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771|评论: 19

[原创]清音《尼姑下山》(越调)田临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0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6-1-11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清音《尼姑下山》:

年轻尼姑色空,不甘空门寂苦,向往人间美满生活,终于扯破袈裟,下山还俗。此曲是四川清音的传统曲目,结构完整,音乐性强。唱腔运用四川清音联套体中的主要曲牌之一──月调,其特点是善于表现明朗舒展的情绪。曲牌连接为:月头─夺子─半夺子─半边月─夺子─半夺子─夺子─未调─平板─剪剪花─银纽丝─叠断桥─月尾。其中月头和月尾是月调的两个组成部分,分别用于联曲体唱段的开始和结尾。月头由一个前奏过门和三句基本唱腔组成,月尾的曲调是月头的变化重复,唱腔也是由三句组成,速度较月头稍快。在所插曲牌中,大多有抒情和叙述的表现功能,尤其是夺子和未调,曲调平中见柔,优美动听,表述了小尼姑敢于冲破封建枷锁,追求自身解放的美好心愿。该曲的贯穿性音型为,另外还用了较为统一的伴奏过门,因此,唱腔听来既丰富多采,又完整统一。著名四川清音演员李月秋和罗大春演唱的《尼姑下山》,活跃甜润,纤巧细腻。

发表于 2006-1-11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宗四川清音!感谢版主提供段子及59老先生提供唱词并撰文介绍点评!收藏了!

发表于 2006-1-11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清音】

王永梭 整理词 熊青云 整理曲 李月秋、罗大春 演唱

尼姑:(唱)【月调头】小小尼姑(哇)年方二八(呀),

独(哇)坐禅堂(啊)想爹妈(呀),

思前想后心乱如(哇)麻(呀)。

【垛子】想当初 算命先生排八卦,

他算我命带七重(啊)煞(呀)。

二爹妈你不该听鬼话,

活(哇)活你把儿(呀)送出(哇)家。

【半垛子】恨师父做事差,

金刀削去我的青丝发。

【半边月】头(哇)戴僧(哪)帽,身披袈裟。

【戴帽半边月】佛珠儿胸(啊)前(哪)悬(哪)挂,

足穿着僧鞋(呀)僧(哪)袜。

【垛子】在俗人(哪)双双对对(呀)多潇洒,

出(哇)家人孤衾独眠好不惨煞。

那一日(呀)我在山门外耍,

见一个小沙弥到这(呀)塌。

【京垛子】他也瞧着我(哇),

我也瞧着他,

【垛尾】恨只恨这庙内的清规紧捆扎(呀)!

趁师父他这一阵未在家下,

倒不如下山去寻找他。

尼姑正要把山下……

沙弥:(白)哈哈!

(唱)小沙弥见过女菩(哇)萨。

(白)阿弥陀佛!

尼姑:(唱)哎呀呀,你看他,

聪明伶俐顶呱呱。

我正在找他,

他就到这塌。

模样儿多潇洒,

心意儿我知道他。

打窗子说亮话(啊),

师父呀,师父呀,你我二人同把山下。

沙弥:(唱)开言尊一声女菩萨,

你的话儿真不差。

修什么来世,拜什么菩萨?

管他那牛头马面和夜叉。

真人面前我不说假话(啊),

来来来,你我二人成一家(啊)。

【平板】男(哪)有心(哪)……

尼姑:(唱)啊……女(呀)有意……

沙弥:(唱)哪怕山(哪啊)高(哇)……

尼姑:(唱)山高(哇)水(呀)又深(哪)!

沙弥:(唱)那山高……

尼姑:(唱)也有(哇)人(哪)行走,

沙弥:(唱)水深自(呀啊)有(啊)……

尼姑:(唱)自有(哇)渡(哇)船(哪)人。

沙弥:(唱)【点点花】三十五里桃花店(啊),

尼姑:(唱)四十五里(点点花儿开,茉莉花儿香啊)杏花村(哪)。

沙弥:(唱)杏花村内出美酒(啊),

尼姑:(唱)桃花店内出(哇)美人。

沙弥:(唱)好酒越吃越不(哇)醉(啊),

尼姑:(唱)好花越看越爱人。

沙弥:(唱)【银纽丝】一年两载我脱去袈裟,

尼姑:(唱)三年四载蓄起头发(呀)。

沙弥:(唱)五周并六载,

尼姑:(唱)生一个儿娃娃。

沙弥:(唱)七八九岁娃娃生长大。

【叠断桥】我就当爹爹,

尼姑:(唱)哎,我要当妈妈(呀)。

沙弥:(唱)我当爹爹,

尼姑:(唱)我就当妈妈(呀)。

合:(唱)哎呀!我二人说不完的知心话。

尼姑:(唱)你种田地(呀)做(哇)庄(啊)稼(呀),

沙弥:(唱)你绩麻来又(哇)纺纱。

尼姑:(唱)穿吃二字(呀)……

合:(唱)毫不牵挂,

这才是尼(呀)姑下山快乐潇洒!

〖59小评论〗“一年两载我脱去袈裟”一句,现改唱“养好戒疤”,合理。

发表于 2006-1-11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放初期,泸州、内江、南充等地的一些曲艺工作者,将一些曲艺曲目按角色(生旦净末丑)进行化装表演,搬上戏曲舞台,借鉴戏曲演出形式进行表演。此后这一形式逐渐在川中各地流传。。如据四川清音曲目改编的《尼姑下山》、《踏伞》、《刺目劝学》、《裁衣》、《贵妃醉酒》,据四川扬琴曲目改编的《秋江》、《渠江打子》、《描容起程》、《仕林祭塔》、《观灯拾子》等。前者称为“清音戏”,后者称为“扬琴戏”。另有采用花鼓唱腔的,称“花鼓戏”。1953年,第一个创作剧目《新陪嫁》发表时,采用“曲剧”这一称谓,各地遂统一定剧种名为“曲剧”。后为区别于北京等地的曲剧而称“四川曲剧”。

发表于 2006-1-11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秋潭提供的欣赏内容,也谢谢五九先生的介绍。

发表于 2006-1-16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搂主和五九先生提供!!

发表于 2008-8-16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听极了.

发表于 2008-8-16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诸位:这些东西将会作幼儿阅读识字教材的音频.信吗?
发表于 2008-8-16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zhao1在2008-8-16 21:51:00的发言:
听不了啊,着急啊!

可以听,请你再试试。。。

发表于 2008-8-16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了.

发表于 2008-8-16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了,太优美了!

发表于 2008-8-16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我打不开了呢?

听不了啊,着急啊!

发表于 2008-8-17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上传了如此美妙原版清音.此曲多年没听了,今日尤如打牙祭,一连听了数遍,越听越有味.越听越觉得我不是在江苏,而是在四川的嘉陵江边,回忆起儿时的我,每当夏天,吃完晚饭,母亲总是早早的收拾完碗筷,将靠近嘉陵江边的小屋外地,用江水冲洗降温,一家人借着江风乘凉.每晚到九时左右,街上总一些说唱艺人的琴声从江边传来,我父亲总是要点上几曲,为纳凉的人听曲,闲话.

    再次听了李月秋先生的清音唱腔,真是美极了,声音的园闰,唱腔的处理,真是勘称一绝.用现代的音乐观来看,她可是"原声态"声乐高手了.

发表于 2008-9-23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1

发表于 2008-10-30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咋个打不开嘛,硬是急得我!!能不能下载啊??[em02][em02][em02]
发表于 2008-10-30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显显在2008-10-30 11:37:00的发言:
咋个打不开嘛,硬是急得我!!能不能下载啊??[em02][em02][em02]

可以在线听,也可以下载,你再试试。

发表于 2008-11-14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如天籁!

音比韶乐!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4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203179在2008-11-14 21:25:00的发言:

听不起喃?啷个回事

这两天新闻网在调试服务器,偶尔会有看不到图片,听不到声音的情况。但很快就会好的。

我刚才试了,可以打开听到,请你再试试。

发表于 2008-11-14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听不起喃?啷个回事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