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089|评论: 40

[行走印记] 豆沙关--茶马古道的川滇门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6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豆沙关古称石门关,是秦汉以来中原通往云南的通道之一,也是古人由蜀入滇的第一道险关,壁立千仞的石岩,被关河一劈为二,形成一道巨大的石门,锁住了古代滇川要道。西岸岩壁上刻有“滇南枢纽”、“其险也若此”等大字,被誉为“滇南第一关”。
        豆沙古镇,位于滇东北云川交界处,四川盆地云贵高原过渡的起伏地带,乌蒙山脉关河(朱提江)深谷的中段,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入滇的要隘之地。
      我曾经两次到此地,现将PP呈上。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尺道
     所谓“五尺道”,按照史料上解释就是“横阔一步;斜亘30余里,半壁架空,奇危虚险”的阁道,现在残存的遗迹约350米,一级一级的青石阶高低不一,上面留有240多个深深的马蹄印。史料说,“五尺道”始建于秦,是由四川入滇,再到缅甸、印度的“蜀身毒道”(古西南丝路)的重要通道。
  这条古道的确经历了太多的历史事件和故事,也承担了川滇商贸文化往来交融的重任。川滇两地的马帮载着布匹、盐、大米、山货、药材、茶叶、银、铜等物品,络绎不绝地往返于这条古道上,马蹄声、吆喝声不绝于耳;中原文化、蜀地文化、夜郎文化、古滇文化随之汇集相融,衍生出了朱提文化。
  这条承载了军事、商贸、文化的悠远古道,如今虽然完成了使命,然而作为守望者,她看到了昆明至水富的高建公路从头顶穿山过峡而去,内江到昆明的铁路在脚下依崖穿行。“五尺道”就这样与现代化的铁路、公路相约对接,如同五线谱镶嵌于石门关的万仞断壁上,形成奇观。
DSCF4127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尺道
     所谓“五尺道”,按照史料上解释就是“横阔一步;斜亘30余里,半壁架空,奇危虚险”的阁道,现在残存的遗迹约350米,一级一级的青石阶高低不一,上面留有240多个深深的马蹄印。史料说,“五尺道”始建于秦,是由四川入滇,再到缅甸、印度的“蜀身毒道”(古西南丝路)的重要通道。
  这条古道的确经历了太多的历史事件和故事,也承担了川滇商贸文化往来交融的重任。川滇两地的马帮载着布匹、盐、大米、山货、药材、茶叶、银、铜等物品,络绎不绝地往返于这条古道上,马蹄声、吆喝声不绝于耳;中原文化、蜀地文化、夜郎文化、古滇文化随之汇集相融,衍生出了朱提文化。
  这条承载了军事、商贸、文化的悠远古道,如今虽然完成了使命,然而作为守望者,她看到了昆明至水富的高建公路从头顶穿山过峡而去,内江到昆明的铁路在脚下依崖穿行。“五尺道”就这样与现代化的铁路、公路相约对接,如同五线谱镶嵌于石门关的万仞断壁上,形成奇观。
DSCF4113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whz60 发表于 2014-4-16 16:44
五尺道
     所谓“五尺道”,按照史料上解释就是“横阔一步;斜亘30余里,半壁架空,奇危虚险”的阁 ...

DSCF4112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年古道遗留的马蹄
DSCF4119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whz60 发表于 2014-4-16 16:50
千年古道遗留的马蹄

DSCF4122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whz60 发表于 2014-4-16 16:51

DSCF4133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whz60 发表于 2014-4-16 16:51

交通奇观
在这里,你可以脚踏古道,远望关河水道、水麻高速、内昆铁路、昆水公路
DSCF4120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whz60 发表于 2014-4-16 16:56
交通奇观
在这里,你可以脚踏古道,远望关河水道、水麻高速、内昆铁路、昆水公路

DSCF4121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whz60 发表于 2014-4-16 16:56

DSC_1232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whz60 发表于 2014-4-16 16:57

DSC_1225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whz60 发表于 2014-4-16 16:58

        僰人悬棺
     与“五尺道”同样可以称奇的,还有如天幕般挂于石门关对面巨型石壁的石缝中贮存的9具僰人棺木。这可以说是古人留下的千古之谜,创造的文化杰作。置身于唐碑亭前,目光越过宽约二三十丈的峡谷,就会看到一条石缝呈“一”字状,镶嵌于石壁中部。石壁高达四五百米、宽千米有余,呈灰黑色,都完整无损,只有这条石缝很扎眼,成了一处伤痕。
  有研究表明,这是汉代的。僰人的历史可追溯到夏朝和商代。那时此地并无人烟,中原屡起战火,胜者建立政权,拓展疆域,就往这里移民。到了周朝,僰人已发展为一个民族。他们参加周武王伐纣有功,首领就被封为了僰侯,并于四川宜宾建立了僰侯国。而到了明朝,这个民族为保护自己的利益,与明王朝发生十余场战争,致使元气大伤,难以为继,最后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唯一留存下来,能让今人对僰人产生想象和了解的,就是石缝中久经风雨的悬棺了。
DSC_1208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whz60 发表于 2014-4-16 17:00
僰人悬棺
     与“五尺道”同样可以称奇的,还有如天幕般挂于石门关对面巨型石壁的石缝中贮存 ...

DSCF4111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whz60 发表于 2014-4-16 17:00

古镇街景
DSC_1188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whz60 发表于 2014-4-16 17:01
古镇街景

DSC_1189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whz60 发表于 2014-4-16 17:02

DSC_1190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whz60 发表于 2014-4-16 17:02

DSC_1199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whz60 发表于 2014-4-16 17:02

DSC_1200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whz60 发表于 2014-4-16 17:03

DSC_1202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whz60 发表于 2014-4-16 17:03

DSC_1203_副本.jpg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