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ewssc.org 2007-08-07 来源: 四川新闻网 □ 本网评论员 8月3日,四川新闻网关于彭州市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废气污染引发当地民怨的消息刊发后,新华网、新浪网、腾讯等数十家国内主流媒体相继转载。消息同时引起了四川省环保局的高度重视,省环保局田维钊局长当即表态:“群众的呼声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省环保局将对彭州市的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坚决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据四川省环保局负责人介绍:“从2005年底至今,省环保局会同市县环保局对该企业进行过多达数十次的执法,先后七次正式发文指出其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今年2月12日省环保局又对该企业作出了限期整改通知,要求其补办超规模项目的环评手续。”可令人不解的是,“数十次执法,七次正式发文提出整改要求”却无法撼动彭州联邦制药公司的污染现状。近年来,省市众多媒体也多次聚焦彭州联邦制药污染,各大网站社区论坛里更是声讨帖文如潮,但彭州联邦制药的生产照旧、污染照旧。这块污染“硬骨头”怎么就这么难啃? 据省环保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省环保局曾于2004年4月16日批复这家公司年产八百吨6-氨基青霉烷酸项目,彭州市环保局于2005年3月3日又批复了该厂年产四百吨6-氨基青霉烷酸项目,“目前该厂有年产三千吨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该厂有近两千吨未经过环评的超规模项目。”这就令人费解了,在环评未通过之前,联邦制药何以能超规模生产?又何以敢超规模生产? 对此,省环保局方面表示,理论上超规模项目在未获环评批复之前是应该全面停止的,但事实上这点很难做到,主要症结在于违法成本过于低廉。该负责人表示:“按目前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对于这种情况的顶格处罚是罚款二十万,而且在立案期间不能二次罚款。二十万对于这样规模的制药公司根本不算什么。虽然我们多次对其进行现场执法,当地环保局甚至曾对其进行二十四小时驻厂监督。但往往是我们人一走,他们又置若罔闻地继续肆意生产。” 显然,20万罚款与巨大产量带来的可观利润相比,无疑微不足道。但企业不怕罚款,怕不怕停产呢?若治污一日不达标不复产,企业是否也无动于衷呢?既然法规赋予了执法部门“理论上超规模项目在未获环评批复之前是应该全面停止的”权力,为何又“事实上这点很难做到”呢?是否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也象企业一样,有着对产值和利税的追求冲动呢? “地方保护”、“放任自流”的疑虑徘徊在人们的心头,因为此前一些铁的事实一再加深人们的“联想”:当地百姓都可以闻着空气象“住在医院里”,惟独地方官员们闻不到?显然不是!是因为企业给当地带来的丰厚利税让官员们失语,更不愿采取措施停止这架“印钞机”的运转。人们宁愿这是些无端猜想,但这更有待于地方政府和执法部门依法采取强硬、有效措施来自证清白。 在事关百姓福祉和长远利益的环境保护面前,我们期待企业能主动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感,采取切实措施治理污染;我们也期待相关部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不再饱受污染的折磨;当GDP与民生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同样期待我们的地方政府,重新审视我们的政绩观,和谐成都、魅力成都,绿色GDP才是我们走向幸福生活的桥梁,舍此别无它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