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550|评论: 14

戏歌《峨眉山月歌》(沈铁梅、陈智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1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upload=mp3]viewFile.asp?ID=1388642[/upload]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9-4-11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4-17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听!很喜欢他(她)们两位。谢谢老先生!

发表于 2009-4-19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老先生有词么?

发表于 2009-4-19 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呃,我文盲了,居然发现百度原来是有的

==============


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这是李白二十六岁(726)初离蜀地时的作品,诗中描写了峨眉山月影入江流的迷人景色,表现了诗人离乡时对故乡山水的深深依恋。全诗意境明朗清新,语言自然流畅。
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在一个云淡风清的秋夜,诗人从平羌江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挂在幽美静谧的夜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水中,伴随着诗人远去的行舟,和江水一起流向远方。
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又一个天高云淡的夜晚,一叶轻舟从清溪出发,在月光的照耀下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要到达渝州了,从峨眉山一直跟随诗人行走的明月,被岸边的高山遮住看不见了。

注释:
①峨眉山:位于四川成都西南峨眉山市境内,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
②半轮秋:半圆的秋月。
③平羌:平羌江,又名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经芦山、雅安、洪雅、夹江,到乐山与大渡河汇流入岷江。
④ 清溪:唐时泯江的一处渡口。君:指峨眉山月。
⑤渝州:今重庆市为唐代渝州治所。

发表于 2009-4-21 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太公顶

发表于 2009-4-27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听.

发表于 2009-5-5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听。可否有热心人提供曲谱,伴奏呢。这样我们就可以学唱了。 

 

在某一年川籍艺术家的春节聚会上听到过。

 

川剧有好听的段子,可是就是太难学唱,哪怕就是中低音的调子都难以掌握那种似唱非唱似说非说的感觉。希望能看到谱子,如果学会了,我就要在单位的一些演出里唱我们四川风情。平时唱来唱去都是些北京方面的歌,找不到四川文化基因的好的歌。

 

虽然从小就听见川剧,可是都是被动的飘进耳朵,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没有主动用心去听,去寻觅川剧。最近才主动听川剧,找到几段各种春晚上的片段,好好听哦,一个沈铁梅在《新五女拜寿》里的白蛇传四句。 一个陈智林的《柳荫记》里《祝贤弟你好负义》。总是学不会那些声调弯弯,幸好热心网友贴出来自己记谱的手抄版。如获至宝。

 

刚来的新人,请多多关照。火锅儿第三个字不要念得非常做作的“er”,只是“锅”字的儿化音

发表于 2009-5-5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数四川年轻人还是很喜欢听唱有四川风格的歌曲,苦于没有很多这类雅俗共赏的作品。

 

就我了解的,卡厅里充斥着一些方言版的摇滚,比如有一首用成都话唱的双扣,好像都是打牌的术语歌词,不过我不会打双扣,所以听不懂。不过他们喜欢得要命。这类艺术价值不高的却占领了我们本土风格的音乐空间。

发表于 2009-5-5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戏歌的曲谱在现行初二音乐教材15册第七单元能找到,另一页还有用川剧弹戏曲调写的戏歌,《回乡偶书》

发表于 2009-5-6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日报9月7日报道 8月28日,“天涯共此时———2008中国月饼节文艺晚会”在上海音乐厅举行。这台晚会汇聚了刘欢费玉清、廖昌永等众多歌坛“大腕”,也聚集了像“越剧王子”赵志刚这样的戏剧名家。然而,一位20岁出头的小姑娘在现场却格外引人注目:舞台上她落落大方,用通俗唱法将越剧戏歌《峨眉山月歌》演绎得婉转优美。这个小姑娘就是赵志刚新收的乐山徒弟吴熙。

探索创新,拜师“越剧王子”

传统越剧与流行歌曲截然不同的演唱方式,何以能演绎“二重奏”?原来,这是赵志刚与吴熙谋划的一次创新:融合越剧与流行音乐,把传统戏剧推向年轻观众。

吴熙是四川音乐学院一名在校学生,师从通俗音乐学院流行演唱系主任余政仪。此前,她曾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专业学习,偶然接触越剧便有了学唱的念头,希望将通俗演唱法与传统越剧相结合,赋予越剧时尚感,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

余政仪很支持自己的学生:“很多同学在流行音乐发展的道路上不停地寻找自己的方向位置,通俗与越剧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新鲜事物,吴熙更快地找到了自己的风格。”赵志刚则说,他收徒弟要求很严,而吴熙音色纯净、音质好,具备优秀越剧演员的潜质。他直言,这是他推广越剧的一次尝试,希望借流行之力推广中国戏剧发展。

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认为,中国传统戏剧的发展需要年轻观众关注,川剧、越剧等众多地方戏剧一直在尝试各种改革,希望通过时代贴近性来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剧场。“吴熙的尝试让戏剧看到更广的拓展空间,用通俗演唱的方式让年轻人也能唱戏歌,为传统戏剧的推广探索了一条新路。”

特殊“越剧课”,戏剧变“通俗”

赵志刚说,拜师一年多来,他为吴熙量身定做了专门的“教材”,帮助弟子感悟越剧精髓,学会越剧的吐字发音。

在上海,吴熙向记者展示了她刚刚录好的几首越剧戏歌:《锄禾》《峨眉山月歌》……这些古诗词歌曲,其实就是她几个月学习的“小考”。赵志刚说,越剧戏歌在韵律与歌词领悟上要求更高。因此,吴熙仅仅为了找到越剧“感觉”,就几次往返上海和成都,还常常在电话里与他探讨。值得一提的是,在学习越剧戏歌时,家乡发生汶川特大地震,吴熙特别赶回成都,录制了一首赈灾歌曲《孩子,别怕》,把自己所学用音乐的形式回报给父老乡亲。

《峨眉山月歌》如今已是吴熙的拿手好戏,赵志刚也特别选择与徒弟在中秋晚会上合唱。吴熙说:“这首歌是用通俗唱法唱的,但配曲是越剧,因此曲调的把握很重要,既要用通俗唱法演唱,又要体现传统文化精髓。”赵志刚也在这首歌的练习上,为吴熙开了特殊“药方”。演出前一晚,赵志刚让吴熙在剧院里看了一遍越剧《家》。“太好看了,我都看哭了。”吴熙告诉记者,这是为她专门安排的“课程”,在演出前更熟悉越剧旋律,更懂得越剧表演的要领。

“我一定要唱下去,把自己学到的通俗演唱知识用到传统戏剧推广上。”吴熙透露,她即将推出和赵志刚合唱的第一张戏歌专辑,把描写四川的古诗歌《峨眉山月歌》、杜甫的《绝句》等首次用越剧唱腔唱出来。

发表于 2009-5-6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日报9月7日报道 8月28日,“天涯共此时———2008中国月饼节文艺晚会”在上海音乐厅举行。这台晚会汇聚了刘欢费玉清、廖昌永等众多歌坛“大腕”,也聚集了像“越剧王子”赵志刚这样的戏剧名家。然而,一位20岁出头的小姑娘在现场却格外引人注目:舞台上她落落大方,用通俗唱法将越剧戏歌《峨眉山月歌》演绎得婉转优美。这个小姑娘就是赵志刚新收的乐山徒弟吴熙。

探索创新,拜师“越剧王子”

传统越剧与流行歌曲截然不同的演唱方式,何以能演绎“二重奏”?原来,这是赵志刚与吴熙谋划的一次创新:融合越剧与流行音乐,把传统戏剧推向年轻观众。

吴熙是四川音乐学院一名在校学生,师从通俗音乐学院流行演唱系主任余政仪。此前,她曾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专业学习,偶然接触越剧便有了学唱的念头,希望将通俗演唱法与传统越剧相结合,赋予越剧时尚感,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

余政仪很支持自己的学生:“很多同学在流行音乐发展的道路上不停地寻找自己的方向位置,通俗与越剧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新鲜事物,吴熙更快地找到了自己的风格。”赵志刚则说,他收徒弟要求很严,而吴熙音色纯净、音质好,具备优秀越剧演员的潜质。他直言,这是他推广越剧的一次尝试,希望借流行之力推广中国戏剧发展。

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认为,中国传统戏剧的发展需要年轻观众关注,川剧、越剧等众多地方戏剧一直在尝试各种改革,希望通过时代贴近性来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剧场。“吴熙的尝试让戏剧看到更广的拓展空间,用通俗演唱的方式让年轻人也能唱戏歌,为传统戏剧的推广探索了一条新路。”

特殊“越剧课”,戏剧变“通俗”

赵志刚说,拜师一年多来,他为吴熙量身定做了专门的“教材”,帮助弟子感悟越剧精髓,学会越剧的吐字发音。

在上海,吴熙向记者展示了她刚刚录好的几首越剧戏歌:《锄禾》《峨眉山月歌》……这些古诗词歌曲,其实就是她几个月学习的“小考”。赵志刚说,越剧戏歌在韵律与歌词领悟上要求更高。因此,吴熙仅仅为了找到越剧“感觉”,就几次往返上海和成都,还常常在电话里与他探讨。值得一提的是,在学习越剧戏歌时,家乡发生汶川特大地震,吴熙特别赶回成都,录制了一首赈灾歌曲《孩子,别怕》,把自己所学用音乐的形式回报给父老乡亲。

《峨眉山月歌》如今已是吴熙的拿手好戏,赵志刚也特别选择与徒弟在中秋晚会上合唱。吴熙说:“这首歌是用通俗唱法唱的,但配曲是越剧,因此曲调的把握很重要,既要用通俗唱法演唱,又要体现传统文化精髓。”赵志刚也在这首歌的练习上,为吴熙开了特殊“药方”。演出前一晚,赵志刚让吴熙在剧院里看了一遍越剧《家》。“太好看了,我都看哭了。”吴熙告诉记者,这是为她专门安排的“课程”,在演出前更熟悉越剧旋律,更懂得越剧表演的要领。

“我一定要唱下去,把自己学到的通俗演唱知识用到传统戏剧推广上。”吴熙透露,她即将推出和赵志刚合唱的第一张戏歌专辑,把描写四川的古诗歌《峨眉山月歌》、杜甫的《绝句》等首次用越剧唱腔唱出来。

发表于 2009-5-6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日报9月7日报道 8月28日,“天涯共此时———2008中国月饼节文艺晚会”在上海音乐厅举行。这台晚会汇聚了刘欢费玉清、廖昌永等众多歌坛“大腕”,也聚集了像“越剧王子”赵志刚这样的戏剧名家。然而,一位20岁出头的小姑娘在现场却格外引人注目:舞台上她落落大方,用通俗唱法将越剧戏歌《峨眉山月歌》演绎得婉转优美。这个小姑娘就是赵志刚新收的乐山徒弟吴熙。

探索创新,拜师“越剧王子”

传统越剧与流行歌曲截然不同的演唱方式,何以能演绎“二重奏”?原来,这是赵志刚与吴熙谋划的一次创新:融合越剧与流行音乐,把传统戏剧推向年轻观众。

吴熙是四川音乐学院一名在校学生,师从通俗音乐学院流行演唱系主任余政仪。此前,她曾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专业学习,偶然接触越剧便有了学唱的念头,希望将通俗演唱法与传统越剧相结合,赋予越剧时尚感,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

余政仪很支持自己的学生:“很多同学在流行音乐发展的道路上不停地寻找自己的方向位置,通俗与越剧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新鲜事物,吴熙更快地找到了自己的风格。”赵志刚则说,他收徒弟要求很严,而吴熙音色纯净、音质好,具备优秀越剧演员的潜质。他直言,这是他推广越剧的一次尝试,希望借流行之力推广中国戏剧发展。

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认为,中国传统戏剧的发展需要年轻观众关注,川剧、越剧等众多地方戏剧一直在尝试各种改革,希望通过时代贴近性来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剧场。“吴熙的尝试让戏剧看到更广的拓展空间,用通俗演唱的方式让年轻人也能唱戏歌,为传统戏剧的推广探索了一条新路。”

特殊“越剧课”,戏剧变“通俗”

赵志刚说,拜师一年多来,他为吴熙量身定做了专门的“教材”,帮助弟子感悟越剧精髓,学会越剧的吐字发音。

在上海,吴熙向记者展示了她刚刚录好的几首越剧戏歌:《锄禾》《峨眉山月歌》……这些古诗词歌曲,其实就是她几个月学习的“小考”。赵志刚说,越剧戏歌在韵律与歌词领悟上要求更高。因此,吴熙仅仅为了找到越剧“感觉”,就几次往返上海和成都,还常常在电话里与他探讨。值得一提的是,在学习越剧戏歌时,家乡发生汶川特大地震,吴熙特别赶回成都,录制了一首赈灾歌曲《孩子,别怕》,把自己所学用音乐的形式回报给父老乡亲。

《峨眉山月歌》如今已是吴熙的拿手好戏,赵志刚也特别选择与徒弟在中秋晚会上合唱。吴熙说:“这首歌是用通俗唱法唱的,但配曲是越剧,因此曲调的把握很重要,既要用通俗唱法演唱,又要体现传统文化精髓。”赵志刚也在这首歌的练习上,为吴熙开了特殊“药方”。演出前一晚,赵志刚让吴熙在剧院里看了一遍越剧《家》。“太好看了,我都看哭了。”吴熙告诉记者,这是为她专门安排的“课程”,在演出前更熟悉越剧旋律,更懂得越剧表演的要领。

“我一定要唱下去,把自己学到的通俗演唱知识用到传统戏剧推广上。”吴熙透露,她即将推出和赵志刚合唱的第一张戏歌专辑,把描写四川的古诗歌《峨眉山月歌》、杜甫的《绝句》等首次用越剧唱腔唱出来。

发表于 2009-5-6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日报9月7日报道 8月28日,“天涯共此时———2008中国月饼节文艺晚会”在上海音乐厅举行。这台晚会汇聚了刘欢费玉清、廖昌永等众多歌坛“大腕”,也聚集了像“越剧王子”赵志刚这样的戏剧名家。然而,一位20岁出头的小姑娘在现场却格外引人注目:舞台上她落落大方,用通俗唱法将越剧戏歌《峨眉山月歌》演绎得婉转优美。这个小姑娘就是赵志刚新收的乐山徒弟吴熙。

探索创新,拜师“越剧王子”

传统越剧与流行歌曲截然不同的演唱方式,何以能演绎“二重奏”?原来,这是赵志刚与吴熙谋划的一次创新:融合越剧与流行音乐,把传统戏剧推向年轻观众。

吴熙是四川音乐学院一名在校学生,师从通俗音乐学院流行演唱系主任余政仪。此前,她曾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专业学习,偶然接触越剧便有了学唱的念头,希望将通俗演唱法与传统越剧相结合,赋予越剧时尚感,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

余政仪很支持自己的学生:“很多同学在流行音乐发展的道路上不停地寻找自己的方向位置,通俗与越剧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新鲜事物,吴熙更快地找到了自己的风格。”赵志刚则说,他收徒弟要求很严,而吴熙音色纯净、音质好,具备优秀越剧演员的潜质。他直言,这是他推广越剧的一次尝试,希望借流行之力推广中国戏剧发展。

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认为,中国传统戏剧的发展需要年轻观众关注,川剧、越剧等众多地方戏剧一直在尝试各种改革,希望通过时代贴近性来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剧场。“吴熙的尝试让戏剧看到更广的拓展空间,用通俗演唱的方式让年轻人也能唱戏歌,为传统戏剧的推广探索了一条新路。”

特殊“越剧课”,戏剧变“通俗”

赵志刚说,拜师一年多来,他为吴熙量身定做了专门的“教材”,帮助弟子感悟越剧精髓,学会越剧的吐字发音。

在上海,吴熙向记者展示了她刚刚录好的几首越剧戏歌:《锄禾》《峨眉山月歌》……这些古诗词歌曲,其实就是她几个月学习的“小考”。赵志刚说,越剧戏歌在韵律与歌词领悟上要求更高。因此,吴熙仅仅为了找到越剧“感觉”,就几次往返上海和成都,还常常在电话里与他探讨。值得一提的是,在学习越剧戏歌时,家乡发生汶川特大地震,吴熙特别赶回成都,录制了一首赈灾歌曲《孩子,别怕》,把自己所学用音乐的形式回报给父老乡亲。

《峨眉山月歌》如今已是吴熙的拿手好戏,赵志刚也特别选择与徒弟在中秋晚会上合唱。吴熙说:“这首歌是用通俗唱法唱的,但配曲是越剧,因此曲调的把握很重要,既要用通俗唱法演唱,又要体现传统文化精髓。”赵志刚也在这首歌的练习上,为吴熙开了特殊“药方”。演出前一晚,赵志刚让吴熙在剧院里看了一遍越剧《家》。“太好看了,我都看哭了。”吴熙告诉记者,这是为她专门安排的“课程”,在演出前更熟悉越剧旋律,更懂得越剧表演的要领。

“我一定要唱下去,把自己学到的通俗演唱知识用到传统戏剧推广上。”吴熙透露,她即将推出和赵志刚合唱的第一张戏歌专辑,把描写四川的古诗歌《峨眉山月歌》、杜甫的《绝句》等首次用越剧唱腔唱出来。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