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370|评论: 7

高腔《情探》选段(魏香庭、筱惠芬)老唱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8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chendaoxin先生提供老唱片录音资料[upload=mp3]viewFile.asp?ID=522251[/upload]

(王魁上,)【月儿高】更阑静,夜色哀,月明如水浸楼台。

(焦桂英率鬼卒上,绕场下)

(王魁唱)透出了凄风一派!()"玉殿传金榜,君恩赐状头,洞房今夜坐,心事却如秋。"()下官王魁,自从招赘韩相府第,不觉一月有余,女貌郎才,欢同鱼水。但不知那海神庙送行的焦桂英是何下落。这本账既已一笔勾消,焦桂英啦,焦桂英!今生是我用的情,前生是你修的命! (闻风声起,鬼卒巡下)!垣墙外为何阴风飒飒。
     

(焦桂英上,鬼卒随后。焦桂英在内场放腔)【水荷花头子】阴风飒飒,黑月无辉相思血泪汨盈腮,到如今化为孽海。

(鬼卒白)前面黑气罩天,即是王魁寝室了。
     

(焦唱)【园林好】悲哀,你看他绿窗灯火照楼台,哪还记得凄风苦雨,卧倒长街!
     

(王唱)人生莫作亏心事,处处风声是祸胎。
     

(鬼卒唱)孽火如雷,立拉入阴阳界索还命债!
     

(焦阻介,)缓思裁,权相待,犹恐他从前恩爱依然在,好叫奴千回万转,触目伤怀!
     

(王唱)观书眼不开,和梦赴阳台。(进帐作睡状)(众鬼卒怒下)

(焦唱)且向纱窗叩玉钗。(静听,不见响动,进门)

(王闻声起床,手持烛唱)睡定人还起,无风门自开。(开门探望,焦现形) (王唱)今朝都到眼前来。(惊问)!你是谁?

(焦白)是我。
     

(王白)是你,你是谁?

(焦白)找状元公道喜!

(王惊怖背介,)此事真奇怪!面庞儿却好似从前恩爱。(回身对焦)你是那何方何氏女裙钗, 为缘何千山万水得到来?
     

(焦唱)分明是意中人,却变作眼中怪。状元可,你就忘却了焦家一女孩。(王唱)是人是鬼,是祸是灾我朱门洞府未曾开,春色因何入得来? 
     

(焦唱)请君猜。我潜踪秘迹上春台,都只为鱼水旧和谐。

                               (王背立筹思,)不该不该大不该,这个关儿怎下台?

                               (王背立筹思,)不该不该大不该,这个关儿怎下台?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魏香庭18861962)人称魏大王"盖三省"(因艺盖云、贵、川三省而得名),南部县石河镇人,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曾任贵州省第一、二届人民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贵州省分会筹委会主席。
   
魏香庭本姓赵,叫火娃,其父赵天凤以拉船养家,日子甚为艰难。赵火娃10来岁时,母亲王氏进城帮人,赵火娃也随母亲进城拜师学邓。他禀性聪慧,又勤奋好学,不久即能登台。19岁时,他随戏班在大竹县演出,被县太爷召到县衙里唱堂会,县太爷的奶妈见他模样清纯秀美,为人又乖机灵,十分可爱,便将他认作儿子。奶妈姓魏,赵火娃于是改名魏香庭。

不久,魏香庭随奶妈到了成都,拜川剧名字为师,边学边演。当时成都川剧名角甚多,只要有机会,魏香庭就悉心观察他们的学出。在名师的指点和众名角的熏陶下,魏香庭的学技提高极大,很快就在成都川剧艺崭露头角。  

魏香庭学艺极为勤奋努力,真下是"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练功从不间断,从不松懈,甚至常常半夜醒来来练。他经常独自比划动作,时哭时笑,简直是入迷入魔,有人叫他"魏疯子"也有人称其为"魏疯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魏香庭的学技日致臻成熟,20多岁时,已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峰。

魏香庭扮相俏丽,唱腔优美。他那一双闪闪生辉的秀目,更是美丽动人。时而含情脉脉,时而凝恕生嗔,时而喜色飞动,时而喷焰射火,把人物的心态及其变化,表现 得细致入微、淋漓尽致。演文生,一身软功,走台步不显台步潇洒飘逸,温文秀雅;学武生,刚劲有力,动作大方不粗鲁,器宇轩昂,英姿勃发。无论演文还是扮武,皆奇妙非凡,达到了出神入化之境界。初习文武小生,善于刻画人物,嗓音、扮相、武功均佳,讲究技戏结合武戏文唱之法。中年以后擅演红生戏,以关公戏最为有名。魏香庭在川剧艺术上的巨大成就,使他誉满云、贵、川,所以人们称他为"盖三省" 

魏香庭善于吸取其他剧种的长处,对川剧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他主张吸取京剧优美之功架,武戏文唱之精华,学习秦腔音调激越高昂,节秦鲜明之优点。他还广泛向昆剧、汉剧、滇剧等多种戏剧学习过,创造性地将这些剧种的优点融入到川剧的革新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比如他吸取就剧武戏优点学出的《大平仓》,仿汉剧学出的《苦肉计》,都令观众耳目一新,赢得好评如潮。魏香庭在表学艺术上不断学习、创新,形成了一个有鲜明特色的流派。

魏香庭早年足迹遍及云贵川三省,他唱到哪里,就在哪里引起轰动。27岁那年,他由昆明到贵阳,途经安顺,被安顺的戏迷们挽留,在那里唱了两个多月的戏,收入的钱修了一个戏院。初到贵阳那些年,魏香庭风华正茂,艺术上正是高峰期,他的戏出出皆好,场场俱精。只要魏香庭的戏牌一挂,无不场场爆满。每当演到精彩处和剧终谢幕时,剧场里总是掌声雷动,赞好之声不绝。真是响遍了贵州,红透了贵阳。

抗战及以后期间,他经常上演《洪秀全》、《栖梧山》、《会稽山》、《反五关》、《白马坡 》、《战汉水》、《卧薪尝胆》和《盗书打盖》,使一些思想内容不健康,特别是些粉戏、坏戏销声敛迹。

魏香庭不但对自己的学技精益求精,而且还大力促进川剧艺术的发展。在贵州军阀周西城的赞助下,他在贵阳办了一个"天曲社",招收青少年学骊,培养了许多川剧人才。后来周西城战死,"天曲社"失去资助,魏香庭独木难支,只好将其解散。 

1952年,66岁的魏香庭到北京参加了全国戏曲观摩学出,受到了敬爱的周总理的接见。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使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回贵阳后,他立即四处奔走,多方联系,办起了戏曲学校。晚年,魏香庭把全部精力倾注到培养戏曲人才的工作中,即使在病中,也常到戏校为学生们作示范演示。

魏香庭不但在川剧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为祖国戏剧事业的繁荣,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虽已作古多年,但一提起"盖三省",人们还是津津乐道。

贵州省文化厅高级文学编辑卢鸿沐著有戏剧家传论《魏香庭和魏派艺术》一书。

发表于 2006-10-8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情探〉〉唱段自成一格,堪称范本!对后来者影响极大!

 楼主| 发表于 2010-3-13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025川剧高腔《情探》选段(魏香庭、筱惠芬)老唱片.mp3 (3.99 MB, 下载次数: 11) 原传已被“升级”破坏。故重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13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魏香庭 (1886一一1962)人称“盖三省”(因艺盖云、贵、川三省而得名),南部县石河镇人,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

    魏香庭本姓赵,叫火娃,其父赵天凤以拉船养家,日子甚为艰难。赵火娃10来岁时,母亲王氏进城帮人,赵火娃也随母进城拜师学戏。他禀性聪慧,又勤奋好学,不久即能登台。19岁时,他随戏班在大竹县演出,被县太爷召到县衙里唱堂会,县太爷的奶妈见他模样清纯秀美,为人又乖巧机灵,十分可爱,便将他认作儿子。奶妈姓魏,赵火娃于是改名魏香庭。

    不久,魏香庭随奶妈到了成都,拜川剧名家为师,边学边演。当时成都川剧名角甚多,只要有机会,魏香庭就悉心观察他们的演出。在名师的指点和众名角的熏陶下,魏香庭的演技提高极大,很快就在成都川剧艺坛崭露头角。

    魏香庭学艺极为勤奋努力,真正是“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练功从不间断,从不松懈,甚至常常半夜醒来也练。他经常独自比划动作,时哭时笑,简直是入迷入魔,有人叫他“魏疯子”,也有人称其为“魏疯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魏香庭的演技日臻成熟,20多岁时,已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峰。

    魏香庭扮相俏丽,唱腔优美。他那一双闪闪生辉的秀目,更是美丽动人。时而含情脉脉,时而凝怒生嗔,时而喜色飞动,时而喷焰射火,把人物的心态及其变化,表现得细致入微、淋漓尽致。演文生,一身软功,走台步不显台步,潇洒飘逸,温文秀雅;演武生,刚劲有力,动作大方不粗鲁,器宇轩昂,英姿勃发。无论演文还是扮武,皆奇妙非凡,达到了出神入化之境界。魏香庭在川剧艺术上的巨大成就,使他誉满云、贵、川,所以人们称他为“盖三省”。

    魏香庭善于吸取其他剧种的长处,对川剧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他主张吸取京剧优美之功架,武戏文唱之精华,学习秦腔音调激越高昂,节奏鲜明之优点。他还广泛向昆剧、汉剧、滇剧等多种戏剧学习过,创造性地将这些剧种的优点融入到川剧的革新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比如他吸取京剧武戏优点演出的《大平仓》,仿汉剧演出的《苦肉计》,都令观众耳目一新,赢得好评如潮。魏香庭在表演艺术上不断学习、创新,形成了一个有鲜明特色的流派。

    魏香庭早年足迹遍及云贵川三省,他唱到哪里,就在哪里引起轰动。27岁那年,他由昆明到贵阳,途经安顺,被安顺的戏迷们挽留,在那里唱了两个多月的戏,收入的钱修了一个戏院。初到贵阳那些年,魏香庭风华正茂,艺术上正是高峰期,他的戏出出皆好,场场俱精。只要魏香庭的戏牌一挂,无不场场爆满。每当演到精彩处和剧终谢幕时,剧场里总是掌声雷动,赞好之声不绝。真是响遍了贵州,红透了贵阳。

    魏香庭不但对自己的演技精益求精,而且还大力促进川剧艺术的发展。在贵州军阀周西城的赞助下,他在贵阳办了一个“天曲社”,招收青少年学戏,培养了许多川剧人才。后来周西城战死,“天曲社”失去资助,魏香庭独木难支,只好将其解散。

    1952年,66岁的魏香庭到北京参加了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受到了敬爱的周总理的接见。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使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回贵阳后,他立即四处奔走,多方联系,办起了戏曲学校。晚年,魏香庭把全部精力倾注到了培养戏曲人才的工作中,即使在病中,也常到戏校为学生们作示范演示。魏香庭不但在川剧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为祖国戏剧事业的繁荣,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虽已作古多年,但一提起“盖三省”,人们还是津津乐道。
    1954年当选为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贵州分会筹备委员会主席。
    他唱做兼工,嗓音洪亮,行腔有韵味,念白有力,善于运用表演程式塑造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在红生戏中演关羽,气度雄豪,神态生动。能博采京、滇、汉各剧种之长,加以融化,形成自己的风格。代表剧目有《夜归》、《堂会三拉》、《勾践回国》、《江东桥》、《辞曹挑袍》、《斩黄袍》等。

 楼主| 发表于 2010-3-13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播放本段

发表于 2010-3-13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魏氏伉俪的这个段子真真是经典
貌似以前还有周慕莲和魏香庭合演的《情探》

发表于 2010-3-13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

不过以前的高腔帮腔真的是太多了!!!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