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477|评论: 52

成都孺子牛户外运动俱乐部会员对蓬安旅游竖大拇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5 15:40 | |阅读模式

 

  1、请点击成都论坛: http://bbs.mala.cn/viewthread.php?tid=1225892  

  2、请点击重庆论坛: http://bbs.mala.cn/viewthread.php?tid=1225896

  3、欣赏天下人文奇观,蓬安百牛渡江(视频)  请点击:http://www.jldysz.cn/default/index.asp

    2009年4月14日下午,成都孺子牛俱乐部第四批会员一行34人在前三批游览了蓬安的会员的口头推介和网络媒体的宣传下,提前一天兴致勃勃地乘坐大巴车赶到了蓬安。4月14日晚,成都孺子牛俱乐部第四批会员一行34人全部入住蓬安。

     2009年4月15日上午9:00,成都孺子牛俱乐部第四批会员一行34人游览了嘉陵江,饱览了嘉陵江风光,登上了太阳岛和欢快的牛儿亲密接触。接着俱乐部会员们乘船回到嘉陵第一桑梓景区进行了游览,中午在下河街品尝了味道鲜美的樟茶鸭和特色风味小吃。

     成都孺子牛俱乐部第四批会员一行34人原计划今天下午返回成都,但俱乐部全体会员一致强烈要求带队的旅行社经理高鸣改变原计划的行程安排,大家一致觉得还要欣赏嘉陵第一桑梓的美丽迷人夜景才能尽兴,同时大家从网上和蓬安旅游指南上了解到了锦屏相如故城,因此大家一致决定再在蓬安逗留一天,第三日继续去游览相如故城锦屏和品尝天府一绝————河舒豆腐。

     中午在下河街吃午饭时候,成都孺子牛俱乐部的会员们纷纷对蓬安嘉陵江和嘉陵第一桑梓赞不绝口,对蓬安旅游开发和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同时成都孺子牛俱乐部的会员们也诚恳地对蓬安旅游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他们表示回到成都后,他们将向成都人民广泛推介和宣传蓬安,要最大程度的让成都人民知道蓬安是个值得一游的好地方!

  据悉,成都孺子牛户外运动俱乐部拥有中老年会员近万人,是一个拥有相当实力的旅游团体。俱乐部经理高鸣先生十分看好蓬安的旅游发展前景,他说:“蓬安的旅游资源丰富,蓬安的风光秀丽,这样的真实的原生态的古镇在全四川都很少见,只要继续加大打造力度加强接待能力,蓬安的旅游是完全可以和古城阆中相提并论的!”同时,他还表示,他将全力以赴支持蓬安旅游事业的发展!


成都孺子牛俱乐部的会员们对蓬安旅游开发和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7:46 |


成都游客在下河街樟茶鸭店铺吃午饭,中午吃饭时已经有了几桌其他客人,现场一阵爆满。

来自乐山的老板娘张晓霞说:“一切都是托蓬安县委政府的领导们搞旅游开发的福!”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7:43 |

成都游客喊这两位成都游客一定要学习夫妻树一定要抱紧点!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7:39 |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7:41 |


夫妻树更是吸引成都游客的眼球哦,他们说居然树都晓得那个哦,真是奇特真是奇特!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8:00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7:24 |

畅饮神龙泉,活过一百年!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7:22 |

晶莹透亮的神龙泉水,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小时候在老家永兴电影院里看过的电影《泉水叮冬》~~~~~~~~~~~~~~~~~~~~泉水叮冬,泉水叮冬,泉水叮冬响,走过那草地,翻过那山冈,来到我身旁,泉水泉水我爱你~~~~~~~~~~~~~~~~~~~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7:27 |

大家抢着喝神龙泉!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7:28 |

大妈喝完后对大家说:“这个水是有点安逸哦!”

我在旁边打小锣:“是哦,这个泉水是我们南充市副市长朱家媛都喝了的,那新闻还上过中国国家旅游局门户网!”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7:36 |

老爷爷不仅仅眉毛长,老爷爷舌头也长着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7:38 |

这个水怎么这么安逸哦,喝得我都沉醉了哦!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7:34 |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7:33 |

神龙泉水清,哥俩感情深。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7:32 |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7:29 |

我和神龙亲个嘴!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7:30 |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7:04 |

嘉陵第一桑梓:我与浪漫有个约会~~~~~~~~~~~~~~~~~~~~~


司马相如故里在蓬安  


   相如故里在蓬安。这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文化炒作。 

  蓬安,原名相如县,是酷爱文学的梁武帝萧衍君臣仰慕“一代辞宗”司马相如,特在他的故里以“相如”为名、以“其宅为县治”而设置的县。(见《舆》地纪胜)相如县从梁天监六年(507)到明洪武年间(1368—1398)省入蓬州止,存在了近900年,从《周地图记》以后的史志舆书均有记载。而且古相如县今蓬安及高坪境内有“相如故宅”二处,(见《旧唐书》)有“司马长卿祠”,有“相如坪”、“相如里”、“文君里”、“慕蔺山”、“洗笔池”、“卓剑水”、“弹琴台”、“舞剑台”等大量的地名、文物、文物遗址。这是其他地方所不及、所没有的固化了的历史,是铁的事实。正如四川师大文学院院长万光治教授在蓬安实地考查后所说:蓬安古称相如县,蓬安有这么多司马相如的遗迹,文物、文物遗址,知道的人很少,仅凭这一点就可以使学术界震惊。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志开始,一些热心地方文化的文化工作者、专家、教授翻捡史料、现场走访、发表论文,出版专书,宣传、介绍司马相如故里在蓬安这一史实,这一学术文化观点,很快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十余年来反对的未见,认同的不少。李孝中的《司马相如集校注》与罗应涛主编的《巴蜀古文选解》介绍司马相如时已采用了此一观点;台湾“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93岁高龄的胡自逢教授在-读到一篇论文之后写信说:“举证确凿,令人信服。” 

   不过,这一问题并非今人第一次提出,历史上对《史记》在司马相如故里记述上的不足,人们早巳通过不同的形式指出了: 

初唐贞观六年(627)相如县令陈子良赴任之后,亲写《祭司马长卿文》遣主簿谯悦前往拜祭。(祭必有祠,说明唐之前已有祠堂)文中说“厥迹犹存,余芳未泯,予添宰斯邑,似觌遗尘,抚事怀贤,实劳寤寐。夫游;屯原者,慕隋会而增悲;望魏都者伫侯赢而顾步。抑憔往彦,差拟其伦,缅彼风猷,载深长思。”将其比作游九原慕念隋会,望魏;郭怀思侯赢。刚到相如县任县令的陈子良,称司马相如为相如县的“乡贤”、“往彦”,这是一个强证。 

   盛唐著名的史学家刘知几,他在名著《史通》的“序传”和“杂记”中,两次谈到司马相如故里的问题,他对照了司马迁、扬雄的《自叙》后,对《史记》没记载司马相如的“祖先所出”,既找其原因,又对“两司马”提出了批评:司马迁和扬雄的《自叙》均记了自己“祖先所出”,而司马相如的《自叙》(唐代尚未失)却只记了“自少及长,立身行事”,对“祖先所出”则“蔑而无闻”。司马迁写《史记》又仅就司马相如的《自叙》“勒成一卷”。结果班固的《汉书》仍《史记》之旧,弄得“言无画一,其例不纯”。刘知几应当是知道了司马相如的“祖先所出”,有感而发;司马相如不记远在嘉陵江边的“祖先所出’是何隐情,不得而知。 

   明代曹学伶,既是一位颇有民族气节的人,又是著名的文学 

 地方志专家,他在《蜀中广记》这部流传很广的书中毫不含糊地说:“相如县、长卿桑梓也……废相如县,梁置,兼立梓潼郡于此”。李商隐诗:“‘梓潼不见马相如’是也。”李商隐诗的另外三句为:  “更欲南行问酒垆,行到巴西觅谯秀(谯周之孙),巴西唯是有寒芜。”李诗也说,列“相如故里在蓬安”,当时是广为人知的。 

   清代一位曾在四川四个县、先后十余年时间、当过五任知县的王培苟,山东人,一生著作甚多,在四川就写了好几部,颇受文、史学界重视,近年均先后出版。他在《听雨楼随笔》中肯定:“人皆以相如为成都人,实今之蓬州人,后迁成都,又居临邛,《史记》就说他是‘成都人’。”因此他主张把“两三处皆有琴台。”他把司马相如与蓬州(今蓬安)和成都、临邛的关系阐述得再明白不过了。    

   对于历史留下的遗憾,自然还须深入研究。在中共蓬安县委书记刘中伯、县长邹平的支持下,去年9月20日,全国第一家司马相如研究会在蓬安县应时而诞生。成立大会由刘中伯同志主持,除蓬安的会员夕卜,四川大学文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师大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师大社科学报、西华师大中文系、历史系…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政协报以及南充日报、南充晚报、南充电视台等单位的领导、专家、教授、作家、记者共二百余人参加了大会,著名老作家,原省作协主席马识途同志因病初愈,无法到会,但他在研究了有关材料之后,欣然为蓬安复建的司马。相如门阙题写了“司马相如故里”以示祝贺。在成立大会上,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诚、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尹世全分别致词, 

省志协发来贺信。会议活跃、热烈,李大明、谢谦、熊良智、田闻一、殷世江、王明元、龙显昭、周子瑜、李效中、徐才安、何剑青等先后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 

   原四川师范学院(今西华师大)副院长、著名古代史专家、四川史学会副会长龙显昭教授作了较长发言。他认为:根据文献记载,两说(“成都说”和“蓬安说”)都可以成立。当时“大量的北方人民迁入四川(巴蜀); 司马相如、扬雄他们有可能在入迁的路线上不同,司马相如或他的先辈在蓬安定居,后来他需要发展到成都,有如今天,你有本事可以到成都,到了成都不说,而且还要到北京。当时的长安就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司马迁《史记》说他是成都人,是指他最后落籍在成都。因为汉代社会是非常重视户籍制度的,所谓编户齐民。官府要靠户籍制度征税;做官的要根据乡举里选,就是-那里的籍贯。所以司马相如落籍于成都,《史记》就说他是‘成都人’。”因此他主张把“两说”整合起来,出生于蓬安,落籍于成都。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7:07 |


感受栈道,亲近自然!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7:02 |

走遍天下,不忘蓬安!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