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92|评论: 0

[人民网]《我的5.12》《山泪下的村庄》(铜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6 19:47 | |阅读模式
 来灾区已经好几天了,至今仍没做出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总觉得这种过客般的生活违反了来灾区的目的,下午雨停后李老师就计划带着我们到偏远的山村走走,看能在那设个新的“教学”支点,帮助偏远山村的孩子。

  下午两点多,我们就整装待发,和其他团队的志愿者在板房大门集合了,可是发现远山乌云密布,有志愿者劝说道:“你看看,一定是暴雨天气,最好是别出去,安全为重。”于是大家都放弃了出行的打算,回到板房的时候,我们再三商量下,时间还蛮多的,我们带上雨衣,在附近的帐篷房里走访下,不去山脚下。最后我们还是决定去简单了解下村庄里的民风。

  带上雨衣、包裹、相机,我们终于上路了。其实天一会儿就变晴了,回头看了看远方的天,突然发觉什么才是真正的天,蓝白相间,一层叠一层的,像是一群群整齐的绵羊流浪在蓝色的大海上。我们走出了板房,呈现在眼前的是断裂的墙壁和倒塌的房屋,偶尔可以遇见几个路过的村民和一些在帐篷里打牌、看电视的人群,但是他们的表情显得如此平静,我一直固执的认为那些都是极度恐慌后的平静,而这种平静与所有不在意的眼神无关与我的任性有关。

  关于废墟,曾记得余秋雨在散文中歌颂废墟的原始美丽,我也曾不断在写生命中的废墟,而笔下的废墟是沧桑历史的见证,也希望废墟是一段文明的化石,像那段长城的残骸,不必去修正它,因为它是一个古老的故事。而眼前的废墟却充斥着我的瞳孔,叫我如何忘却这些恸哭的记忆,或许哪天它会是我文字的坟墓。我静静地蹲在地上,凝视着这堆废墟,一堆连一堆的,像是一串长长的背影,而这些逝去的背影早已风干,像是葡萄架上风干的眼睛。如今我仅仅是蹲在你干枯的袖口,却无法挽回什么,只是静静的,双手托着下颚,任泪水随风离去。

  我们走到三合村的村委会,看见一些孩子和几个志愿者在一起做游戏。他们是某师范大学的志愿者,自费过来的,没地方住就搭起简易的帐篷;暴雨来了就在屋内“抗洪”;蚊子多了就多擦点药水;地板潮湿了就多穿点衣服……是怎样的毅力让他们坚持留在这座废墟上的小学,我们仅仅是交谈了几分钟,当问及他们是如何解决吃喝拉撒问题的时候,他们笑了笑,原来都是当地村民帮他们拉电、建造简易厕所,而且经常送来蔬菜……我似乎明白让他们留下来的理由,是的我明白了,我看到了孩子们的笑容,像是天边淘气的云朵,是如此温柔、洁白。我们离开的时候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用掌声欢送我们,而且伸出了大拇指,突然很愧疚,都是志愿者,而且我们搭上团中央的旗号,作为全国大学生志愿者的代表,我们是如此虚无缥缈,名副其实的“豆腐渣工程”。

  我们该如何述说匆匆的故事,难道一切会是匆匆而来,一事无成而去?当然不是,美丽故事的开始总会有旋律的,我们不会忘记我们的使命,当我在写这篇杂记的时候两个“教室”已经建立,五十多个学生让我们恨不得使用分身术,这些都是后话……天并没下暴雨,反倒晴朗许多,我们没有停下脚步,我们还是朝前走了会儿,高山耸立在我们面前,曾经以绿色为生命的高山如今却是挂满泪痕,一道一道的,像是衰老妈妈的皱纹。那些都是地震的“杰作”,滑坡、泥石流,绿色丛中一条条白色的疤痕,伟大的山神把面容藏在云霄里,却无法藏起浑浊的泪水,山神也会哭泣,因为他看到生灵涂炭、天崩地裂。我也是到了这里才明白电视上说的,什么叫“天崩地裂”,我看到了,大地的恸哭,人间的“炼狱”……

  在路上遇到几个善良的老奶奶,她们都很淳朴、真诚、热情。我们试图和她们交谈,可是每次都是她说了好多、好多,我们只能一个劲地点头,好不容易听懂几句,她又要离开了,不过离开的时候她们总会说些祝福话。记得有一个住在山下老奶奶说5·12那天,她在地上劳作,地震来了她直接站不住,趴在田上直到地震停了才起来,起来的时候发现前面已经是一片废墟了。如今老人还住在山下,房子没了,老人舍不得走,就住在原来家的那个地方,只是住的是帐篷,如今余震依旧不断,山体滑坡、泥石流也是不断,但是老人依旧舍不得离开那,因为那是她的根吧,老人曾满脸泪水……又有一个老人,在玉米地里遇到的。我们误以为她只有40多,好不容易才听出她50多岁,她基本听懂普通话,知道我们是志愿者她马上笑容满面地说我们“好吃苦”,一听说我们是山东烟台过来的,老人一连好几句感谢,我们反倒不好意思,似乎我们都没给当地灾民带来什么帮助。最后老人非得给我们煮玉米,推迟了好久老人才依依不舍回家了。离别前她还是满嘴感谢的话语,我们也是连声谢谢她的好意。

  五点的时候我们还去了一趟桥木村,步行了好几个小时是很累,但是一路上的“风景”也算是一种感悟,我们也是有说有笑的,碰到猪就说猪坚强、猪刚强的,最后李老师都被我忽悠成了猪暴强了,我却忘记了自己叫小强。我们来到帐篷前,遇到几个“自闭”的孩子,杨姐说这是心理问题,需要慢慢调理,希望这次能帮忙他们做点什么。村书记不在,我们跟一个医生大姐谈了谈,大姐蛮欢迎我们到她村庄支教的,她说暑假孩子老是跑到河里,又没时间管理,而且又遇到地震,整个人都……她说她自己至今仍有心理阴影。突然发觉我们快到达目的地了,明天我们就可以开始筹划支教服务了……

  离开桥木村的时候,高山依旧耸立在我们面前,他的泪水依旧挂在脸上,那些不变的痕迹静静地保佑着这座村庄,像是学生们天真无瑕的笑容,在废墟里绽放出充满希望的光芒,这些我们称之为“高山之泪,废墟之光”。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