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协调四川工业、旅游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如何推动节能减排?黄润秋(九三主委、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王雨顺(发改委副主任)、孙前(旅游局巡视员)作客四川新闻网,和网民一起探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关注民生,反映民意,希望大家积极提问,建有用之言,献务实之策。
一、访谈嘉宾
黄润秋(九三主委、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王雨顺(发改委副主任)、孙前(旅游局巡视员)
二、时间安排:
1月23日 上午10:30
三、地点安排:
在金牛宾馆芙蓉楼一楼大厅嘉宾访谈直播间。
四、访谈话题:
如何协调四川工业、旅游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如何推动节能减排?
五、视频直播
四川新闻网将对访谈的过程进行全程网上视频直播。欢迎大家提问,主持人在访谈的同时,将把各位网友的提问留言转达嘉宾。天府早报和四川政协报将对本次访谈进行预告以及报道。
点击进入其他话题《《《《
六:访谈实录
政协网上议政(五)
访谈主题:环保
访谈嘉宾:黄润秋、宋伍生、孙前
时间:2008年1月24日
地点:金牛宾馆芙蓉楼
实录内容:
【主持人】:各位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继续关注我们网上议政系列访谈。今天我们为大家请到的三位嘉宾,他们分别是:九三主委、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黄润秋同志;省经委副主任宋伍生同志;旅游局巡视员孙前同志。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由此可见环保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很荣幸地请到了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主委、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黄润秋同志。您好!首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确实存在着很大的矛盾,要想实现工业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我们要做些什么,或者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黄润秋】:我们知道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消耗资源,消耗资源的话,就肯定会带来环境问题,说白了环境问题就是消耗了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GDP。所以这个过程在我们国民经济各种过程,生产过程过程中,都是这么一个模式。首先要有资源的投入,通过资源的加工,获得产品。剩下的这部分就是我们说的污染,污染就会留给环境,带给环境破坏。从我们人类来说,我们获得了GDP。我们追求目的,就是通过想通过一定的资源获得最好的GDP,留下最小的污染。所以矛盾总是存在的,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消耗资源我们获得GDP的同时肯定会留下污染。那么怎么样能够使我们一定量的投入、一定量的资源消耗获得更多的GDP的产出,而留下更少的污染来破坏环境,这就是一个尖锐的矛盾,也是我们搞环保的,不管是政府管理也好,技术专家也好,有关企业也好,总要思考的这么一个问题。从形势来看的话,四川省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话,我认为在全国比较起来应该是比较突出,这里面也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说大气污染、水体污染,还有我们地质环境的破坏,这几年大家从媒体上看到比较多的滑坡、泥石流,滑坡、泥石流主要是地质的变化,我们人类居住的环境,包括地质环境、生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等等。总的状况来看,我们四川的形势和全国比起来问题是比较严峻的,所以这次在政府的报告里面也特别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以保护环境为基础这么一个观念。
从目前我们四川的矛盾的处理关系来看的话,我认为有几个问题应该值得重视。第一个,我们要正确认识我们四川的资源形势。四川是一个资源大省,但是四川的资源也有它的独特性,这个独特性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好的独特性,另外一个是这种资源开发也会留下一些很不利的因素,比如说我们四川的资源如果说优势一点的话,我们有三大块有优势,比如说我们的水电资源,不管是在西南地区,在全国我们都算是比较好的。我们的矾钛资源,另外的话,我们石油天然气资源。这些资源在我们四川和全国比起来我们都有特色和优势,但是我们在别的方面,我们也有劣势,比如说矿产资源,矿产这块,总的情况来看贫矿比较多、高品质的矿比较少、分散的矿比较多,富矿、精矿比较少。这样要去开发,代价就很高,而且对环境破坏很大。水能资源也是同样的问题,我们在大江大桥上修的这些大型水电工程对我们四川的经济发展、开发清洁能源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小的流域、小的支流的开发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比如说不合理的规划,导致局部一些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当然这个各个方面都很重视。所以这里面首先要正确认识资源的情况,天然气我们虽然很丰富,煤我们某种程度也很丰富,但是从品质来说,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样的资源开发的同时,不是说这种资源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做,放心大胆地用,其实这里面也会有很多环境问题存在。所以开发我们丰富资源的同时,也要看到开发资源不利的一面,要注意环境保护。
另外一个,我们需要抓的就是怎么样能够调整好四川的工业结构。因为工业结构的调整的话,主导思想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你怎么样能够通过生态环境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好的GDP,留下最少的污染。我们这里面就要淘汰一系列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低产出的这么一些工业布局,那么怎么样发展一些对我们四川有利的,比如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生物技术等,用这些东西来武装、进一步改造我们传统产业。这样工业结构做好调整的话,我们可以降低很大一部分。
第三,我觉得这里面也有很大的创新。我们要排放的污染要少,就是要降耗的问题,要节能的问题。这里面要注意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能够为我们节能减排、为我们环境保护带来很大的效益。所以我觉得这里面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做。特别是目前在这方面国家在能源、在环境保护方面、在节能减排方面有一些鼓励政策,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政策。我们四川省也要鼓励有关部门,企业家也好、工程师也好、科学家也好,更多地开发节能产品。
如果有第四点的话,我觉得就是要加强政府管理,怎么样合理利用好我们的经济杠杆,利用好我们政策的管理,比如说土地的管理、信贷的管理,我们通过这些调整去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和产业的发展,鼓励一些个优质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出高的、能耗低的这样一些产业发展。从管理方面发挥很大的优势。
【主持人】:非常感谢,我们都知道我省在加快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工业节能既是全社会的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们今天很荣幸地请到了省经委副主任宋伍生同志,就我省工业发展、节能减排的问题做一番阐述,宋主任您好,首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四川工业的特点好吗?
【宋伍生】:四川在工业化进程中,节能减排的任务很重,这是由四川工业能耗的特点所决定的。一个是在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间,工业耗能的比重比较大,根据四川的工业结构特点,工业耗能的比重应该是在70%以上。所以说全社会要节能,首先工业要节能,从四川现在能耗标准来看,06年,四川工业单位增加值的能耗每万元是2.82吨标煤,这个虽然比05年是下降了3.98%,这也是来之不易的,但是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还是高了11.5%。第二,四川重点行业的耗能比重又更大。根据国家国民经济统计的39个大行业中,四川有九个行业,包括冶金、化工、电力、建材、煤炭、石油加工、造纸、食品、纺织,这九个行业每年能源消耗量都超过一百万吨标煤,占整个工业能耗的75.8%。第三一个是重点地区的效能比较大,四川有11个城市,每年的能耗超过三百万吨标煤,占全省工业能耗80%以上。主要是这三个特点。
【主持人】:十五期间,据有关资料的显示,我省工业节能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在我省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在重庆之后、列西部第二位。那么当前我省工业节能工作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呢?
【宋伍生】:根据四川的经济结构和工业发展情况来看,现在看起来主要存在这么一个问题,一个是四川能源消费结构,消费结构是根据工业结构,工业本身的产业结构所决定的,四川现在工业还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总体上现在是进入到工业化中期阶段,中期阶段的特点就是重化工业。重化工业比重大了能耗就比较大。四川这几年重工业增长速度都高于全国。在这个过程中间,相应地这些重化工行业的产业能耗就比较高,就像我刚才说的行业一样。相对应的是,我们一些能耗比较低的,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医药、航空航天等其他产业,相对来说发展不太快。因此我们首先面临一个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或者其他低能耗产业来提升我们的产业结构水平,从宏观上改善我们的能耗结构,这可能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我们现有的这些重化工产业,当然也是四川的一个优势了,就这些产业来说,总体上,社会装备水平还比较低。比如说我们的水泥,现在新型干法水泥占整个水泥产量的20%左右,还比较低。其他的包括造纸企业、有色工业都是规模比较小。化学工业也主要是以原材料工业为主。所以说这些也起到大规模的设备改造。
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现在企业和节能的主体地位没有正确。应该说各级政府对这个指标,社会对这个很关心,所以压得比较厉害。但是企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有个过程,这个是新的科学发展观的建立的问题。那么怎么样确立使企业真正成为工业节能的主体,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进一步解决的机制问题。
第四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政府指令、指示是比较多的,但是相应配套的一些支持的政策还不够。虽然这些年各方面都非常关注工业节能的问题,有些个别方面也有一些政策,但是总体来看这些政策没有形成体系,还比较分散。所以说它的作用也很有限。当然国家最近正在系统地研究制定这方面的政策,应该说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也好,市场机制作用也好,政府通过政策来调节。
第五一个问题是比较大的,是节能管理工作基础薄弱。因为长期以来,从我们粗放式经济方式下,一般对产量、销售甚至于利润这些统计指标都很关注,但是节能能耗方面的指标统计方面都不太关注,所以长期以来一直对能耗的标准说不清楚,数据也经常在调整和修改,所以说这个方面怎么样加强统计,还有监督体系,当然还有相应的法规建设,这些是进一步改善的问题。
【主持人】: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您有什么比较好的建议吗?
【宋伍生】:现在有关部门正在下很大的工夫在研究这方面,专门制定了这方面的一些规划,提出了一些政策,作为我,也研究过这方面的问题。针对刚才说的这些问题,我想有这么几个建议。一个,首先还是发挥企业节能主体的作用。这个在我们机制和体制上,政策上做一些调整和完善,使企业真正把节能既是作为社会责任,更把它看做一种通过节能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手段,这样企业就有动力了,它就会自觉节能。相辅助的是什么呢?能源的价格政策,当然随着能源价格的提高,企业总体来说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逐步在提高,增强自觉性,但是这方面的工作还需要加强。
第二,就是我们刚才谈的优化产业结构。首先从淘汰落后产业开始,应该说这两年省里面下了很大的工夫,对传统的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淘汰,应该说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另外一方面,在产业结构上,要发展一些耗能比较低的,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这也是我们四川有优势的一些产业。比如刚才说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重大技术装备,这些本身也是四川有优势的产业,这方面要加强一些调整。
另外,第三一个方面,就是促进节能技术创新。特别是对传统产业来说,现在关键是重视这个问题,然后加大这方面的技术创新,因为四川在这方面应该说大专院校的研发能力还是比较强,要引导科研机构朝节能方面的研发作为重点领域,另外他们研发出来的成果能够有效地产业化,产业化以后能够有效地推广,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去年,四川省应该说从工业上在节能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上面就投入了六千多万,要集中力量攻克这个难关。相结合的就是推进节能的技术改造,光是把创新项目拿出来了还不行,必须要用到企业上进行大规模的节能技术改造,国家现在叫十大节能工程,对于四川来说重点是七大节能工程。我主要说一下,主要是以余热、余氩的利用,电机系统的节能和石油的节约和替代,能源系统的优化和节能检测技术服务体系。七大方面,在这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目前来说,从国际上来讲,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一种市场机制,在节能方面。主要有三大机制,叫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自愿机制、清洁发展机制。这三个机制在国际上都比较通行的机制,我们省也是刚刚开始。我们下一步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需要建立节能的一些中介服务结构和相应的市场配套机制,像国外一样,出现一批能够为工业企业的节能进行技术诊断和能源的管理,和改造的一些措施,甚至于是投资,把这些服务跟上来,既产生了一个新的产业,同时又推动了工业的节能,这样能够把政府的行为、市场的主体能够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各方面的经济措施都能够发挥作用,这样相信我们四川省的工业节能局面状况会越来越好,而且事实上到07年以前,无论是全国还是四川,都没有完成节能的指标,但是07年我们可以说工业上能够完成单位增加值降低6%的能耗目标,也就是说这样就可以支撑全社会的单位GDP能耗降低4%这个总体目标,谢谢。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我们今天还请到了旅游局的巡视员孙前同志。您好!旅游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向来都是息息相关的。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问题上提到“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由此可见环保对于我们的重要性,那么首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四川生态旅游的发展状况好吗?还有我省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
【孙前】:我们做旅游,旅游的资源应该是有三方面组成,第一是生态资源,第二是文物古迹,第三是现在做的主题公园。像深圳的华侨城。由这三部分组成。但是随着旅游一家深入发展,生态旅游发展是越来越重要,我们四川省的生态和人文旅游资源在中国属于第一个层次上,非常丰富。四川的生态旅游是我们四川特定的自然环境,这是一个先决条件,同时也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予以保护分不开的。我就说做的几个事,1994年当时四川省人大出了《四川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那就是对我们风景名胜区要管理起来。1998年,四川省率先在全中国退耕还林,保护长江上游,大家都知道。到99年,四川省全面推开退耕还林,长江上游的保护,这个得到了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到了2000年,我们四川省人大在全中国也是第一个推出四川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这在全中国作为省一级人大第一个发出的。由于四川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再加上旅游系统,各地、省旅游局、各市州当地的党委、政府、旅游部门都非常重视生态的发展。到现在我们省国家级和省一级的旅游景区有89个,这在全中国我们是最多的。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生态旅游范围已经达到了7万平方公里,这是什么概念?这是四川省国土面积的15.99%。我们有15.99%的范围都拿来做生态旅游。在这方面,我们四川生态旅游发展在国内是叫得响的。举几个例子:第一个峨嵋山,80年的时候,80年代初小平同志到峨嵋山,他看到这个地方就说,峨嵋山这些地方玉米就不要种了,要种树,保护生态。按照小平同志的指示,多少年以来,到现在,整个峨嵋山退耕还林两万多亩,峨嵋山就只有十多公里啊,所以峨嵋山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在国内属于顶尖水平。第二个,九寨沟,九寨沟过去是生态,过去那个是林业森工全部伐完了,但是由于水很美,自然环境很好,现在又恢复了。现在九寨沟也是一个咱们四川省世界级旅游品牌。再一个,雅安碧红霞,那是一个穷乡僻壤之地,那就是以生态资源为背景的条件。以后在国内形成碧红霞模式,炒得很响。对于这个方面做生态,国内有很多争论,碧红霞做的这个事情有违国家有关条例。什么意思?那个时候国家讲,风景名胜区国有、国营,国家经营,如果你交给民营企业,交给企业经营就犯规。实践证明,这个地方交给一个企业去经营,大家把前置条件讲好,你必须保护。你怎么保护,在这个规划前提条件下,你才能做下一步工作。实践证明,雅安那个时候把碧红霞拿出来,是做得很成功。所以这几年来,四川旅游发展,尤其是生态旅游发展的渐进过程,这得益于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四套班子高度重视,所以能够在国内做得有相当的名声。
【主持人】:刚才介绍了这么多,四川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什么样的问题?
【孙前】:四川的生态旅游我觉得有这样一个问题。第一个还是认识问题。很多地方没有用科学发展观的观念,没有把生态看成是一个可持续发展,推动当地旅游也好、经济发展也好,环境保护也好,都没有把这个看成很重要。常常是一种叫做有水快流,借泽而渔的这样一种情况。也就是慌慌张张地上去,然后保护不够,我认为也是当地政府认识问题。政府认识不到位涉及到乡村,大家的认识不到位,企业认识不到位。我认为认识问题是四川生态发展第一个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第二,任何生态环境的开发,必须以规划为前提,如果你规划做得不好,甚至没有做规划,你就去开发它,用我的观点,宁可不动它,保护原生态。所以我们现在做规划是生态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不做不行,做得滞后也不行,做得目光短浅也不行。第三,现在四川的生态旅游产品,相对单一,相对比较简单一点。针对我们国内大家的旅游主要还在观光型旅游层面上,大家就是开着汽车、坐着火车慌慌张张一看,看了就走了,我们九寨沟那样美,人家很远的地方来,世界各地来,实际上一天就在你这儿折腾了,没有领略到自然条件。所以我觉得生态旅游的产品随着国家越来越富裕,大家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大家就会逐步由观光旅游到休闲和生态旅游,大家希望回到大自然,希望回到崇山峻岭,回到琥珀旁边。我觉得产品的打造也是我们要做的。第四个问题,生态旅游必须要有相关的科学知识为底蕴和铺垫,比如大家都不懂这些怎么保护、怎么开发?我们现在在这方面的人才还比较缺,黄委员在这个地方,培养更多的学生,我们专业人才这方面是一个欠缺。最后一点,生态旅游是需要当地政府出钱的,你这个地方保护起来,比如遇到灾害怎么处理,必须是财政问题,不是说企业来出钱,那是不公道的。所以对于生态的保护予以必要地资金支持,我就觉得这五个方面我们应该加强。
【主持人】:非常感谢。我们的网上议政节目受到很多网友朋友关注,很多朋友发帖来询问几位委员一些问题,其中一位网友就想问:四川工业发展布局和方向是什么?
【宋伍生】:我觉得四川工业发展是跟着四川的优势走的。四川的工业优势,目前有些个传统优势已经形成了,比如说我们成德绵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包括德阳的重装基地,成都、绵阳的电子信息、施工技术产业基地,这个是我们已经通过多年打造的传统优势,我们需要进一步发扬好、发展好。另外,我们四川大家知道,在资源方面川东的天然气,这个产业的话,是可以做长的,因为我们四川的天然气如果是西气东输,我们输到东部去,我们就是卖个天然气,每一立方米卖多少钱的问题。但是到东部去的话,一立方米天然气可以产生20块钱的附加值出来,在我们四川的话,那就是卖一个原料而已,卖一个资源而已。这个在我们川东地区可以按照这个优势来布局我们天然气产业链条,把它延伸下去,从开发到后面一系列的产业链,把它延伸下去。另外,川西南、川南的水电资源,这几年大江大河的水电开发,特别是金沙江、大渡河已经成气侯了,而且有规模。按照90年代的布局叫西电东送,我们能不能利用这样一个资源优势更多地考虑一下四川能不能用一部分电?在川南地区利用这个优势再做一些新型的工业,我认为这也是一个方面。另外就是我们的矾钛,川西的矾钛基地,我们的工业布局总的来说在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结合好我们目前的优势,然后合理的布局。这样的话,能够延伸我们的产业链,也能够发挥我们的优势,也符合我们现在的产业政策。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有网友提出,有人说云南的旅游产业比四川的发达,请问嘉宾,这是为什么?
【孙前】:云南的旅游做得不错,在一些方面,领西部风气之先和国内风气之先,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再加上云南有特定的特定条件,就是它的气侯,夏天不是太热,冬天根本不冷,这个气侯条件使它生态条件非常好。另外,中国56个少数民族,那里就有40个少数民族。所以云南是我们学习做旅游的省份。但是我们客观来讲,四川的旅游也不妄自菲薄,刚才我讲了,四川的旅游现在在国际、在国内、知名度无论我们总体来的游客人数还是我们旅游总收入,还是我们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一些品位,我们都有我们自己的强项。所以网友说云南好,首先云南做得好我们要肯定,但是我们四川也有做得好的,像九寨、黄龙、峨嵋山、都江堰,我们四川省是全中国得到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第二位,仅次于北京,我们有五个,我们的九寨、峨嵋山的管理,在全中国的旅游景区管理属于顶尖水平。我们现在的游客量,去年是一亿七千多万的游客量,去年我们的旅游总收入一千二百一十七亿以上。这就说明我们富有优势,向它学习是一方面,我们自己的优势也要看到。
【主持人】:有网友说你能够给我们介绍一下四川的旅游亮点和点吗?线路。
【孙前】:我们在十五计划的时候,四川推出新五大精品区,进入十一五之后,我们又推出新五大精品区,现在四川的旅游,各地各市州都很重视。如果说我要给大家介绍,请他们关注凉山、攀枝花和甘孜。现在很多海外的,包括港澳台的,都去九寨沟、峨嵋山,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很成熟的景区,管理也很好。除非他只来一次,如果他对四川有感觉,来三次、四次,不能老让他们走那些已经看过的景区。你推出什么新的东西让他看?现在在新五大精品区之后,两块非常厉害,攀枝花和凉山,气侯自然条件、很特殊的人文条件,特别是凉山彝族人文条件,相对于过去道路交通条件还不行,技术设施还不行,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你到攀枝花、凉山去看,刮目相看。另外是甘孜,那是人文自然条件,前一段时间国家地理杂志评了中国十大最美的山、最美的冰川,甘孜的贡嘎山在前几位,海龙沟在前几位,香格里拉在前几位。今年的五月,康定的飞机场就修好了,二郎山隧道十年以前就建好了,现在交通条件还不错,如果说我要给大家介绍,如果你其他地方没有去过,还是看九寨沟、峨嵋山,如果你已经去过,我就建议你去这几个地方,这两个就是我们的民族州,凉山是彝族自治州,甘孜是藏族自治州。一定能使你流连忘返。
【主持人】:也希望网友朋友们去看一看。麻辣社区上有个帖子,川西平原土地被大量侵占现状堪忧,川西平原大量十分肥沃的良田耕地被占用,变成了城市的“水泥森林”和厂房,虽然近年来,政府实行“三个集中”和“土地整理”,拿出了部分土地指标,但是仍然挡不住土地总面积急剧减少的现实,大量农电耕地被占用已达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这样的现象你们怎么看?
【宋伍生】:现在四川是个西部的省份,发展还是第一要务。现在的发展叫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所以在发展过程中间,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方面我们在工业化进程是历史趋势,是必然的历史趋势。但是工业化有个发展阶段,我们四川主要是要处理好,这次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和人大政协会都在关注,把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的现代化,三个化要有机地结合起来。现在从总体上讲,是工业化为主导,但是同时坚持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其中关于土地的问题,在这三个化之间的合理配置的关系问题,政府从总体上讲保护耕地,这是一个红色的警戒线,从中央到地方,都有非常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基本上概念就是,如果非农业的其他占用特别是工业等方面占用耕地的话,通过其他的方式一定要改造和整理农业用地,所以保持总量不减少,从而确保农业土地。从川西的情况更特殊一些,因为工业也是交通条件、发展环境最好的地区,最容易发展起来。作为川西地区,成都平原,也是农业最十一发展的地方,也是工业最适宜发展的地方,也是大城市发展的地区。所以成都市在这方面,这三个集中方面,还是创造了很好的经验。成都在这方面的三个集中,就是处理刚才说的三化关系,做了一些探索,中央也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去年刚批准了成都重庆城乡统筹改革的试点,就是为了处理好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土地问题我们也逐步探索到一些规律,在三化之间能够合理配置,使我们土地利用效率和保护工作做得更好。
【主持人】:还有网友提出,为了环保,在甘孜、阿坝旅游地区禁止塑料袋,嘉宾们觉得可行吗?
【孙前】:环保是在旅游景区十分重要的问题,但是我觉得要逐步的推进,因为你要禁止塑料袋,你就一定要有替代产品,比如说再生纸,这20年左右大家已经习惯用塑料袋了,如果没有替代产品的话,我估计很困难。但是塑料袋白色污染非常厉害,要逐步逐步取消,但是要有一个过程。
【主持人】:我们也非常感谢三位委员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到我们网上议政节目,我们也希望网友朋友们明天关注我们最后一期网上议政节目,明天我们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