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的珙县法院新审判大楼竣工投入使用。然而,几乎所有和大楼工程有合作关系的材料供应单位、施工单位都成为法院的债主。总造价1200万元的审判大楼完工后,该院共欠银行贷款、职工集资款、材料款、工程款等共计1100余万元。由于欠下巨额债务,该院日子过得异常艰难:除面对不断上门催债的债主,有时甚至“连办公用的电费都开不起”。
大楼竣工债务4年未偿清
宜宾市三源门窗装饰有限公司(简称三源公司)总经理吴永权称,2003年1月13日,该公司取得了珙县法院审判大厅钢网架彩钢棚工程项目的承包施工资格,工程造价37万余元。由于法院没有按约支付工程款,该公司垫资完成了工程。2003年5月工程竣工并验收合格,结算工程款总额为371876元。2004年6月,珙县法院支付了9万元。经过4年多的催讨,法院至今还欠该公司工程款25万余元。
承包法院绿化园艺工程的宜宾市财富园艺服务部也有长达4年的讨债经历。2003年,该园艺部同县法院签订了承包绿化工程29万多元的协议,当年9月底完成了绿化工程。法院支付了8.5万元,至今尚欠21万多元。
债主讨债还款承诺难兑现
面对三源公司及财富园艺部等债主的多次催讨,珙县法院非常尴尬。由于无力支付欠款,该院向债主们出具了书面承诺书作出了还款承诺。
2004年6月,珙县法院向三源公司开具书面“承诺书”表示:“2004年底以前,珙县法院向三源公司付余款的70%。2005年6月底以前付清全部余款。”随后,该院先后向该公司支付了2万元。今年6月,该院再次写下欠款证明:“本院尚欠宜宾三源门窗装饰有限公司钢网架彩钢棚工程款256876元。”
此外,该院还向财富园艺部出具了书面证明:“宜宾市财富园艺服务部刘建峡来我院催收欠款,特此证明”。
然而,时至今日,这些还款承诺和欠款证明依然是一纸空文。
艰难度日办公电费交不起
珙县法院新审判大楼位于珙县巡场镇河滨开发区,共有6层,总面积6000余平方米。主体部分是法院的办公室,附楼为宽敞的审判大厅。远远望去,宏伟气派。据该院党组副书记兼政治处主任赵林介绍,县城从珙泉镇迁至巡场镇后,法院也随之迁建,大楼于2003年下半年竣工投入使用。
赵称,法院大楼总造价约1200万元,目前欠下银行和信用社贷款、职工集资款和工程款等共计1100多万元。由于经费紧张,该院目前日子过得相当艰难:内部 装修和办公设施极为简单;审判大厅和大多数办公室没有安装空调;迄今为止,法院职工近百万元的集资款分文未付;办案差旅费、医疗保险和 住房公积金等难以解决。“有时候甚至连办公电费开支都很困难。”
据介绍,目前法院审判大厅的网架钢棚部分钢架已出现锈蚀,绿化带栽种的一些树木开始死亡。由于没有支付工程欠款,“也不好意思找人家来维修和补栽。”赵林称,尽管法院目前资金极为困难,但还是在尽力争取偿还债务。“有时债主找上门来,我们还是一千元两千元地陆续还债。”赵林表示,法院绝对不会赖账不还。
相关部门:争取问题早解决
据悉,珙县法院欠下巨额债务问题,已引起当地政府和上级法院的高度重视。为帮助该院早日还清债务,珙县政府已要求对法院工程进行 审计,核定清楚所有债务后定出分期还款计划,采用县上支持、争取上级拨款等办法,使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债务工程不能轻易用公款埋单
http://www.sina.com.cn
慕毅飞
四川珙县法院大楼竣工使用已近4年,1200万元的总造价,欠银行贷款、职工集资款、材料款、工程款等共计1100余万元。迄今为止,法院职工近百万元的集资款分文未付,办案差旅费、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难以解决,有时候甚至连办公电费开支都很困难。为帮助该院早日还清债务,珙县政府已要求对该工程进行审计,核定债务后,定出分期还款计划,采用县上支持、争取上级拨款等办法,使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法院不赚钱,建大楼的欠款,由政府埋单,似乎顺理成章。只是1200万元的总造价,建筑面积多达
其实,正因为钱的背后可以隐藏这么多的猫腻,更因为无论有多少猫腻,最后只剩下由谁埋单的问题,而且,还一次次地都拿纳税人的钱埋单。所以,不该决策的时候,就贸然决策了;不该拍板的时候,就有人拍板了;不该投钱的地方,也有人敢于投钱了。这几乎是一切债务工程的通病,但通病归通病,却丝毫也不影响这样的工程一批批地带病上马。这才是特别让人忧心的地方。
该由政府埋单的债务工程,不妨照由政府埋单。但理要说明,责要分清,尤其是像这种1200万元的总造价,居然有1100万元的债务,还弄得“宏伟气派”,就不能不追究一点决策失误的责任。除了政治责任,如果还能追究一点经济的责任,让盲目决策者也能象征性地埋点单,知道一点肉痛,类似的豪华、奢侈的债务工程就不会层出不穷了。
柏墉
造价1200余万元,外观宏伟气派的四川珙县法院新审判大楼自2003年竣工之后就处于尴尬地位:为了这座大楼,该院共欠下银行贷款、职工集资款、材料款、工程款等计有1100余万元。由于这笔巨额债务,该院日子过得异常艰难,除面对不断上门催债的债主,有时甚至“连办公用的电费都开不起”。(7月18日《华西都市报》)
造价1200万的大楼,欠债1100万,日子不难过才怪。有什么别的可说的呢,我从中看到的是大得惊人的法院的胆子、银行的胆子和职工的胆子。
法院的胆子怎么大呢?您看,一个财政开支的单位,居然敢欠债1100万元建造价1200万元的大楼,这胆子还不大吗?中央早已三令五申不准违规建楼了,他们居然还建,这不怕追查的一面自然说明胆子大。此外呢,为了还债,是不是也要采取违规乱收费的手段呢?2007年6月29日的《天府早报》曾有一则报道谈到也是为建办公楼欠债数百万的陕西蒲城县法院,他们还债的措施就是违规乱收费:法律工作者代理案件,立案时该法院每人每次收10元或100元;诉讼费一律执行国家最高的标准;有时还在收完诉讼费后,法庭还要让当事人再交200、甚至500元“跑路费”。我看珙县在欠债建楼之前十有八九也已经打好了这样的主意,因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路啊。那么您请看,这是不是也说明他们的胆子大啊?
银行的胆子怎么大呢?我是个曾经在银行里做过近20年的人,当然知道银行的贷款对象必须是经营性企业单位,即具有经济收入,预付的价值能够得到补偿和增值,有归还贷款本息之资金来源的单位。而凡非经营性、没有经济收入的单位,只能作为财政拨款对象,不能成为银行贷款的对象。如此,法院不正属于银行不能贷款的对象吗?但是,它就给法院贷了,不怕被监管部门查吗?不怕贷款还不了吗?看来都不怕,所以,银行的胆子也大。
职工的胆子大在了哪?当然这个职工是有特指之对象的,即为珙县法院建楼集资的职工。可以想象得到,这些职工绝不会是来自其它企业,只可能都是该法院的工作人员。那么作为专业的司法工作者,他们不知道这种集资是非法的吗?当然应该知道。知道依然参与,那自然也就是胆子大了。另一方面,这些参与集资的职工肯定不会愿意给法院白白的奉献,我猜想,法院要许诺给他们高额的利息回报。但是,他们难道不知道法院不是个经营性单位,没有经济收入的吗?当然知道。那么在此情况下他们依然参与集资,就是认为法院可以通过非法途径搞到经济收入,而自己集资的利益可以靠它来保证。于是我们发现,法院的工作人员居然不惧于从法院的非法收入中获取利益,这样的胆子不也是很大吗?
相关部门:争取问题早解决
据悉,珙县法院欠下巨额债务问题,已引起当地政府和上级法院的高度重视。为帮助该院早日还清债务,珙县政府已要求对法院工程进行审计,核定清楚所有债务后定出分期还款计划,采用县上支持、争取上级拨款等办法,使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安逸得很哟!其他法院也可以向珙县法院看齐了,搞巨额欠款工程害怕啥?反正到时有财神爷用纳税人的钱帮忙还债的。
真的看不懂,珙县那么穷的一个地方,光修一个衙门就花这么多!
操!
欢迎光临 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https://bbs.mala.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