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纽约时报》5月30日报道,中国制订好疏散计划,以防堰塞湖溃坝。
5月31日,水电官兵准备搭乘直升飞机撤离。 当日,第一批武警水电官兵已乘直升机开始从唐家山堰塞湖撤出。 5月30日,在四川绵阳市游仙区一处疏散群众安置点,一名老者在帐篷外纳凉。 由于上游连续降雨,从5月30日16时起,地处唐家山堰塞湖下游的四川绵阳市开始按照预定的三分之一溃坝方案撤离19万群众。
这只是一根系在两棵树之间的红色塑料绳,但对这个受灾小镇的居民而言,这条警戒线是一条生与死之间的界限。 一方面,自5月12日 地震袭击四川省北部以来,这里有1.1万名群众挤在塑料棚布底下。另一方面, 政府警告说,如果河水受阻形成的堰塞湖冲破由岩石、泥土和树木组成的堤坝,那么这片富饶土地上的农田和住房将被洪水冲毁。
风景如画的青莲镇大部分都是行洪区。图为太白祠(资料图片)。 部队在通往行洪区的道路上设立了哨兵,阻止居民到田里种地或从被地震毁坏的家中抢救衣物。风景如画的青莲镇大部分都是行洪区。 43岁的卞德迪(音)说:“这是为了他们好。顷刻之间,眼前的一切都可能被大水淹没。”29日,他负责在空荡荡的镇中心巡逻,赶走了几名偷偷穿过警戒线的居民。 在过去三天里,由挖掘机和战士组成的队伍一直在进行奋战,争取挖通一条泄流渠,缓解湖面不断上涨对堤坝构成的压力。29日,湔江上游的唐家山堰塞湖的水面又升高了5英尺(1英尺约合0.3米———本网注),离坝顶大约还有70英尺,而官员通知说,挖通泄流渠也许还需要3天时间。
5月30日夜,在四川绵阳市游仙区一处疏散群众安置点,几名儿童正在散步纳凉。
对居住在下游的130万群众而言,这个迫在眉睫的威胁正在加重他们所遭受的苦难,地震已经使6.85万人丧生。
近几天来,16万群众已经从地势低洼的乡镇和村庄转移。政府制订了一份富有挑战性的计划,一旦溃坝,100多万人可以立即转移到地势高的地方。
专家说,溃坝很可能会“一下子就发生”。英国达勒姆大学地震学家亚历山大·登斯莫尔说:“一旦发生溃坝,实际上根本不可能令水势减小。”
5月31日,四川省北川县曲山镇群众在紧急转移。
在青莲镇,居民被紧急转移,过去两周里他们5次重建由竹子和塑料布搭成的帐篷。上游30英里(1英里约合1.6公里———本网注)处的堰塞湖水面每令人担忧地上涨一次,他们就转移一次。70岁的农民陈碧奇(音)说:“我也许老了,但如果必须跑的话,我还是可以的。”他得到通知,如果溃坝,他要跑到临近的一座小山上避难。
与地震所带来的恐怖相比,许多人并不是特别害怕可能出现的洪水。许多人相信,政府的疏散计划足以使他们撤离到安全地带。
绵阳市65岁的退休工人程华媛(音)说:“地震是不可预测的,但如果洪水来了,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一定的预警。”横跨湔江两岸的绵阳市有90万居民,现在成千上万人住在帐篷里。
5月31日,武警水电官兵正在撤离唐家山堰塞湖抢险现场。
5月31日,四川省北川县曲山镇安子村村民在紧急转移。
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自信。45岁的邓惠兰(音)说,她晚上通常在一把椅子上打盹,虽然她只要半个小时就可以撤离到安全的山上。她说:“我不敢睡沉了。我们全家都不会游泳。”
该地区救灾官员已经制订了50条疏散路线。他们说,每个人离预定要撤离到的高处都在两英里的路程之内。一些山区城镇也许在溃坝前得不到什么预警,但在四川第二大城市绵阳,居民有3个小时的时间可以紧急撤离到安全地带。
为了使人们了解目前的情况,政府部门给一些轿车和卡车安装了扩音器。绵阳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谭力对记者说:“人们有充足的时间撤离。”
部队在唐家山堰塞湖奋战的情景吸引了全国的注意力,电视台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29日,大雨迫使给部队运送给养的直升机停飞,1000名战士翻山越岭为推土机背来了油料。工程人员说,截止到当天晚上,这条泄流渠已经完成超过三分之一。 (编辑:刘瑞常)
5月31日,四川省北川县曲山镇群众在紧急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