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仙(1913~1973)女,原名李蜀翘,四川珙县人,出生于重庆三升店街。自幼家境贫寒,因不堪继母虐待,1929年逃到成都拜名丑唐广体为师,后随入“三庆会”潜心研习,并得萧楷成指教。1930年即随师在成、渝等地演出。曾先后演唱过〈〈昭君怨〉〉、〈〈百宝箱〉〉、〈〈平西夏〉〉、〈〈女讲理〉〉、〈〈三击掌〉〉、〈〈彩楼记〉〉、〈〈御河桥〉〉、〈〈三跑山〉〉、及反串〈〈南华堂〉〉、〈〈访友〉〉中的金童、四九等。无论青衣、花旦、摇旦、老旦戏的唱法,均能恰如其份。而且,眉眼姿态无不与唱腔融洽,造诣之深为坤角中所罕见。曾于1936年应“上海百代公司”邀,灌有〈〈平西夏〉〉、〈〈彩楼记〉〉、〈〈百宝箱〉〉、〈〈昭君怨〉〉等唱片。尤以“人到分关”一段风靡成、渝,真乃“凡音之出,起之于心,表之于情”,大有珠落玉盘之妙。王昭君别离之哀怨,溢于声外。 李惠仙1950年经由重庆、江津、雅安等地演出后,1954年与其夫叶秋枫来泸献演,即参加泸州市“群力川剧社”,后“群力”与“群光”合并为“泸州市川剧团”时,便成为该团主要演员。 李惠仙以唱功擅长,做功亦佳。台风楚楚有致,做戏招招到堂。一声一腔,一招一式,无不是戏。〈〈柴房公堂〉〉〔锁南枝〕一曲,能沁人肺腑,催人泪下。〈〈重台别〉〉讲轻重有致,缓急分明,其分离之苦、抑郁之情确以启人心扉。〈〈花仙剑〉〉花仙为寻佳偶,表演细腻得体,招式之间,大有仙凡之别。人到中年后则以演老旦、摇旦为主。〈〈洪江渡〉〉中饰殷满堂、〈〈帝王珠〉〉中饰杜后,均演得形神兼备。〈〈庆云宫〉〉“坐着坐着生杀气”一段〔快二流〕,虽急如发弩而字正音清,郗氏醋意,在板眼之间得以充分表现。饰〈〈三跑山〉〉之祝妻,携翠红、小红奔华城,涉水爬山,载歌载舞,以诙谐风趣之大段唱腔,激励二女前行,台上台下,乐以忘忧。饰〈〈辨非记〉〉中的姜母,由惑于唇舌,到雾释冰消,眼神之转换,表达无遗。在〈〈黄金印〉〉中饰苏母,能把那种“义为势丧,以财度人”的灵魂,借脸嘴之变化,刻画得入木三分。扮演〈〈杨家将〉〉中的佘太君和〈〈岳母刺字〉〉中的岳夫人,均是处处呈现赤胆忠心、慈母厚爱。又曾与祝文君合演发掘剧目〈〈背娃赶会〉〉,极受称赞,并获表演奖。在现代戏〈〈红岩〉〉中扮演的华老太婆,有“活双枪老太婆”之誉。 1956年,李惠仙当选为泸州市人民代表,并连任四届。1958年被选为泸州市妇联执行委员。1959年任四川省政协委员。同年8月,即随“中国川剧团”赴东欧四国演出,担任〈〈焚香记〉〉、〈〈柜中缘〉〉、〈〈芙奴传〉〉等戏的老旦角色,受到东欧四国观众的赞赏。196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四川分会理事。文化大革命中,虽然受屈含冤,但对川剧事业依旧耿耿忠心。至1972年平反昭雪,不意事感突然,兴奋致病。1973年3月27日溘然长逝,享年59岁。所幸芳仪淑范,仍萦回于人们心目之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9 0:05:2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