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88|评论: 4

辉煌壮观安定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3 23:54 | |阅读模式


安定祠后院 

  在冕宁现存的古建筑中,宗祠无疑占有极重要的席位。《礼记》云:“君子未营宫室必先建祠堂以奉先世神主”,所以宗祠是古人“妥先灵以报本根,荐蒸尝以笃血食,序昭穆以敦亲亲”的神圣殿堂。宗祠是否轩昂高大还关涉到家族的门第阀阅与荣耀威望,因此古人莫不举全族之力以建宗祠,这是宗祠这类大型建筑能够得以出现的根本原因。宗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实际上也是记录移民历史、见证农耕文明、传承建筑工艺的“活化石”。

  由于改朝换代,政治风云和自然因素的侵袭破坏,宗祠这类大型古建筑已不多见。遗存至今的冕宁古宗祠中,位于先锋乡兴隆村七组的胡氏安定祠(以下简称“安定祠”)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它结构完整,规模宏大,工艺精湛,是一处著名的古建筑。

  据《安定宗谱》载,胡氏始祖胡贵于明洪武年间自“江南扬州府如皋县(今江苏省如皋县)”迁入“宁番卫(清雍正六年改冕宁县)”,落业于“城北屯”。自明朝中叶胡氏四世祖胡堂徙居胡家嘴(兴隆村)以来,其子孙在此地繁衍生息的历史已达五百余年。在胡家嘴胡氏族人中最知名的人物是明英宗隆庆年间的举人胡全礼。胡全礼历任阴山县知县、贵州思南府五马太守、浙江淮安道,大明诰封为奉政大夫。清人李昭于咸丰年间编纂的《冕宁县志·人物志》里称赞胡全礼“惠政清声,始终如一”。现存安定祠为胡氏十五世祖胡国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倡首建立,落成之日即称“庙貌辉煌,足壮观瞻”,迄今已有135年历史。

  安定祠建在一处山麓台地上,座南朝北,负山面河,居高临下,雄峙巍峨,呈印信形状:后殿与东西厢房及歇山式门楼浑然结为一体,围成南北狭长、东西略窄的长方形大院;前殿实为印钮,也与厢房首尾相连,把长方形大院分为前小后大两个天井,祠内有24间房屋,现存9扇雕花槅门。


安定祠门枕石

 

  祠堂歇山式门楼飞檐翘角,造型夸张,配有东西耳房,非常威严气派。大门口有一对象征身份地位的青石质抱鼓石门枕,石鼓直径66厘米,厚13厘米,基座为条石,长118厘米,高和宽均为27厘米。每根抱鼓石门枕重量约在八百斤左右。石鼓正面为浅浮雕青狮戏绣球,青狮灵动矫健,绣球绦带飘飞,形象逼真。石鼓背面分别浅浮雕“旭日东升”和“月出东山”,寓意“日月升恒”。笔者还从大门檐下残存的一处雀替上看到了浮雕“三娘教子”的戏文图案。

  迈进大门就可见前殿的立柱和后殿的雕花槅门了。前殿面阔三间,左右次间与东西厢房穿斗为一体。前殿的壁板和槅门已毁,所以能直视无碍,看得见内院和后殿外景。哪怕是在正午,明媚灿烂的阳光当顶照下来,但由于宗祠结构严谨规整,雄伟恢宏,使人觉得明灭幽晦,有些瘆人,不由想起“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诗句。前殿的两个青石质方底八棱鼓面雕花高柱础留给人深刻的印象:柱础直径为45厘米,高70厘米,八方浅浮雕瑞草奇花吉祥图。

  前殿的小院坝为东西狭长的条形,中央辟一甬路,花砖墁地,条石镶边,其实是方便走路:即使院中积水,也不致打湿衣鞋。仅此一点,足以看出设计者的匠心独运了:于整个的深沉大气中透露出微微的精巧细致。

  过了前殿穿堂,就到了方正规则的大院坝。院坝阶沿全部采用青石条以桐油石灰浆堆砌而成,所以历久弥坚。这些青石条有两米多长,重千斤以上,有的甚至近3米长,重约两千斤。大院阶沿虽经百余年受雨水的浸渍,但是仍然没有丝毫歪斜坍塌的迹象。

  后殿是安定祠的主建筑,面阔五间,座落在大院南边的台地上,比其它建筑物的基址略高,尤其显得高大崇闳。后殿明间(中堂)为抬梁式结构,托住抬梁的四根里围金柱略呈圆四棱形,每柱高约7米,直径均在42厘米左右,双手才能合围。后殿次间和梢间为穿斗式七柱落脚排列结构,每列中柱高在八米以上。后殿的房间轩敞开阔,东西梢间与两边厢房拉连在一起,结构紧凑。



安定祠雕花门 

  安定祠内最具艺术价值的当属装在后殿明间与东西次间门槛上的九扇六抹雕花槅门了,其中明间的雕花槅门高260厘米,宽57厘米,形制高大。槅门雕饰图案雍雅、朴厚、端重、雄浑,刻工精良、刀法老道、线条流畅,流露出令人叹为观止的恢宏气度,是晚清具有江南风格的攀西地区木雕珍品之一。

  槅心的木雕图案分为四款,均施以斑斓的彩绘。第一款是采用高浮雕与透雕工艺表现“凤凰闹牡丹”(寓意“富贵吉祥”)图案。怒放的缠枝牡丹花丛中隐伏着一只体态轻盈舒展着的凤凰。牡丹花闪枝闪叶,花朵颤颤巍巍,娇艳欲滴,凤凰流盼生姿,神态安祥,与牡丹花相映成趣。第二款是采用浅浮雕与透雕工艺,表现六边形格嵌错什锦百花瑞鸟图,花朵比例匀称,栩栩如生。第三款采用线刻与浮雕工艺表现玉兔灵芝图。在万字不断头的背景上浮雕玉兔与灵芝,玉兔回首张望,天真可爱。第四款采用线刻、深浅浮雕与透雕工艺,在万字不断头的背景上,表现凤凰牡丹图,寓意“万年富贵,吉祥如意”。凤凰顾盼自雄,体态婀娜,缠枝牡丹花叶摇动,不胜娇怯。槅门的裙板均采用深浮雕工艺刻划瑞兽,图案有青狮绣球,神鹿灵芝及动感十足的飞奔麒麟,所有的瑞兽体形雅健肥硕,线条饱满,轻灵活泼,憨态可掬,富有亲和力。槅门绦环板多采用浮雕与透雕工艺,要么表现白鹤祥云,要么表现仙鹤蟠桃,要么表现缠枝花卉,突出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传统审美观点。

  胡氏安定祠历经135年的风雨侵蚀和1952年大地震的考验,至今没有丝毫的倾圮歪斜,这对于地处震区的安宁河流域的晚清木结构古建筑形制的研究不无意义。安定祠还保存有工艺精湛的木雕艺术品,为探究清同治时期的木雕技法提供了鲜活的实物。但是,就是这样一处极具价值的古建筑,虽经胡氏热心族人的悉心保护,仍然难免残损破败。据传,在“破四旧”时,胡氏宗祠内木雕“二十四孝”及“人物战场”被红卫兵拆下来“烧了三个通宵”。笔者前往采访时,阳光从多处瓦隙间射入室内。从县农场退休的老职工胡正仁告诉笔者,从2000年至2008年,他8年来到处奔走呼告,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适值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契机,老胡的梦能圆吗?(来源:凉山新闻网  作者:陈云庚)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8-5-4 12:26 |

文章写得精细入微,图文并茂。

冕宁古建筑已是不多,安定祠算得凤毛麟角,实属精品,不知当局看到与否。

——顶!

发表于 2008-5-4 17:04 |

      不可多得的古文化,古建筑绝不能就这样的消失

   把那些当官的小车随便卖掉几辆,把这些保护起来有何不可

发表于 2008-7-3 20:21 |

  冕宁安宁河沿岸汉族居民多为明初移民后裔,分布特点为一村一姓。宗祠是一族人的公所,从而也就是一村的地标性建筑。宗祠里存有家谱、碑刻等文物资料。是研究安宁河谷开发及移民历史的重要物证,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宗祠文化现象。

 

[em02][em02]

发表于 2008-7-4 00:03 |

冕宁居然还有这么好的古建筑、、、、、难得!应该加以保护。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