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标题: 解读松茂古道 [打印本页]
作者: 桃源村翁 时间: 2025-5-22 10:32
标题: 解读松茂古道
解读松茂古道
在都江堰景区老县城,西街口靠近南街一侧的《松茂古道走千途, 灌口灯草照万家》,图文介绍中讲,松茂古道世称冉咙山道,唐宋以来,成都平原接通松潘与茂县之惟一要道,古道始于西蜀之都江古堰,止于藏羌之松茂古城······庄学本和西德尼·戴维·甘博所拍老照片,再现了藏羌习俗松茂集市。这条松潘来往于茂县冉咙山道,发挥了重要作用。历史上,松潘茂县的藏羌民族和四川内地都江堰市的汉族唇齿相依和谐共生,松茂古道走千途, 灌口灯草照万家,无可争议。现在社会进步了,经济发展了,文化上应该与时俱进,现在都江堰市的龙池已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龙池段。阿坝州应该联合成都市,把起于都江堰止于松潘县的灌松茶马古道,申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纳入国家丝绸之路战略管理,有利于阿坝州民族地方旅游和经济发展,而不再只是松茂古道。
在西街口,《松茂古道·松游小唱》文中讲:百年前,一位羌人董湘琴,自灌县出发,越过“三脑”,万步“九坪”,涉险“十八湾”,走过“一锣一鼓”,沿岷江峡谷,翻山越岭,诗由景生,韵自心发,他一路感概万千,走完七百里小道到达松潘古城。终因释怀而诞生了“松游小唱”传唱百年,流传至今。我在想,“三脑”在汶川县境内。九坪十八关基本在汶川县、茂县境内,为什么不叫茂汶小调?灌松小调?而叫松游小唱?因为董湘琴是羌人,目的地是松潘古城。
因“三脑九坪十八关一锣一鼓上松潘”的松游小唱,将冉咙山道赋予新的涵义,成为松茂古道。从成都的灌县(都江堰市),到阿坝州的松潘县,这条古道,历史上到底叫松茂古道,还是灌松古道?网友liguotao228,根据清朝民国《灌县志》,已经说清楚了,就叫大西路灌松茶马古道。清朝民国《灌县志》,已经有了明确记载,在灌县买茶,在松潘发卖。灌县西门出玉垒关,过威茂至松潘,称大西路,南丝绸之路。网友欢愉爷爷,已经列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二0一三年三月五日,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龙池段”,四川省人民政府还立有石碑。国务院和四川省人民政府都认定这条古道是“茶马古道”,灌县到松潘的古道,就只能是“灌松茶马古道”。
经过认真解读,发现百年前羌人董湘琴,从灌县出发历尽艰辛到达松潘古城,吟唱的松游小唱“三脑九坪十八关一锣一鼓上松潘”,成为今天阿坝州和都江堰市流传至今的旅游资源遗产。可是,由于都江堰市旅游部门有关人员工作马虎,造成戏弄了到都江堰旅游的广大游客的小文章。
石锣石鼓在哪里?文中这样写道:“4、石锣、(罗圈湾)石鼓:在雁门关至七星关间的对河”。雁门关在汶川县,七星关在茂县,两关相距近20公里,过去走过大西路灌松茶马古道的人,都知道锣圈湾在汶川县,石鼓在茂县。都江堰市老灌县城的西街是都江堰景区之一。不知道都江堰市人民政府的旅游部门的领导人员,还是都江堰景区管理人员有意为之,还是有文凭有职务而无历史文化知识的人,工作不负责任,自己都没有搞清楚,让远来近客去猜。编写资料的人员调查过没有?石锣石鼓到底在哪里?汶川县映秀镇有个沙坪关村,茂县南新镇有个石鼓村,麻烦你们去问一下就知道了。
文中前面叫“三垴”,是丘陵地区的山岗。后面叫“三脑” 是头脑的脑。到底是哪个“脑”“垴”?怎么闹这样的笑话。希望都江堰市旅游部门领导重视一下。
作者: fw5086 时间: 2025-5-23 01:01
必须建立在翔实史料的基础上才能下结论。楼主说得有理,希望得到重视。
作者: 梦里黄山 时间: 2025-5-24 23:12
罗圈湾,石鼓村
(, 下载次数: 1)
(, 下载次数: 0)
《松游小唱中地名关隘寻踪》https://bbs.mala.cn/thread-13639407-1-1.html
作者: 桃源村翁 时间: 2025-5-25 09:58
六十多年前,我曾经在石鼓大队公共食堂,用二两四川粮票一角钱吃了一顿面汤饱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在锣圈湾工作过,感谢梦里黄山网友提供的图片。留着回忆我已保存。
欢迎光临 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https://bbs.mala.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