

哦!谢谢关注!由此可见陈凤远离昏君回乡隐居,修竹隐亭濳心修道,确有魏晋竹林七贤之雅风。

发表于 2013-10-30 13:36 |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长子。初名朱见浚。景泰三年(1452年)被废为沂王,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又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朱见深。于天顺八年(1464年)登基,年号成化。初年为于谦平冤昭雪,恢复景帝帝号,又能体谅民情,励精图治。在位末年,好方术,终日沉溺于后宫与比他大17岁的万贵妃享乐,并宠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以至奸佞当权,西厂横恣,朝纲败坏。成化二十三年八月(1487年)驾崩,时年41岁。庙号宪宗,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于十三陵茂陵。
此朝吏治腐败,绕不过去的一个人,那就是汪直!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4:22 |
监督人 发表于 2013-10-30 13: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长子。初名朱见浚。景泰三年(1452年 ...

谢谢关注!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