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标题: 人生百年一瞬间,相逢三星仍有缘 [打印本页]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8 22:13
标题: 人生百年一瞬间,相逢三星仍有缘
三星镇位于成都市简阳市原三星区,区公所所在地,撤区并乡后,由原来的三星镇和井田乡合并而成。于简阳市区东北部31公里, 是简阳市域内的二级镇之一,也是小集镇建设的试点镇,东临踏水镇,南临青龙观镇,西临宏缘乡,北临同合乡,是原三星片区政治、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中心镇。 2019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成都市调整龙泉驿区等15个县(市、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24号):撤销同合乡、新星乡,将原同合乡和原新星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三星镇管辖。 三星镇毗邻金堂,四面环山,小溪迂回,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建场。因场外东、西、北三方各有凸起的小丘似星,人称"福、禄、寿"三星,因此而得名。有百年以上大、小黄葛树上百棵,成为境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文据网络)
1969年2月,内江市有一批知青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分到当时的三星区三星公社插队落户,1972年后参军、招工、招学陆续离开。2021年3月中旬,我们几位原三星区三星公社的老知青相约重返第二故乡——简阳三星,原三星公社分管知青的陶书记闻讯也从成都赶回三星与我们相见,共同回忆有苦有甜的知青岁月。50多年过去了,当时十七八岁风华正茂的知青已成为七旬老人,两天的三星故地重游,大家都感慨万千,[size=18.6667px]三星镇和插队时的原生产队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不是我们知青时代记忆中的三星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陌生的新乡镇、新农村。
三星镇新貌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8 22:13
(, 下载次数: 17)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8 22:14
(, 下载次数: 15)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8 22:18
(, 下载次数: 17)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8 22:22
当年在三星场唯一一张合影,其中两人已经做古。
(, 下载次数: 16)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8 22:26
这座老桥尚存,当然要在这里再合个影
(, 下载次数: 17)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8 22:28
原三星区公所
(, 下载次数: 17)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8 22:29
(, 下载次数: 14)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8 22:39
小河依稀可辨,老街已难觅当年模样
(, 下载次数: 19)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8 22:40
(, 下载次数: 14)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8 22:40
(, 下载次数: 18)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8 22:47
只有理发店始终让人感到熟悉与亲切
(, 下载次数: 14)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8 22:51
百年老黄葛树见证了三星镇的发展
(, 下载次数: 21)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8 22:51
从三星镇到原三星公社的必经之地——龙颈坳
(, 下载次数: 16)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8 22:56
原三星铁器社,最先招工到这里的知青当时是幸运儿
(, 下载次数: 18)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8 23:01
(, 下载次数: 16)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8 23:04
(, 下载次数: 14)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8 23:12
原三星公社旧址,下乡初期每月一天的知青会在这里召开,是知青们相聚还可以享受记工分的幸福时光
(, 下载次数: 19)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8 23:18
墙上贫下中农战天斗地的壁画很有年代感,必须合个影
(, 下载次数: 15)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8 23:26
回原生产队的崎岖小路已经变为平坦的水泥公路,这次重返三星,大家发现村村都通公路了,交通便利了
(, 下载次数: 11)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8 23:26
(, 下载次数: 3)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8 23:33
一路谈笑风生,行进在乡村大路上
(, 下载次数: 2)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8 23:33
(, 下载次数: 2)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8 23:41
空中俯瞰三星新农村是什么样子
(, 下载次数: 1)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8 23:41
(, 下载次数: 1)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8 23:41
(, 下载次数: 2)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8 23:41
(, 下载次数: 2)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8 23:41
(, 下载次数: 1)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00:23
这座破烂不堪的有半截吊脚楼的土墙小青瓦四合院,就是我居住生活了三年半的知青屋。当时可是十里八乡闻名的“豪宅”,建于1948年,49年解放,户主被评为富农,房屋被没收作为生产队的保管室和牛圈,我来了以后,队长让我住最好的正堂屋。此房经历70多年风雨,现虽已是危房却屹立不倒,可谓房坚强。
(, 下载次数: 1)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00:23
(, 下载次数: 3)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00:29
(, 下载次数: 2)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00:36
危房门已封,不能进入。从空中看房子被拆了半截改建了新房,可惜主人不在家,无法得知详情。
(, 下载次数: 1)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00:37
(, 下载次数: 1)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00:43
幸好还找到两位年龄相仿还认识的老乡,得知当年一起劳动的社员好多已经作古,不胜唏嘘
(, 下载次数: 4)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00:43
(, 下载次数: 2)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00:43
(, 下载次数: 1)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00:43
(, 下载次数: 2)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00:49
附近村民居住条件已经比原来改善,有的还买了小车
(, 下载次数: 2)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00:49
(, 下载次数: 1)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00:49
(, 下载次数: 4)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00:58
时间关系不能走遍全村了,飞到空中看看村里全景,还发现一座新建的村小。
(, 下载次数: 9)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00:58
(, 下载次数: 9)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00:58
(, 下载次数: 9)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00:58
(, 下载次数: 9)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00:58
(, 下载次数: 10)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00:58
(, 下载次数: 7)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00:59
龙门阵有点长,未完待续。
作者: 漆阳春 时间: 2021-3-19 09:25
顶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09:55
(, 下载次数: 11)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09:58
油菜花已经谢了,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仍然很美
(, 下载次数: 15)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0:03
本帖最后由 折耳兔 于 2021-3-19 10:08 编辑
这个年龄段的农村小朋友很幸福,对爷爷辈的知青,已经没有任何概念
(, 下载次数: 9)
作者: 王炳荣 时间: 2021-3-19 10:15
三星镇欢迎您,简阳人民欢迎您!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0:20
原团结大队已经不复存在,现名蟠龙村,找到当年居住的知青屋位置,发现老房子只存断墙破壁。
(, 下载次数: 6)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0:20
(, 下载次数: 5)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0:20
(, 下载次数: 10)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0:23
(, 下载次数: 12)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0:27
本帖最后由 折耳兔 于 2021-3-19 10:51 编辑
老房子倒塌了,小洋楼也在不断建立,可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 下载次数: 9)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0:27
(, 下载次数: 6)
作者: sunfly 时间: 2021-3-19 10:27
黑白照片没有认出来哪个是兔老师呢?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0:49
只有在三星当过知青的才知道这是个口小肚子大的红苕窖,三星地处丘陵,土地贫瘠,红沙地适宜红苕生长。知青时代红苕是主食,能吃一顿白米干饭是件奢侈的事情。这种在红沙岩石中打的窖坑温度、湿度能让红苕保存大半年时间。
(, 下载次数: 7)
作者: 大大4 时间: 2021-3-19 10:51
有意义之行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1:24
蟠龙村当年还出了件大事,一位曾姓内江女知青与当地农民结婚了,并且是整个三星区唯一没有回城,愿意在农村生活一辈子的女知青。准备去看望看望她,却得知她今年年初已经病逝的消息。能坚持在艰苦的农村生活一辈子,值得我们敬佩。
(, 下载次数: 5)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1:24
(, 下载次数: 6)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1:24
(, 下载次数: 3)
作者: 沐歌 时间: 2021-3-19 13:05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3:40
美丽的蟠龙村
(, 下载次数: 3)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3:40
本帖最后由 折耳兔 于 2021-3-19 13:46 编辑
漂亮的蟠龙村
(, 下载次数: 4)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3:40
(, 下载次数: 1)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3:40
(, 下载次数: 4)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3:40
(, 下载次数: 4)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3:47
(, 下载次数: 2)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4:20
原团结大队5队,现在是游林村5组,一个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
(, 下载次数: 2)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4:46
寻找当年的知青屋
(, 下载次数: 3)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4:51
知青屋已改建过,但感情尚存。
(, 下载次数: 2)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4:51
(, 下载次数: 2)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4:51
(, 下载次数: 3)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5:01
看见地里的粪桶和瓜当,想起了当年的劳动场景,装模作样摆拍几张,50年前的功底还在。
(, 下载次数: 6)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5:01
(, 下载次数: 7)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5:01
(, 下载次数: 4)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5:01
(, 下载次数: 2)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5:08
寻访当年生产队一起劳动社员,好多人都对老知青还印象深刻
(, 下载次数: 5)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5:08
(, 下载次数: 6)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5:08
(, 下载次数: 4)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5:08
(, 下载次数: 4)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5:18
临近中午,女主人热情的留我们吃午饭,盛情难却,加上50年没有在生产队吃饭了,很想知道现在的农家饭是什么样子,当然,这顿饭我吗是不会白吃的。
(, 下载次数: 4)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5:18
(, 下载次数: 4)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5:20
现在的柴火灶比过去好烧多了
(, 下载次数: 4)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5:22
手捧刚从菜地砍的牛皮菜,脸上笑开了花
(, 下载次数: 5)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5:25
帮忙喂小鸡仔这种轻松活路,不在话下
(, 下载次数: 5)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5:25
(, 下载次数: 5)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5:29
传统农家菜——牛皮菜炒胡豆出锅
(, 下载次数: 4)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5:40
香肠、腊排骨、腊鸡、凉拌鸡、西兰花、牛皮菜炒胡豆。水酥排骨萝卜汤陆续上桌,色香味俱全,不比餐馆差哦
(, 下载次数: 3)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5:40
(, 下载次数: 4)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5:40
(, 下载次数: 4)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5:40
(, 下载次数: 6)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5:40
(, 下载次数: 4)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5:40
(, 下载次数: 4)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5:40
(, 下载次数: 5)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5:48
大家都说菜太丰盛了,味道也巴适得很,女主人说,不晓得你们要来,没有准备,都说家里现成的东西,菜也是地里现成的,有啥吃啥。
(, 下载次数: 5)
作者: 折耳兔 时间: 2021-3-19 15:48
(, 下载次数: 3)
欢迎光临 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https://bbs.mala.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