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835|评论: 19

[推荐]咿唔如语的川剧胡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7 15:51 | |阅读模式
[move]咿唔如语的川剧胡琴[/move]

  川剧胡琴声腔的来源,又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由于它包括“西皮”、“二黄”和“阴调”(即“反二黄”)三种不同的腔调,故显得更加复杂化。其中的西皮腔,应该说是源于陕西、甘肃和川西北的“西调”,故有“西皮调”之称。清代人吴太初的《燕兰小谱》说:

  蜀伶新出琴腔,即甘肃调,名西秦腔。其器不用笙笛,以胡琴为主,月琴副之,工尺咿唔如语。旦色之无歌喉者,每借以藏拙焉。

  又清代人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也认为:

  甘肃调即琴腔,又名西秦腔。胡琴为主,月琴副,工尺咿唔如语。道光三年御史奏禁,今所谓西皮调也。

  这里所记载的“蜀伶新出琴腔”的特点:没有笙笛,以胡琴为主奏乐器,音乐旋律“咿唔如语”等,与现行川剧胡琴戏完全符合。又说嗓子不好的旦角演员,“每借以藏拙焉”,即所谓“偷腔”(演员故意不唱出,由胡琴代替过去),又是川剧舞台上司空见惯的情况。如[大过板]其旋律性很强,而且很长。嗓子不好的演员便经常巧妙“偷腔”。

  胡琴戏中的二黄腔,源于安徽、江西、湖北地区,不少剧种称之为“南路”。可见它是南方的产物。清代四川人李调元《雨村剧话》说:

  胡琴腔起于江右,今世盛传其音,专以胡琴为节奏。淫声妖邪,如怨如诉,盖声之最淫者。又名二簧腔。

  由此可见,川剧把“西皮”和“二黄”合起来通称为“胡琴”,是很有道理的,也是有历史文献根据的。表面上与京剧相似,而实质上完全不同。只要熟悉川剧,或熟悉京剧,一听便知是京、是川。根本原因在于唱腔与伴奏音乐旋律完全不同。

一、川剧胡琴的定弦定调复杂

  胡琴腔的旋律性很强,定弦定调颇为复杂。其中,西皮定为“6(降调)一3”二黄定为‘5(降调)-2”雪而阴调定为“l一5”。以[倒板」为例:                
  “西皮”和“二黄”两者的定调,一般为F调(即六字调)、E调(即凡字调)或D调(即小工调)。它们根据演员的嗓音条件来决定升降,比较实事求是,灵活自由。当二黄转阴调时,则二黄定为E调,转阴调则成为B调,由“5(降调)-2”改为“l-5”

  正因为如此,所以三者不仅可以单用,也可以三者兼而用之。习惯上称之为“两下锅”、“三下锅”等等。如《三祭江》一戏,就使用了“西皮”、“阴调”和“弹戏”三种不同的腔调。

二、板式转接自由灵活

  胡琴戏是板腔体,它与曲牌体的“曲牌”不同,有着自己的特点,便是板式的转接比较自由灵活,使之配合剧情和人物感情的实际需要。以《径河牧羊》中的一曲[夺子]的最后一句“无情芳草乱芊芊”为例,最后三句可以转接不同的曲牌:

可以下转[一字]。
又可以下转[扣扣板]。
还可以下转[三板]。……

  类似的情况是很多的,可以说川剧胡琴戏中的绝大多数曲牌都是可以相互转接使用的。他们没有高腔戏中的“犯腔转调”那么困难和复杂。

三、唱词的格律组合如诗
  胡琴在唱词上不同于高腔,它不以长短句见长,而五言和七言以及十言句式为主。每一板唱皆为偶句,押同一的韵,照样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例如《问病逼宫》中杨广的一板核心唱段为:

    退至在纱窗下把姨娘偷看,
    陈姨娘生得来好个容颜。
    头上的青丝发如同墨染,
    巧挽着乌云髻斜插金簪。
    柳叶眉闪金波桃腮杏脸,
    两耳下坠的是八宝金环。
    穿一件红绫袄不长不短,
    十指尖如嫩笋细软如绵。
    行几步杨柳腰如风折软,
    微露出裙边下窄窄金莲。
    未近身却怎么香风扑面,
    好一似月宫女降下广寒……

  这是较为典型的“三三四”结构的十字句句法。起句入韵,偶句押韵,一韵到底,颇富韵味。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5-11-8 23:56 |

我只会听,不会拉。

但我听说,京剧里换调是要换琴的,所以一个上手琴师旁边总是放着好多把不同调的琴;

可川剧不同,是一把琴换调,是吗?

发表于 2005-11-10 11:28 |
[em04][em04][em04][em15][em15]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11:12 |
川剧小胡琴是用一把琴换调,就如京剧的情形。

发表于 2005-11-10 20:19 |

啊,原来如此!谢谢指教!

以下是引用[I]y123cd[/I]在2005-11-10 20:08:00的发言:[BR]最简单的区分方法:胡琴戏用京胡伴奏;弹戏用盖板子加梆子伴奏

发表于 2005-11-10 20:08 |
最简单的区分方法:胡琴戏用京胡伴奏;弹戏用盖板子加梆子伴奏

发表于 2005-11-10 20:03 |

请教老先生:胡琴与弹戏有哪些不同?

[Point=100][/Point]

发表于 2005-11-11 16:48 |
[em08]

发表于 2005-11-11 16:47 |
[em05]

发表于 2005-11-11 16:49 |
[em01]

发表于 2005-11-11 16:49 |
[em07][em07][em07][em07]

发表于 2005-11-11 16:49 |
[em03]

发表于 2005-11-11 16:48 |
[em02]

发表于 2005-11-11 16:48 |
[em06][em06]

发表于 2005-11-11 16:47 |
猪之歌[em03][em03]

发表于 2005-11-11 16:47 |
[em01]

发表于 2006-1-2 00:28 |
实际上,川戏胡琴的板腔体和京剧是差不多的。我就是这个原因才喜欢上川剧的。呵呵。

发表于 2006-1-2 00:27 |
好帖。怎么没加精啊?谢谢老先生了!

发表于 2006-1-2 00:47 |
以下是引用秋潭在2005-11-8 23:56:00的发言:

我只会听,不会拉。

但我听说,京剧里换调是要换琴的,所以一个上手琴师旁边总是放着好多把不同调的琴;

可川剧不同,是一把琴换调,是吗?

不是,就如 重庆的"胡琴 圣手"林长录 老师,他 拉每个胡琴戏或弹戏, 身边总有几把胡琴,便于应急~!

发表于 2006-1-3 20:10 |
59老先生引据立论,自成一说。有道理!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