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78|评论: 13

【虎年新春专题】25 说说小时候过年的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5 11:25 | |阅读模式
最让人高兴的事,莫过于过年了。其实,对于小孩子来说,哪个又不盼着过年呢?不过在我小时候,过年比现在有气氛多了。

先说过年的吃。

那些年头,什么都凭票供应。过年时一般都会供应糯米、红糖等平时不供应的东西。肉呀菜呀油呀也会比平时多供应一些。我们一家七口,把所有供应加起来,种类和数量应该不会少──这当然是与当时其他人家比,不可能跟现在比了。我的爷爷在食品公司工作,每到过年总能想办法买到紧俏食品,虽然数量和品种都不多,但也足以让人羡慕了。其实大不了也就是现在人们都吃腻了的心舌呀肘子呀之类,多则三斤五斤,少则一斤半斤。主要是那种今天提一样回家,明天提一样回家的气氛,告诉我们马上要过年了,让人感觉喜气,感觉到生活的美好。正如现在你每周都去买几元钱的彩票,不多,但却活在希望之中,多爽啊!  过年家家要自己灌香肠熏腊肉腌盐肉。自己动手的原因我想大抵有以下几点:一是供应得太少;二是供应的味道不好;三是供应的肉质不好;四是家家暗中较着劲儿,谁家竹杆上晒的肉多,则说明这家比较殷实,不是家里有当官的可以“开后门”搞到非供应品,就是这家上班的人多,挣的钱多。记得院子里最有能耐的是其父在某县“知青安置办公室”公干的刘家,每年他家穿在竹杆上晒的肉最多,平时吃得也最好。后来搞“社会主义大院”也是他们家出面组织,“跃进大院”的名儿也是他给起的。

我们家与院里人一样,也灌香肠熏腊肉腌盐肉,但数量从来都不多。与众不同的是,我们家还做一种叫做“血豆腐”的东西。  现在只依稀记得做“血豆腐”的过程。首先得托人在食品公司要一盆干净的猪血──那时好象猪血不属供应品种,人们也少吃这东西──所以得托人“开后门”。然后把弄碎的豆腐与猪血搅和(其比例大约是七比三到六比四,豆腐略多些),掺上生姜、花椒、盐、味精等佐料,最后成形为立方体,状如墨水盒大小,置于“簸萁”,晒。晒干后呈朱黑色,微香;劲握不烂,坚硬如木,若用其猛击你额头,定会青包一个,七日不消。吃时于锅中小煮,切成厚片,细嚼慢咽,余香无穷。  

过年家家还要炒干货。品种大约有南瓜籽、胡豆、红苕干儿、花生、葵瓜籽。家境贫富程度决定了品种和数量的多少。炒干货是最吸引小孩子的了,其原因是在炒的过程中有偷吃的机会。炒之前要先“治沙”。我没有炒过干货,对“治沙”过程不是很清楚。大抵是这样吧,先到嘉陵江边找回约半筐河沙,晒干,筛选出杂物,放入大铁锅中用温火慢慢加热,加入少许菜油(是不是还要掺入其它东西不是太清楚),继续炒。这中间最关键的是火不能太大。有经验的大人能判断出什么时候沙是“熟沙”了。这样的“熟沙”可以年年用。而这“熟沙”不是每家都拥有的,特别是年成比较久的“熟沙”,在那期间总是被各家轮流着使用。不管哪家炒干货,大院中的小孩子都会把灶台围得水泄不通,一旦有爆炒到锅外的干货,立即会引来无数双小手争夺。胜利者会飞快地将抢到的果实塞进嘴里──其表情完全可以用洋洋得意喜不自禁来形容──然后会很响地抽一下鼻涕。  

把过年气氛渲染到极至的是“推汤圆”的过程。先排队把供应的糯米买回来,淘干净,用清水泡三五天,如果糯米不是很多,估计不够吃,则再加点饭米一起泡,这样做的后果是汤圆可能不会很糯。谭家大院集体拥有一个大石磨,因为院子大,人多,再加上其它院子的也会到这边来推,所以年年推汤圆都是人换磨不停,通宵达旦。石磨的“监护人”在开始推之前,会把磨子清洗得干干净净,并且广而告之某天开始推汤圆。于是家家根据这个时间提前浸泡糯米,准备所需各种工具。“监护人”享有第一个推汤圆的特权,他家推完后,家家才轮流着推。候着的人家,用浸泡糯米的桶排队,一溜好长一串。白天大人要上班,大多数人家都是在晚上推,所以,全院推完要三至五天。一家人推时,其他等候的人就围成堆,你家长我家短地讲些过年的喜气话,小孩子则放肆地满院子疯跑,因为他们知道,这时就是疯出点小事儿大人也不会怪罪的,比如把才换的衣服弄脏了呀、跟别的小孩发生口角呀、玩儿到晚上九、十点钟才回家呀等等。大一点的孩子则给家长们打下手,围着石磨忙前忙后,大概一年到头可能就这事儿干得任劳任怨,喜气洋洋了。  

推出来的汤圆粉用口袋装着,叫水汤圆,又叫湿汤圆。才推出来的水汤圆还无法马上食用,必须待其中的水分排除得差不多了,汤圆粉能捏拢成形时才能做汤圆。排除水分的办法有二。其一是,把口袋用粗绳系上,悬吊起来,下置一脸盆接住慢慢滴出的水分。所以人们把这种浸泡糯米用石磨推成湿汤圆粉的做法叫做“吊颈汤圆”,真是形象极了。因为这一吊,可能要吊十几天,不让人联想到自杀上吊的情景都不行呢。小孩有时急着想吃汤圆,于是就拿一根纳鞋底的大针往口袋上扎,让水份滴得快点。所以有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我们三兄妹每人口袋里都揣着针,但都佯装互不知道。其他两人不在时,逮住机会的这人对着 “吊颈口袋”就是一阵乱扎,之后迅速逃离现场!“吊颈口袋”可能刚刚止住左右摇晃,另一施虐者又气势汹汹地挥针杀将过来了!可怜的布口袋啊!  排除水份的第二种办法是,将“吊颈口袋”放在长板凳和一根扁担之间,扁担的两头与板凳用绳子紧紧地捆住,把口袋里的水分压迫出来!这叫做坐“老虎凳”!同时也少不了被针无数次地狂刺!  

看看我们为了一饱口福,把自己的聪明才智都施展到了什么地方啊?  

一时吃不完的湿汤圆粉,就掰成小块晒起来。春节期间气温不是很高,时间久了汤圆粉就会发酸发霉。所以人们都会赶在它变质前把它消灭完。后来人们把糯米打成干粉,这样既减去了推的麻烦也便于保存,唯一不足的是,用干汤圆粉做的汤圆没有用湿汤圆粉做的汤圆口感好,吃起来不太糯。但这只是大人们的说辞,我们小孩子是没有感觉的。毕竟只有过年才有汤圆吃啊,哪里还感觉得到糯与不糯?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0-2-25 11:26 |
小时候。偶是最喜欢吃那红塘粑粑了。

发表于 2010-2-25 12:34 |
版主快来处理哟,这个加精一定没有人质疑你的。

发表于 2010-2-25 12:43 |
呵呵  吊浆汤圆

发表于 2010-2-25 12:46 |
在小学5年纪以前吧,几乎每年的春节,都是爸妈自己动手做年饭。还记得最好吃的,就是妈妈做的蛋饺,还有爸爸做的油炸果子。
发表于 2010-2-25 13:11 |
楼主好记性,还有好笔头。

2020年优秀版主 2014年度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0-2-25 13:33 |
说起小时候的过年,有太多的故事了。

发表于 2010-2-25 13:38 |
现在过年都没得年味了,除了一顿春晚翻来覆去的炒,好像真的没得啥子可期待的了!无外乎就是借着过年的名义清清静静的耍几天而已了。
真的很怀念小时候那种对年的期盼心情!

发表于 2010-2-25 15:00 |
现在过年简直没得期待的。唯一好的就是可以休息几天~

发表于 2010-2-25 15:39 |
如果糯米不是很多,估计不够吃,则再加点饭米一起泡,这样做的后果是汤圆可能不会很糯。这个说法不对。加入一些饭米,只要泡得好,效果绝对比完全糯米的还要好,因为全部是糯米的那种汤圆粉搓出来的汤圆很软,反而没有劲道。

 楼主| 发表于 2010-2-25 16:50 |
回复 10# 叶落楼兰


    看来朋友也是吃吊浆汤圆长大的,呵呵..........

发表于 2010-2-25 16:52 |
;P再看此帖,原来我和水总的意见惊人相似。

发表于 2010-2-25 16:53 |
吃汤圆  包个硬币在里头

 楼主| 发表于 2010-2-25 23:13 |
现在过年简直没得期待的。唯一好的就是可以休息几天~
微笑小绵羊 发表于 2010-2-25 15:00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其实现在的过年,比平时更累,哪有好好休息哟。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