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437|评论: 22

[原创]吊脚楼新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4 02:05 | |阅读模式




这是位于盐亭县云溪镇临江办事处梓江河边的吊脚楼。

儿时跟随父辈进城时看到它就充满了好奇。

直到读高中时才知道是一位同学家的房屋。

今天,在经历了地震洗礼之后的它,不但没有颓废,相反以更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

谨以此文记之,立此存照!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9-2-24 06:51 |

赞一个!

占沙发-------------

发表于 2009-2-24 08:59 |

这才是典型的四川民居嘛。那个地方叫冷铺子,梓江河在那个地方拐了个弯弯,河中间的那个小岛是我一直想去耍的地方。

赞一个。

发表于 2009-2-24 10:22 |
可惜不能住人了.

发表于 2009-2-24 10:40 |

值得怀旧的地方!

发表于 2009-2-24 10:36 |
谁知道在那里!说详细的地址!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09-2-24 10:43 |

     听说这处民居以前还是我省民居群落保护单位,但是由于文革等原因,冷铺子民居群落由原来的100余间房屋变成了现在仅存的10余间,痛心啊。

     冷铺子吊脚楼主楼高四层,传统的川斗结构,整个建筑采用的是榫卯结构,没有使用一根铁钉,这样高超的建筑艺术在当今已是不多见的,前年居住在该楼的主人采取了传统的工艺对该楼进行了修缮,部分恢复了吊脚楼的风采,但是由于该建筑产权不属于一家人所以,所以照片上还有部分没有修复。

     去年,5.12地震给我县好多建筑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是该吊脚楼显示了川斗结构良好的抗震性,地震后该房屋没有出现一处险情,连房屋上的瓦片都基本没有移位,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13:35 |
QUOTE:
以下是引用hxg488350在2009-2-24 10:36:00的发言:
谁知道在那里!说详细的地址!

长歌兄不是已经说了嘛,那个地方叫冷铺子,也就是现在的 临江,玉龙与黄甸分路处.

发表于 2009-2-24 16:22 |
现在很少看见还有那样的楼了。

发表于 2009-2-25 14:48 |
我是照片的作者哦.版权所有.未经许可擅自发表.而且还不给我署名.我气啊!!!

发表于 2009-2-25 14:50 |
不过我还是很欣慰.几十年啦作品终于出版啦!哈哈..............

发表于 2009-2-25 15:25 |
原来这种叫吊脚楼啊,小时候外婆们那边好像有好多,不过现在已经不见踪影了。都是喜欢新楼房,唉。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22:56 |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的梧桐树在2009-2-24 10:22:00的发言:
可惜不能住人了.

为什么啊?

发表于 2009-2-26 00:06 |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的梧桐树在2009-2-24 10:22:00的发言:
可惜不能住人了.

你错了,那里现在还有人住,就在维修过的这一边,是我的奶奶和我的堂妹一家

发表于 2009-2-27 01:43 |
这种房子更防震,有弹性的,不易碎,好像。

发表于 2009-2-27 22:31 |
QUOTE:
以下是引用伪装心情在2009-2-25 15:25:00的发言:
原来这种叫吊脚楼啊,小时候外婆们那边好像有好多,不过现在已经不见踪影了。都是喜欢新楼房,唉。

你错啦!现在雷兄家人都还住在里面.................你外婆家的是一半在崖上一半在崖下吗?

发表于 2009-2-27 23:57 |
多少回忆,总在梦中。

发表于 2009-8-18 23:09 |
14楼和18楼是一家人吗?

发表于 2009-8-18 21:45 |
  非常感谢楼主把我家的照片传上来让大家欣赏,冷铺子的来历很复杂,听老人说这里是叶姓人家的先人修建的,叶姓先辈开始时在这里卖凉水醪糟,以前这里有口古井,里面的水是冬暖夏凉,带一点甜味,他们就用井里的凉水兑醪糟,以解路人的饥渴,后来人们就把这里叫冷铺子。叶家人在这里发财后,就在冷铺子靠山的地方修造了一个很大的四合院叫叶家湾,解放后,那里的房产就分给了很多人家,有冯姓,刘姓,更多的是雷姓的人家,唯独没有叶姓的,后来听说叶姓的人家的后人散落在上海,重庆等地了。

  冷铺子历来就是古驿站,从这里开始远可到重庆,阆中,南充,遂宁,也是必经之地,那是的路面上都铺的是长长的青石板,也方便人们行走,冷铺子后面往黄甸走的大山叫光禄山,和往玉龙方向的一座衣落山还有一段很神奇的故事,传说古时有个土皇帝想篡位,被皇帝追擈,逃到衣落山的时候,衣服就掉了,逃到光禄山的时候衣服就全掉了,所以就叫光落山。

  在我的童年印象里,冷铺子在河边的一段路边还有一座石刻的老爷像,两边还有对联,可惜也不记得了,从那里有一条沟叫油坊沟,有一座水磨,很远的人都到那里磨面粉,现在也早不存在了,从此我就再也没有见过水磨坊了。从油坊沟过来还有一处化钱得洞,专门烧人们用过的纸张,因为古人是很尊重文化的,凡是用过的纸张都要在专门的地方烧掉,那是的人擦屁股是从不会用纸的,也免侮辱诗文,后人读不了书。在冷铺子对面的山嘴,也前有株很大的古柏,要几个人才可以合抱,可惜在建人民公社时被锯掉,当时根本没有办法用人抬,是用拖拉机拖走的。

  最可惜的还是冷铺子本身的建筑,整个建筑群是古建筑那是没有疑问的,从山脚算起整整四层建筑,在被坼掉的地方本身是个天井,天井上面还有一层建筑,整个算来应该有100多间房屋的,那时临江公社整个机关全部都安排在这里,是个很热闹的地方,每到逢场的时候,那真的人流是络绎不绝,一路一路的,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特别是快过年的时候,很多从外地回家过年的人,为了尽快归家,是马不停蹄的深夜行走,很小的时候父亲经常叫我在吊脚楼上的窗口给路人点灯照路,这些人可以说从小就感动了我,他们为了归家那真是不辞辛劳。

  关于冷铺子我想说的还太多,可惜我口拙,不能把更多的说与大家,在这里我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说出更多的关于冷铺子的历史。

发表于 2009-8-18 23:12 |

说实在的,从冷铺子经过无数又无数次了,就是没注意过这房子。大家一说我都没得映像。

下次回去就要把小眼睛睁大点看老。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