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标题: 百度百科 甲午中日战争 [打印本页]

作者: 甲午风云    时间: 2013-5-21 21:01
标题: 百度百科 甲午中日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和中国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主要战争发生的1894年时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 。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http://www.baidu.com/link?url=pW12GJqjJ4zBBpC8yDF8xDhiqDSn1JZjFWsHhEoSNd85PkV8Xil7qMkmR78x-m4SLEr_Q7rfu9lm1Uox

当时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如两江总督沈葆桢、台湾巡抚刘铭传等看出“倭人不可轻视”,但朝廷和大部分政要对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蕞尔小邦”的阶段,“不以倭人为意”。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从1888年开始停止购进军舰,1891年停止拨付海军的器械弹药经费。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
①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作者: 甲午风云    时间: 2013-5-22 09:33
2013年05月8日,人民日报刊文谈《马关条约》,指出按规定不仅钓鱼岛归中国 琉球也可再议。1941年对日宣战废除《马关条约》,中日《马关条约》无效,《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做出了战后处置日本规定,因此,不仅台湾及其附属诸岛(包括钓鱼岛列屿)、澎湖列岛要回归中国,历史上悬而未决的琉球问题也到了可以再议的时候。

甲午风云必风起云拥:D
作者: 甲午风云    时间: 2013-5-22 18:35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3MDIxMjE2.html?firsttime=66

作者: 甲午风云    时间: 2013-5-23 10:54
来日,瓦良格作战性能?????:D 本帖最后由 甲午风云 于 2013-5-23 11:27 编辑


作者: 甲午风云    时间: 2013-5-27 20:05
曾经的疼痛,一个腐败的正负,远比凶恶的敌人更可怕
  新版,1894,甲午大海战
http://video.baidu.com/movie_intro/?id=25825&page=1&word=%D2%BB%B0%CB%BE%C5%CB%C4%A1%A4%BC%D7%CE%E7%B4%F3%BA%A3%D5%BD&q=%E7%94%B2%E5%8D%88%E5%A4%A7%E6%B5%B7%E6%88%98%00

作者: 甲午风云    时间: 2013-5-27 20:08
新版 1894 甲午风云
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D2%BB%B0%CB%BE%C5%CB%C4%A1%A4%BC%D7%CE%E7%B4%F3%BA%A3%D5%BD&fr=ala5&ty=21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很赞!让人动容,叫人警醒,催人奋进!

2012年7月6日,《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这一海战史诗大片在银色大幕下徐徐拉开。

《甲午大海战》从主角邓世昌的童年讲起,
从尊重还原历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了关于中日甲午海战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影片中北洋舰队一个个赤胆忠肝、慷慨激扬的英雄形象深深的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观众,
大家不时的擦拭眼泪,回忆那段悲壮的历史。

邓世昌之死让国人警醒。
与《甲午风云》一样,《甲午大海战》的结尾同样是邓世昌殉国。
导演冯小宁表示,
“邓世昌有着丰富的海战知识,他明明知道这搜船不可能撞上吉野号,
但还是选择了冲过去。
他其实是死给中国人看,
让国人惊醒!
他同时也是死给日本人看,
因为日本人崇尚勇士,邓世昌要告诉他们不要太放肆地侵入中国!”

导演冯小宁呼吁重视海上主权。
他强调,“这部电影更加需要我们关注的是,
目前中国海域出现了太多问题,
一百多年前,我们正是因为忽视了海上的问题,一味退让,才导致邻国野心膨胀。
我觉得这是个教训,也希望所有人关注我们的未来。”

饰演邓世昌的陆毅表示,“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热血澎湃,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这种感觉了,这是一种民族血性的东西,在中国的电影里并不是特别常见。”

这部作品可以让青年观众关注中国的历史,关注中国的未来。

在观后感的签名墙上,许多观众们写下了诸如“爱我中华”、“护我国土”的口号。

钓鱼岛,黄岩岛,南沙群岛,东沙群岛。。。。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
七月六日,
引燃巨狮之怒!
引燃巨狮之怒!
引燃巨狮之怒!
退让丧权,腐败亡国!
退让丧权,腐败亡国!
退让丧权,腐败亡国!

 本帖最后由 甲午风云 于 2013-5-27 20:16 编辑


作者: 不起名可以吗    时间: 2013-6-14 23:49
我也想知道,帮你顶一下吧!










http://126.am/juW3D0http://126.am/6roTB4http://126.am/tpDOV0http://126.am/LuiSG1http://126.am/yxp9c0http://126.am/1lut74http://126.am/jwL133http://126.am/mT4MV3http://126.am/KoAVQ3http://126.am/41rSC4http://126.am/hVqG33http://126.am/5MpXh0http://126.am/eOVf91http://126.am/iOmlf0http://126.am/vI6lT2http://126.am/PQVOq0http://126.am/Se9ea0http://126.am/jQqN32http://126.am/eOI7I0http://126.am/snmLG0http://126.am/OodWc0http://126.am/Yome90http://126.am/Zozzv2http://126.am/2lCrM1http://126.am/xy0AZ0http://126.am/YXKyE2http://126.am/2kpLa3http://126.am/lbnRE2http://126.am/qrz4i3http://126.am/sez4E3http://126.am/tsh5T3http://126.am/c2dw43http://126.am/YbQMo3http://126.am/fTvk00
作者: 甲午风云    时间: 2013-7-4 10:39
发生在一个多世纪前的甲午海战一直是我中华民族引为耻辱的战争,中日双方的吨位和战力都相当,却打了个五比零的惨败。为了给自己心理找一个平衡点,那些老学究们就总结了很多的理由,翻翻中学历史书可以看到,主要原因是晚清政府腐败无能、闭关锁国,还有万恶的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等人处处卖国求荣、克扣经费造颐和园。海军武器质量低劣、舰龄老化。同时国际社会联合起来欺负我们,卖给我们的都是次品和哑弹,掺了很多的沙子。而且日本海军进行偷袭,我军正执行护航任务,因为弹药储备不足没带齐武器弹药,但是我们的北洋水师仍然用着劣势装备和优势的敌人英勇作战,出现了一大批如丁汝昌、邓世昌、林泰曾等宁死不降者,但因为有方伯谦那样的怕死鬼出现,海战打了个大败。于是乎丁汝昌、邓世昌、林泰曾等被捧为民族英雄,慈禧、李鸿章、方伯谦之流则永远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全体人民聚在一起就缅怀烈士,痛骂汉奸,充分获得了心里的满足。和那一句“不是皇军无能,是土八路太狡猾了”的解围心理如出一辙。      先看看那些冠冕堂皇、不堪一击的理由吧。      据说战斗失利的大因素是清政府腐败无能、闭关锁国,还有万恶的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等人处处卖国求荣、克扣经费。那么我就不明白了,军舰和装备都买来了,光训练烧煤放炮保养发饷就可以了,还需要什么大规模的经费?清廷三十年来投资在建设舰队的全部经费也不过两千万两,战争失败后却向日本赔偿了两亿三千万两白银和台湾岛,这么有钱那一年几十万两的训练费用怎么会拨不出?而且战前不仅自给有余,还准备拨银三十五万两,暂为“定远”、“镇远”二舰先购十二门一百二十毫米口径的速射炮。可见,北洋水师不是穷的叮当响,就算不富裕,勒紧裤腰带还是可以维持现状的。况且这支舰队是李鸿章一手提拔出来的嫡系部队,相当与自己的亲儿子一样,有谁舍得把亚洲第一位的舰队给出卖?慈禧太后自己也不会愿意吧。      据说当时的国际社会联合起来欺负中国,卖给了我们的炮弹都是掺了沙子的假货。但是我查资料得知。当时的军舰“定远”、“镇远”、“济远”、“经远”、“来远”产自德国,“致远”、“靖远”来自英国,两国为了争这个项目互相攻击对方军舰的缺点,后来两国海军部甚至买通中国驻当地公使互相进行人身攻击。德国首相俾斯麦亲自给伏尔康船厂发公文:“卓越地和准时地执行中国这一次订货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国接收德国军舰时为了防止英国人搞破坏,德国公使巴兰德甚至提出必须由德国人帮助驾驶回华,以免途中万一发生小事故,而被英国人充分利用。两国竞争到了这种地步,怎么可能联合起来欺负中国? 关于炮弹里面掺沙子的问题,更是希奇的说法,造船都这样竞争,怎么可能用弹药掺沙子的办法来赚小钱?而且,北洋水师平常就不训练么?就不放炮么?发现了这样的丑闻不早就炸锅了?      而且说日本海军进行偷袭,我军正执行护航任务,没带齐武器弹药是因为储备不足。这个问题我却从丁汝昌的小传里面得到了答案:      十二时五十分,双方相距五千三百三十米,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号上三百零五毫米口径的前主炮一声怒吼,其余各舰也相继开炮射击,世界近代史上规模罕见的中日黄海大海战就此打响了。战斗刚一开始,“定远”号发炮就震塌了年久失修的飞桥。正在飞桥上指挥战斗的丁汝昌坠落到甲板上,北洋舰队右翼总兵兼“定远”号管带(舰长)刘步蟾代替指挥……,十七时四十分,日本联合舰队主动收队撤离战场,向东南方向驶去。历时长达五个小时之久的这场海上残酷大绞杀宣告结束。      到底是偷袭还是有条不紊的遭遇战就已经很清楚了吧。“定远”、“镇远”的火炮射程远,威力大,他不开炮谁开炮?我军执行的是护航任务?有拿国家的全部舰队去护航的吗?可以说双方都是在拿主力寻机进行决战。说因为护航而没带齐武器弹药?七月二十五日中日已经开战,九月十七日舰队主力出动不带弹药吗?不带弹药的话战斗怎么进行了五个小时?而且日军的主炮都是速射炮,弹药消耗量比中国军队平均快五倍,日军的弹药消耗量应比中国更快的多才对啊?就算没带弹药,全舰队没带弹药的责任应该由谁来负?      我又看到了直隶候补道徐建寅的《上督办军务处查验北洋海军禀》,根据徐建寅的统计数字,参加过黄海大战的“定远”、“镇远”、“靖远”、“来远”、“济远”、“广丙”七舰的存舰存库炮弹,仅开花弹一项即达三千四百三十一枚。其中,供三百零五毫米口径炮使用的炮弹有四百零三枚,二百一十毫米口径炮弹九百五十二枚,一百五十毫米口径炮弹一千二百三十七枚,一百二十毫米口径炮弹三百六十二枚,六英寸口径炮弹四百七十七枚。黄海海战后,又拨给北洋海军三百六十枚开花弹,其中三百零五毫米口径炮弹一百六十枚,二百一十、一百五十毫米口径炮弹各一百枚。黄海海战中“定远”“镇远”共发射一百九十七枚十二英寸(三百零五毫米)口径炮弹,半数是固体弹。战至最后,“定远”、“镇远”弹药告竭,分别仅余十二英寸口径钢铁弹三发、两发。      呵呵,一艘战舰带了一百零二发三百零五毫米炮弹。光“定远”上面的炮弹就足够把两国所有的舰艇给报销了。还说什么弹药储备不足?      北洋水师的舰艇性能不如日本吗?      “定远”级战列舰共二艘,即“定远号”、“镇远号”,一八八五年抵华交舰。满载排水量七千三百三十五吨。全舰钢面铁甲,最厚处为炮台与炮塔达三百五十六毫米,舷侧为三百零五毫米,甲板为七十六毫米,舰桥为二百零三毫米,装甲共重一千四百六十一吨;水密隔舱多达两百多个。装备四门三百零五毫米二十五倍径主炮(装在两座双联装炮塔内,水压动力),两门一百五十毫米副炮三具三百八十毫米鱼雷发射管(携带二十一条鱼雷)。号称东亚第一巨舰。战舰的装甲就相当于日军的一艘巡洋舰的重量。      相比之下的日本最高吨位的舰艇“松岛”、“严岛”、“桥立”、“吉野”都是五千吨级,但是为了提高速度减轻了各层装甲,速度比“定远”级快了将近三分之一,日本是牺牲装甲来换取机动速度,和中国的牺牲速度来换取装甲的思路相比并不高明太多。甚至还不如中国的思路。最后战果为“定远”中弹一百五十九发,死十七人伤三十八人;“镇远”中弹二百二十发,死十三人伤二十八人。“定远”、“镇远”两舰的装甲及炮塔护甲,被日舰炮弹击出的弹坑密如蜂巢,但无一穿透,特别是“定远号”装甲没有一处被炮弹穿透,而且炮塔也没有发生任何故障”。战至最后,“定远”、“镇远”仍能率领余舰转入反攻,追击日舰。说明主力舰根本没有受重伤。       是武器威力不如别人吗?      黄海海战基本上是大口径重炮和小口径速射炮的决战,北洋水师的主力武器为“定远”、“镇远”各为三百零五毫米炮四门,两门一百五十毫米副炮,“济远”双联二百一十毫米炮两门,一百五十毫米一门,“超勇”“扬威”各为两门二百五十四毫米炮,四门一百二十毫米炮,“经远”、“来远”二百一十毫米炮两门,一百五十毫米炮两门,“致远”、“靖远”三门二百一十毫米炮,两门一百五十毫米炮,“平远”一门二百五十四毫米炮,两门一百五十毫米炮。日本舰队的主力舰队为“松岛”、“严岛”、“桥立”各设一百二十毫米速射炮十二门,毫无用处的三百二十毫米固定炮一门(这是日本舰队的最大败笔,后面会有介绍)“比睿”、“赤城”、“扶桑”为一百五十毫米速射炮六门,“西京丸号”一百二十毫米速射炮八门。奇袭舰队“吉野号”一百五十毫米速射炮四门、一百二十毫米速射炮八门,“浪速号”一百五十毫米速射炮六门,“高千穗号”一百五十毫米速射炮六门,“秋津洲号”一百五十毫米速射炮四门、一百二十毫米速射炮六门,“千代田号”一百二十毫米速射炮十门。      可以看出来,日军的炮多,但是威力普遍小,北洋水师的炮少,但是威力很大。日本舰队的速射炮对我战列舰基本没有效果,并不存在火力一边倒的问题。      既然武器装备上日本没有什么明显优势,这场本来有很大胜利希望的海战为什么会惨败而归呢?      “定远”和“镇远”装备的三百零五毫米主炮穿甲弹和通常弹均重三百二十九公斤,抛射火药九十一点九九公斤,初速五百米/秒,射程只有三海里(五千五百米)。威力极大,要知道现代的“飞鱼”反舰导弹弹头才重一百六十五公斤,命中速度三百米/秒,一枚就可以把四千吨级的英国“谢菲尔德”级驱逐舰或一万吨级的大西洋运输者号运输舰击沉。当然当时的炮弹攻击装甲舰威力不如现代的导弹攻击非装甲舰,但是炮弹的初速很大,而且日本的军舰吨位也小,敌方舰队“畏定、镇二船甚于虎豹”,纷纷避开其前主炮,夺路而进。五小时战斗中有十发炮弹击中对方日舰“西京丸”、“比睿”、“赤城”、和旗舰“松岛号”。击中谁谁就得退出战斗,最后一击命中“松岛”的主炮弹药库造成对方旗舰大爆炸。但是如此大武器的命中率只有二十分之一,这还是双方在两三公里内直瞄射击的结果。      看看双方的攻击效果:      “定远”、“镇远”的三百零五毫米舰炮发射了一百九十七发钢弹,其中有十发命中目标;其他各种口径舰炮发射了四百八十二发炮弹,只有五十八发炮弹击中日舰,而五十八发中有二十二发击中日舰航速最快的“吉野号”。而日本舰队的速射炮“所发炮弹相当于清舰队同一口径火炮三至六倍。清舰队一分钟射击三十二点八发炮弹,命中三点二八发;日本舰队发射一百九十三点三发炮弹,命中二十八点九发”。      想不到命中率低的速射炮居然比命中率高的重炮效果还要好?就象冲锋枪的命中率比狙击步枪还要高?      鱼雷是新型的水下武器,威力比同重量的炮弹要大好几倍。日本海军充分发挥了鱼雷的作用,效果不俗,“吉野号”发射的鱼雷一发就导致“致远号”瞬间解体。那么中国的海军在做什么呢?      让我们看看时在日舰“西京丸”上指挥作战的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中将的《回忆录》文中描述:““福龙”号鱼雷艇全速冲向“西京丸”舰首,发射出一枚鱼雷。当时逼近敌舰约三十米,两目睹此情,本舰已无法躲避,我也只好闭目待毙,谁知鱼雷竟然从舰底穿过。”      呵呵,原来我军发射鱼雷的时候忘了给鱼雷定深!

作者: 甲午风云    时间: 2013-7-4 10:44
(, 下载次数: 4)




欢迎光临 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https://bbs.mala.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