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标题: 一世赤子心 殷殷兵工情——追忆我军第三代主战坦克总设计师祝榆生 [打印本页]
作者: 冠军侯 时间: 2015-2-9 11:17
标题: 一世赤子心 殷殷兵工情——追忆我军第三代主战坦克总设计师祝榆生
(, 下载次数: 3)
因炮弹试射失掉右臂,却不改对兵器工业的满腔热爱;66岁从零开始设计我国三代坦克,却比年轻人还具创新钻研的劲头;80高龄仍亲赴坦克实验一线,功成名就却最愿别人叫一声“老兵”……
谈起已经过世的我军第三代主战坦克总设计师祝榆生,无人不为之动容。一世赤子心,殷殷兵工情,这位国之栋梁把毕生献给党和兵器工业,他的信念、执着和精神也为人们点亮未来的路。
新华网北京2月9日电(记者张辛欣)很多人认识祝榆生,是从三代坦克开始的。但鲜有人知道,这位花甲之年重披战袍的99式坦克总设计师,为兵工发展付出了多少异于常人的艰辛,辞世前仍然心念自己奋斗一生的事业。
记者追寻其人其事,发现这位传奇总师没有高谈阔论,不追求名利双收或轰轰烈烈,只有默默承担,勤恳实干。他留给身边人的几个印象,感人至深。
字典里没有“害怕”二字
“他的字典里没有‘害怕’二字。”说起一起工作数十载的祝榆生,原三代坦克副总师傅宝玉这样评价。[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8615568_1.html/ ]
祝榆生曾在1948年的一次炮弹试射中失去右臂,这并没有影响他东奔西跑为坦克进行调研、研讨和试验。特别是试验,为了验证坦克各种性能极值,试验基地经常选在荒漠、高原、山区等地,而当时已年迈的祝榆生并没有因为身体残缺或年长缺席。 “要么零下40摄氏度,要么高原缺氧,别说他,就是年轻人也未必受得了。”傅宝玉回忆道,祝老经常要夹着十几斤重的资料包奔波于各个试验场地,没有右臂,行走时常失去平衡。跌过多少跟头,数都数不清。
“只要能走,就一定要亲自到试验现场。”每每回忆起祝榆生进行坦克试验的点点滴滴,原三代坦克科研总指挥王天民总会哽咽。 王天民告诉记者,1990年,祝榆生在去包头开会的路上重重跌了一跤,72岁的老人坐在地上,半天没爬起来。之后,他顾不上胸口剧痛如期赶到现场。当研讨结束时,祝老艰难地扶着桌沿,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送进医院才发现已经摔断了三根肋骨。“即便住进了医院,他仍坚持听取研制单位的技术汇报。”王天民感慨地说。
在祝榆生身边人看来,“不害怕”三个字并不只在坦克研制和试验中。战场上,面对拥有飞机大炮的日本侵略者,祝榆生凭借着手中原始的武器与敌人舍命搏杀。坦克设计研发上,只有高中学历的他敢于打破传统思路,寻求技术路线的全部创新。“一生无所畏惧,永远在超越。”王天民说。
很多人会感到诧异,作为研制出世界先进水平的99式坦克设计师,祝榆生只有高中学历。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并非偶然和幸运。祝榆生的桌上床头摆满了各种军事装备书籍,最新的文献资料也总能在他那里找到。“一本活字典,永远在钻研”,这是他给身边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祝榆生先后在解放军总高级步校、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炮兵工程学院等任职。其间,他坚持经常听课、定期到图书馆查阅最新科技资料。 “我们在哈军工读书的时候,就听说有个叫祝榆生的老师,兜里总揣着张课程表,听遍了各个课程。”总参原兵种部装甲兵局总工程师姚神保说,那时候我国的兵工教学体系还不完善,“炮、弹、药,甚至没有专业他也一样学,他就喜欢这个,爱钻研这个,不是为了毕业。”
1984年,三代坦克设计之初,中央军委给祝榆生的任务是“跟先进的坦克能够相抗衡。”然而,祝榆生却把目标瞄得更远:“打个平手有什么用啊,非得把你打掉。”祝榆生带领着三代坦克研发团队,走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研发的研制道路,新设计部件超过80%。
“坦克涉及各个学科,系统复杂,祝老的书从军工到机器人,从高校学报到外国资料,涉及方方面面。”傅宝玉感慨地说,“我在他手下工作20多年,从没见他休假、疗养,稍微得空就翻阅资料对各国坦克分析比较。”[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15年后,横空出世的三代坦克,其机动性与国外先进坦克相当,火力更胜一筹,并且在世界坦克史上首次采用了主动防护系统等技术,跻身先进行列。
“祝老除了睡觉之外,其余时间都用在工作上,只懂得工作,不懂得生活。”祝榆生生前的司机陈明珠告诉记者,除了必要的桌餐,大部分时间,祝老都让陈明珠打了盒饭放到办公室吃。“他总用一个两层的不锈钢饭盒,最多能装两个菜,连汤都没地方放。坦克研制15年,我就陪他吃了15年的盒饭。”
这位每年经手数千万科研经费的总师,自己却在一个简易楼房里办公:布质沙发是别人用过的旧品,办公桌也是旧品改制,木头坐椅上放一个软棉垫。这间办公室用了几十年,直到1998年才勉强同意安装了一个窗式空调。
办公如此,出差更是不讲究。有时因工作急需,他便乘坐火车硬卧或坐吉普车去现场,即便外出开会有参观旅游的机会,也只是待在房间里钻研学习。
直至去世,祝榆生仍居住在北京车道沟附近一栋60年代建的砖瓦楼房里,水泥地板,白色墙壁。陈明珠回忆道,老房子阴冷,为了老人的身体,有人曾多次提出给祝老更换一套条件稍好的房子。祝老得知此事后,还亲自写信给组织,拒绝更换住房。“他总说,和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相比,我已经很幸运了。”傅宝玉说。
1999年10月1日,首次公开露面的99式三代主战坦克组成方阵从天安门隆隆驶过,以比肩世界顶尖水平的科技含量震动中外。此时,担任三代坦克总设计师的祝榆生热泪盈眶。[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8615568_1.html/ ]
坦克是陆军的主要装备之一。主战坦克的性能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兵种的战斗力,对国防安全至关重要。 1984年,99式三代主战坦克立项之初,国内第二代坦克还没有设计定型,美国的M1,德国的豹2等均已定型和装备,整整领先我国两代。任重道远,谁来担此重任,拉近与国外先进坦克几十年的差距?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的邹家华将这个担子放在了祝榆生的肩上。而当时,先后历任兵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兵器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的祝榆生已66岁高龄。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科班出身的总师对坦克技术性能了解,却不及有实战经验的祝榆生更熟悉战场应用。”总参原兵种部装甲兵局总工程师姚神保告诉记者,兵器装备都是由军方提出要求,军工单位来研制,而99式坦克,“不仅把我们的要求做到,还增加了很多旁人想不到的功能。简直比装甲兵还装甲兵。” 熟悉祝榆生的人都说,这和祝老对兵器的热爱分不开。20岁参加革命,他深入战斗一线,创造和改进20多种武器和战斗器材;30岁因炮弹爆炸失去右臂,却矢志不改,仍在战场实地摸索操作…… “ 别人退休就该享清福了,祝老却开始新的攻坚,而且越来越精彩。”原三代坦克副总师王哲荣说。
三代坦克实现80%创新性能问鼎世界
“祝老最让人敬佩之处在于确立了三代坦克的指导思想,使其成为我国第一个走向世界的先进坦克,使我国装甲兵有了新的杀手锏。”原三代坦克副总师傅宝玉如是说。[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和外界的很多猜测不同,99式坦克在研制之初并没有某个固定的“假想敌”或者模仿对象。“一开始祝老就将目标定位能抗衡,甚至超越世界先进坦克。以当时的基础工业和科技水平,这个要求无疑非常高。”傅宝玉说。
比如主炮口径。“祝老认为,在火力、防护、机动三大性能中,一定要抢占火力的制高点,最终确定外界并不看好的125毫米口径,承载火药量大,也克服了药力较低的缺陷。”傅宝玉说。
走自力更生、自主研发、考虑实战需求的路子,设计出全新高性能的坦克,是祝榆生不变的追求。
“祝老桌上、床上堆满了书,每天除了睡觉,脑袋一直‘开机’,对各国的主战坦克技术了如指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01所原所长王天民说,“那时我们都怕上祝老的车,因为一上车他就会考我们各种新技术。”除了研制,在坦克完成定型进入实验阶段,古稀之年的祝老仍拖着独臂忍着颠簸奔赴荒野高山,在坦克上爬里爬外。由于没有右臂,行走时常失去平衡。这些年跌过的跟头,数都数不清。
99式坦克的创新超过80%,并且率先提出光电对抗系统等先进技术,以较轻的总量实现油耗降低,为以后改造升级留下空间。特别是主动防护技术的研制成功,在全球尚属首例,震惊四海。
对工作,祝榆生置病残身体于不顾,却在科学研究中爆发着令人惊叹的能量。对自己,他节俭一生,淡泊名利。
“他每年经手的科研经费几千万,却从不请客不送礼,也不随意接待。”傅宝玉回忆道,“他常说,好的项目,该给的我一定给,不该给的,吃饭也没用。”祝老生前的司机陈明珠告诉记者,多年前去大连参加会议,一上车祝老就把一个信封放在挡风玻璃前。“祝老叮嘱我,这次出差和三代坦克无关,所有吃住行自付,不许开发票。”
一世功名是古今多少将帅的追求,作为三代坦克总师,祝榆生却默默地退到了聚光灯之外。他认为自己不够科学家的标准,谈不上有什么学术成就,不主张申报院士。 2003年,祝榆生被聘为兵器工业集团特聘科技带头人,每月补贴4000元。2005年集团授予他兵器工业科技发展终身成就奖,一次性奖励20万元。可对于这些补贴、奖金,他都婉言谢绝。
“祝老走了,但他代表的‘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留了下来,以三代坦克研制为重要发展基础的中国兵器工业,正走向强军固疆的未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董事长尹家绪说。
作者: 冠军侯 时间: 2015-2-9 11:25
这种默默奉献的人是国家与民族的脊梁
作者: cqdjkj.com 时间: 2015-7-1 11:18
世界上唯一可不劳而获的就是贫穷,唯一可以无中生有的是梦想。没有哪件事,不动手就可以实现。世界虽然残酷,但重庆做网站cqdjkj.com重庆网站优化只要你愿意走,总会有路;看不到美好,是因为你没有坚持走下去。前进不必遗憾,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糟糕,叫做经历!
作者: 背影1906 时间: 2015-7-1 14:56
还有更多的伟人,只待以后解密了。赞你们,民族的脊梁。
作者: 天然之美 时间: 2015-7-2 09:25
令人敬佩。
欢迎光临 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https://bbs.mala.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