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才(1903—1982)艺名德娃子。成都人,工旦角,出生于艺人世家。其父李炳福是四川扬琴艺人。李德才只读了一年私塾即辍学学艺,七岁登台唱“爬爬生”(即小孩),变声期间继续卖艺以致倒嗓,生活所迫,十几岁便辗转成都附近郫县等地教票友唱四川扬琴。教唱时,他以旦角配戏,并特地向川剧票友廖某(绰号廖吹吹)学习旦角发声和用气方法。三年间,演唱和扬琴演奏技巧大为精进。1921年返成都拜四川扬琴旦角赵有太为义父,正式改学旦角。同时,他广泛学习当时名家刘朝霖、邢国宏、叶南章及票友崔白昭等人的长处。叶南章首创的旦角“疙瘩腔”,便是李德才完善而成为四川扬琴旦角重要润腔手法“哈哈腔”的。与李德才配戏的郭敬之(生)、廖学正(生兼老旦)等人都是当时享有声誉的名角。1935年,他与郭敬之、阚瑞林赴上海灌制唱片,既扩大了四川扬琴的影响,也提高了他的声誉。自沪返蓉,成都《花会周刊》即行报道;在成都青羊宫花会演出期间,该刊均详细报道其盛况。该刊还刊载赞誉的诗词:“沪上归来真阔哉,洋琴清唱数德才”,“婉转歌喉重一时,洋琴新入播唱机”。建国后,1958年四川省首届曲艺观摩演出,李德才演唱《秋江》之陈妙常获一等奖,并在同年全国曲艺会演中获荣誉奖。1979年,四川省文联举办“李德才舞台生活七十年纪念演出”。他年逾古稀,仍与诸弟子登台献艺。李德才的四川扬琴演唱以刻画人物细腻、唱腔华丽著称,代表曲目有《活捉三郎》、《三祭江》、《祭塔》、《踏伞》、《秋江》、《船会》、《贵妃醉酒》等。生前曾历任四川省曲艺队队长,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曲协副主席,中国曲协四川分会名誉主席。 任正奎(1921—1970),成都人,票友,小生兼老旦。建国后经常客串演出,《活捉三郎》为其代表曲目。 四川扬琴《活捉三郎》首段唱词: 阴风惨惨路迢遥, 古墓山空落叶飘。 从此红尘飞不到, 凄凉谁肯念奴娇?
冤仇事儿恨怎消, 皆因为情深惹祸苗。 只落得水流花谢胭脂冷, 竟做了轻薄的风流无下梢。 早知今朝分离苦, 悔恨当初错结交。 59注: 50年前的珍贵录音,到而今已成绝响。 首四句是典型的“起承转合”。 第九句中帮唱的“分离苦”错唱成“分离别”。但已无法重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