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08日 17:25
来源:新民网
做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保姆”
http://y2.ifengimg.com/cmpp/2013/11/08/17/457c5ac2-8ffa-440a-a549-e16a8939baf9.jpg
飞地园区——川浙合作产业园实现了18家企业入驻,共引进项目18个、总投资32亿多元。图为杭州蓝天制衣公司生产车间的工人正在紧张地工作。(广元日报记者 沈若飞 摄)
近年来,青川县多措并举,为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2012年,全县工商登记注册的中小微企业为683家(含个体工商户),入库各项税金1.99亿元,解决当地就业人员11611人。
制定扶持政策,让中小微企业有法可依
2011年8月以来,该县先后出台了《青川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工业十条意见》等5个涉及扶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文件,内容涵盖招商引资、生态工业发展、工业发展基金管理等方面。
“没有政府牵线搭桥,我哪能与县工行签订4000万的贷款协议?”青川县天运金属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修海告诉记者,“公司二期工程将如期上马,公司再也不会因为找不到周转资金而发展缓慢了。”为进一步落实灾后重建金融支持政策,推动青川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市政府开展了“金融支持灾区振兴发展县区行”活动,青川县政府与中国工商银行[0.79% 资金 研报]股份有限公司广元分行等6家金融机构签订了“十二五”整体战略授信协议,签约金额达59亿元,与中小企业签订意向性贷款协议,协议金额25亿,对接项目61个。
这部分贷款将用于改善青川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的基础条件,实现交通、旅游发展的有机结合,使本地资源得到充分、合理、有效利用,加快青川“五带五园”配套项目的引进和产业的聚集速度;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结构,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有利大企业、大财团、先进技术、著名品牌落户青川,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使青川的县域经济发展达到新的水平。
同时,该县按照“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产业布局打造企业发展平台,近四年,投资累计超过5.7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4.1平方公里,入园规模以上企业38家,初步建成“一区八园一飞地”(“一区”指竹园经济开发区,“八园”指浙商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生态药业园、石材产业园、小企业创业园、三锅现代农业产业园、庄子坪物流园区和食品产业园、“一飞地”指川浙合作产业园)的产业园区布局。
加大财政投入,不给中小微企业空头支票该县近年来认真梳理涉企收费项目,由县发改、财政、经信、监察局联合发文,规范涉企部门收费、行政审批和执法行为,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在加强政银企业对接的基础上,他们充分发挥3家担保公司的作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目前,青川县永生担保公司的资本金已壮大到1亿元,已为企业担保贷款6000余万元。在此基础上,该县帮助符合产业和环保政策、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中小微企业最大限度争取国家、省、市中小企业发展扶持资金。2012年,全县共争取各级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专项资金1514万元。
去年初,该县就拟定了《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考核办法》等系列文件,对贡献大、目标任务完成好的金融机构进行奖励,并实施国有资产重组,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把信贷风险降到最低点,在此基础上,他们积极推广“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模式,依托社区信用平台,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覆盖面。
据了解,从2011年起,县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生态工业发展基金,用于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符合全县生态工业强县战略的中小微工业企业。对中、小微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和30万元以内的支持额度,对相关中小微企业实行2年50万元以内的贷款贴息,并对企业新进规给予奖励。
政府搭建平台,加强银企之间金融合作
“我们通过对竹园镇黄沙产业园、梁沙新区、碑垭产业园的参观考察,了解了青川完善的融资制度和规范的融资平台。对青川通过财政或担保公司进行担保、建立信用档案、主动与企业合作、落实债权责任、实现银企双赢的做法非常满意”。人民银行广元中心支行行长赵明光说:“像川珍实业这样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的公司,我市银行界会加大信贷力度,促进企业做强做大。”
为发挥金融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促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实现经济全面振兴发展,青川根据国家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和信贷政策,合理规划布局茶叶、养殖等产业发展带;对一些信用等级高、产品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企业给予优先金融支持;为企业与科研机构牵线搭桥,进行产品开发与深加工。
目前,青川各项存款余额达66.55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9.2589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利润6929万元。
经过近几年发展,青川已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导、民间参与、社会互助、金融支持、多渠道筹资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完善了国有独资公司债[-0.01%]务管理系统、会计核算和统计报告制度,实现了对债务的动态监控和全方位管理,合理配置信贷资源,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信贷结构优化,进一步增强了县域经济实体对资金的吸纳能力,促进了县域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和健康可持续发展。(广元日报/魏利清 记者 刘保刚)http://img.ifeng.com/page/Logo.gif
欢迎光临 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https://bbs.mala.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