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教育在做“亏本”生意? 绵竹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省级文化名城,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1996年撤县建市,幅员面积1200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辖26个镇乡。绵竹践行“文化促经济,经济养文化”的均衡互动发展理念,经济社会事业得到了健康协调发展,连续11年跻身四川省10强县(市)行列。如今,古老的绵竹正焕发蓬勃的青春活力,演奏着动人的乐章在这首乐章中,教育是其中高亢的音符。 “重教兴市”,这是绵竹历届政府的信念,而绵竹教育人更是用自己优异的表现赢得了当地党政及社会的广泛支持。“十五”期间,绵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总投入达到2亿多元。改造校舍危房35992平方米,新建校舍25873.8平方米。共投入排危资金1587.51万元,全部消除了D级危房。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公办学校单位总占地面积1469799平方米,校舍面积499737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2.13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7.52平方米。 建成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3所其中国家级1所,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77%普通高中招生完成计划100%,100%以上的学生在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学习。2004年、2005年普通高考实际升学比例在75%左右。(摘自《用教育托起城市 以教育改变农村》——绵竹市教育事业“十五”回顾暨“十一五”展望) 2006年高考绵竹中学再创辉煌,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校学生张弢帅同学以高考689分荣获德阳市理科状元。四川省理科第十名。这是学生的荣誉,家长的荣誉,也是学校的荣誉,它更是绵竹教育和绵竹人的荣誉与骄傲。 近十多年来,绵竹中学教学质量一直稳步发展,上线率逐年攀升,多年居德阳市第一。“精品”学生逐年增多,北大、清华学生榜上有名。 高考状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今年出现也许是偶然,但它一定是强管理的必然。这种必然迎来2006高考绵竹中学最为靓丽的四大看点: 1、我校学生张弢帅同学以高考689分荣获德阳市理科状元。 2、重点大学上线人数居德阳市第一。 3、重点大学上线率居德阳市第一。 4、本科上线率居德阳市第一。 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全市人民的关心、支持。特此向您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并报喜! 绵竹中学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总结经验,加强“精品工程”建设的探索,让绵竹更多学子实现人生远大的理想!(摘自www.scmzzx.com《2006年四川省绵竹中学高考大喜报》) 我们是四川省绵竹市的一群市民(主要是教师),我们殷切地希望你们过问一下绵竹中学实验学校(纯初级中学)为了办这样的一所学校,市教育局把原来的两所高完中(南轩中学和城北中学)里的一类初中全部砍掉,整个城区就只留下一所三类初中,老百姓的子女如果你要享受好的教育,就只能花高价(原先是每年3000元,现在已经涨到每年5000元)将子女送到这个学校,要么你就把子女送入那所一百二十个不放心的三类初中。并且我们认为绵竹中学实验学校在其它收费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他们的公寓凭什么每期要收400元,新生入学军训又凭什么要收280元等。(摘自麻辣社区 德阳论坛[原创]《实话实说绵竹教育》--四川绵竹教师魏仁民) 以上是本人就绵竹教育问题在网上看过的三篇帖子。说实话,绵竹市政府对教育的支持是尽人皆知的,是一件大好事;绵竹中学的教学水平与学生成才率在德阳也屈指可数,教师也很辛苦;绵竹的“普九”教育也存在一些如魏老师所指的问题,特别是弱势群体子女就学经济压力大的问题,这也是现实。但这一切都不是大的问题。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么,政府、家庭、教育工作者的付出,得到的回报是什么?多年来,我们向外输送了成千上万的优秀学子,回来建设家乡的有几人?他(她)们毕业后,大多选择了发达地区与大城市,这种选择本身是没有错的,但这种主观为自己的选择,客观上造成了发达地区无偿占用我市的教育投入与成果。说句难听的话,连输出农民工都当不倒,最起码人家还要寄钱回家,挣外面的钱,回绵竹花,根扎在了绵竹。现实是残酷的,近几年绵竹招收的人员,不管是医生、还是教师,或者是其它专门人才,大家如果了解他(她)们的毕业院校与学位,就会知道,绵竹是多么的缺真正的人才。 绵竹经济要保持在全省的领先地位,特别是工业强市,必须改变教育投入的方向与方式,要给绵竹自己培养有用之才、栋梁之才、建设家乡之才。 不然,我们就亏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