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标题: 《我不是药神》里的吕受益们,为啥总是一副待拯救的模样? [打印本页]
作者: 异乡人儿 时间: 2018-7-9 10:48
标题: 《我不是药神》里的吕受益们,为啥总是一副待拯救的模样?
本帖最后由 异乡人儿 于 2018-7-9 10:54 编辑
“我不是药神”这句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位著名的铲屎官,因为他也说过类似的话:我不是什么民族英雄,我只报私仇。
耐人寻味的是,他话虽如此,却一直都在做着明显已超越私仇范围的事。就在前几天,他还说要让股票涨一点,好让散户们逃跑呢。
程勇也一样,他虽然口里说着我不是药神,却一直都在做着药神的事,只不过没意识到罢了。君不见,他一开始卖药,吕受益就活了;他稍微开了个小差,吕受益就死了。
跟铲屎官一样,程勇的药神之路也是无心插柳的结果。他不是铲屎官那种一呼百应的中产知识精英,只是一个靠卖壮阳药为生的中年油腻大叔,可谓百分百的“引车卖浆者流”。更惨的是,他还被老婆离了,儿子的抚养权也眼瞅着不保。不仅如此,他爹还得了绝症。总之,他的生活是一团糟。所以,我们看到他总是一副邋里邋遢的样子:胡子懒得刮,头发懒得理,衣服懒得洗,一日三餐更是用盒饭对付。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吕受益找上门来,半是恳求半是撺掇他走私印度格列宁时,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因为他知道这是要坐牢的。他要坐了牢,就得失去一切,变成孤家寡人了。
可是想法不如变化,随着与前妻矛盾的加深、父亲病情的加重,他发现就算不碰这玩意儿照样大有变成孤家寡人的危险,因为不管是争儿子还是救父亲,他都得很有钱才行。于是他把心一横,决定铤而走险。
不过他发现,去印度、谈合作、搞走私,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危险,只是没人真敢去做罢了。因此,虽然他不是第一个知道格列宁的人,却成了第一个去谈合作的人。
就好比铲屎官,他并不是第一个知道阴阳合同的人,却在无意间成了第一个曝光它的人。
然后药一运回来,就是10倍的利润。在自己赚钱的同时还能治病救人,何乐而不为呢?相比之下,他的风险可比铲屎官小多了,而得到的好处又比铲屎官大多了,正因如此,他也就没了铲屎官那样高度自觉的责任感。
表面上看,是他帮了吕受益,实际上,又何尝不是吕受益帮了他?可惜这时,他还认识不到这一点。不但认识不到,有那么一瞬间,他还把自己当成吕受益们的救世主呢。人就是这样,一有了钱就容易膨胀。
所以其实在这里,秋心君觉得电影是有瑕疵的——既然走私格列宁这么容易,那吕受益们为何还要如此仰仗程勇?非程勇不能成事吗?程勇到底哪里比他们强了?还是他们都怕坐牢?可是,坐牢会比等死更可怕吗?别忘了,程勇的原型本就是个白血病人!
所以当后来程勇不再卖药时,秋心君特别不能理解为何吕受益们只能去买假药贩子张长林的高价药;当重新卖药的程勇被抓后,他们为何又只能坐着等死——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勇敢站出来,接替程勇,做他没做完的事呢?
现在回过头来看,程勇那句话或者就有了另一层含义:为什么说我不是药神?因为这种事人人都能做啊。你也能做。你不去救别人也就算了,连自个儿也不想救一把吗?怎能老把自己活下去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呢?
吕受益(王传君饰)
只可惜,电影没走这么远。在程勇被抓后,瑞士格列宁就被纳入我国医保范围了,印度格列宁遂无人问津。我们在为程勇感慨之余,又不能不暗暗松了一口气:能不冒险,总是极好的。
从这一点来讲,“我不是药神”这句话又有了某种悲怆的意味,它更像是程勇在极度失望之下的愤懑之语。
程勇如此,铲屎官呢?
作者: ga木头人 时间: 2018-7-11 09:11
欢迎光临 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https://bbs.mala.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