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明 祭 祖 古 今 谈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 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
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代, 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 . 严延年传》载, 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 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发达和强固, 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 "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 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民间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寻夫小曲也有 "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 别家坟上飘白纸,我家坟上冷清清。" 唐代杜牧的名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 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
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 会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要去亲临察看。 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 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 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至于祭扫的日期,各地风俗不同, 有的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后十天; 有的称"前三后三"; 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单"日举行; 有些地方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 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 清明节因此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 不少海外侨胞、华裔,也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 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 自古以来, 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 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 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