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1日 星期三 阴
早上5:30,队员们起床,因为今天要到抢修公路现场施工和作业,大家反应很快,急急地吃完饭,到营地前整齐地集合。张春林和张报在队列前,向突击队员们讲话,要求大家发挥红军精神,不怕困难,不怕吃苦,保证圆满地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早上7:30左右,理县抗震救灾指挥部说县城后山因为大地震造成滑坡险情,严重威胁着县城的安全,为确保理县县城的安全,我部紧急派出一支抢险小分队,在二十分钟内赶赴距营地十八公里的县城参加排险工作。经过小分队全体突击队员两个多小时的努力,险情得到排除,同时也将险情附近的群众疏散完毕。
上午10时许,我部全体突击队员抵达通往蒲溪乡的被毁公路现场,四台大型施工机具也顺利开往施工现场。张雅军再次向队员们作了战前动员讲话,要求大家永远记住今天这个日子,在抢险救灾第一线,发挥突击队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灾区人民尽一份力,力争早日抢通公路。从现场看,该条公路地处两山夹谷,且地质结构疏松,气候恶劣,一遇刮风和余震,整个作业区飞沙走石,尘烟滚滚,给抢险救灾工作和队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在抢修现场,全体参战队员将生命安危置之度外,冲锋在前,忘我奋战在第一线,余震接连而来,山坡不断有沙石滚落,全体队员在紧急避让之后,重新又投入到紧张的抢险中,甚至有沙石打在队员的身上、抢险的机具车辆上,也没有一个队员叫苦,没有一个队员叫累,更没有一个队员因为危险而要求撤退,大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早日打通这个瓶颈,把党和人民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灾区人民手中。
在抢修现场,有“铁军”之誉的解放军127师50名战士与甘孜州突击队对向作业,蒲溪乡民兵和群众也参与到抢修公路的战斗中。大家相互提醒注意安全,协作共进,紧张施工,整个现场机具的轰鸣声、队员劳作的号子声和不时响起的紧急避险的哨子声,共同奏响了军民携手、共抢险段的交响曲。在全体参战人员的努力下,通往理县蒲溪乡的公路,主要塌方地段已经清理完毕,疏通清理了3公里多的路段,预计将于25日前全面完成抢修任务。
在现场,队员们相互提醒注意安全,相互协作共进,让人感动。我抓拍到的一张照片,在一名队员清理石块,人在路边,很危险的时候,另一名队员紧紧地抓住他的衣服,生怕他出意外。在余震来临,山上飞石下来的时候,队员们不是自顾自地避险,而是相互关照,安全地避开了飞石。在险情过后,大家又在施工和作业现场继续开展工作。
下午,我按照指挥部的要求,和泸定县武装部的赵师父驱车前往理县县城发图片和稿子。在理县县城唯独只有该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帐篷里有网络信号,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很热情,帮我找到网络接口和电源接口,还提供了矿泉水。因为信号不好,无线网络速度十分慢,只把稿子发出去了,图片太大发不出去,准备明天网络信号好的时候再重新发图片。走在理县县城,大地震后的萧条和零乱,让人感到十分心酸。不大的山区小县城,静卧在群山环抱之中,刚经过大地震摧残的山梁,满目疮痍;中心城区的一排排楼房,裂痕满身;城区广场上搭建着拥护的救灾帐篷,老百姓三三两两地来回走动。
晚上,指挥部召开了会议,决定成立临时党支部,同时召开了临时党支部生活会。张春林主持了会议,他宣布了成立临时党支部的决定,希望突击队全体党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抗震救灾行动中冲锋在前,吃苦在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43名突击队党员队员向指挥部写了决心书,决心在抢修公路的关键时刻:牢记宗旨,以一切为了灾区人民的思想,在抗震救灾中,首战用我,用我必胜,不怕流汗,不怕流血,情系灾区人民,在指挥部的坚强领导下,确保安全,圆满完成指挥部下达的各项任务,为突击队争光,为泸定人民争光,为全州人民争光,为党旗争光,向灾区人民献上深情厚意,与灾区人民心连心,手牵手,共渡难关,重建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