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492|评论: 31

[原创]私奔码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2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去年底到成都附近的平乐古镇玩了一次,回来后就想写篇游记,不想一拖再拖。现在半年过去,再去回忆那里的人文地貌竟一概模糊了,只忘不掉一处小景。

  说是“景”其实都过了,就是几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石头,守着默默的白沫江。石头穿着厚厚的、青悠悠的苔衣,水波荡漾,轻呼吸一样拍打着它们。那是个嫩阴天,有点冷,一个中年妇女正蹲在那儿,用棒子棰打衣服。古老的浆洗法发出嘭嘭的空响,使游人稀落的小镇边回荡起一种失传了的古朴韵味。正发神间,抬头看见墙头上刻着“私奔码头”四个字,我忍不住笑起来。

  想想觉得奇怪,平乐古镇那么多幽雅的景致和闲适的宁静,我却只记住了看见这四个字时的一点愉悦。

  去翻看了下当时的记要。镇口的江西街为茶马古道第一街;横跨白沫江的乐善桥扼南方丝绸之路要津,史称邛南第一桥。虽潦潦数笔,但绝不难想到当日之盛。街里南来北去的商贾攒动不息,江上穿梭往返的货船问答说笑,和清明上河图的描绘大概也相去不远。而在所有鼎盛繁华的遥想中,现在多出了一段关于私奔的联想,突然感觉有趣多了。

  平乐古镇的历史不浅,能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源起汉代的瓷胎竹编,明清建筑风格的禹王古街,篆刻着“出将”“入相”的古戏台,长庆街上的铁匠铺和钟表铺……各个朝代几乎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在这里留下了痕迹。如果从建立之初的西汉算起,平乐镇正好穿越了整个封建社会,像一滴满蕴着封建文化的液体从历史间渗透出来,供游人体会其中折射着的微光。

  私奔码头的传说自然也是其中一缕光线。是一个小姑娘和某位途经商人贸然的感情经历?是哪位阔佬的小妾和年轻船夫的终于出轨?是两个青梅竹马的恋人一次大胆的出逃?结局如何了?不得而知,大概也无从打听。

  记忆里,私奔似乎总是好的,因为那份感情是比明媒正娶来得更真更铁的一份挚情。尤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就更显得是这样,私奔一定要受到残酷惩罚,却还是屡禁不止,时有发生。这只能说是对生活的热爱终于挣脱了礼教的捆绑,对现世幸福的渴望超过了对种种极刑的恐惧。于是爱了,奔了。幸福了或者遭难了。又久了,远了。当当年的主角早已化为尘烟,故事却留下来,不管讲述者鄙夷的口气还是倾听者艳羡的眼神,它都留下来,作为一个案例,和封建的道德律令进行着冷冷地、固执地对峙。

  曾经离经叛道的僭越,后来被称道,以至怀念,终究成为历史缝隙最富人情味的一个细节,让后人感动不已。这种现象,该怎么来看待呢?

  不过话说回来,私奔是好的说法又是否草率,经得起历史的细数和检验呢?来不及多想,我当时就愉悦地那么认为着,并顿时觉得小镇可亲了很多,仿佛证明了那静静流淌过历史无限繁华的白沫江水,确曾泛起过一朵叫作宽容,或者饶恕的浪花。

  2009.06.22.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9-6-22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坐了个沙发~

去过黄龙溪古镇,还没去过平乐古镇勒

听楼主这么一说来兴趣了,有机会一定去看看,若运气好,说不定还可以了解到那关于私奔的故事,嘿嘿……

发表于 2009-6-22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是非题在2009-6-22 12:53:00的发言:

坐了个沙发~

去过黄龙溪古镇,还没去过平乐古镇勒

听楼主这么一说来兴趣了,有机会一定去看看,若运气好,说不定还可以了解到那关于私奔的故事,嘿嘿……

可以听,不要学

发表于 2009-6-22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各位问好!

发表于 2009-6-22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美文如饮丝丝甘泉,听着楼主的叙述,仿佛也进入了幽雅闲适的古镇,感怀平乐那千年未变的小桥流水人家场景,不禁要叹一声:人生如梦。

  石码头命名为私奔,也不知是对追求幸福的歌颂,还是对离经叛道的谴责,但我宁愿相信:大胆走出这一步,总比听人摆布要活得精彩。

发表于 2009-6-22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古镇,一条小街,一个古码头——几个石头;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象白沫江里的波浪或劲霸朝天或低沉吟唱,从盘古开天地或从西汉流到今,飘走的是历史浓缩的也是历史,然而那几个石头龟缩着的是爱情地狂烈,是穿越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悲烈之歌?

读先生美文,心中真想去问问那条欢快奔流了几千年的白沫江——婚姻家庭的稳定航船——经过两千多年的淘洗,究竟怎么样了?问好老弟。


发表于 2009-6-22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硝烟不在,战罢归来,坐下慢慢欣赏兄弟的美文.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696967911在2009-6-22 15:29:00的发言:

一个古镇,一条小街,一个古码头——几个石头;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象白沫江里的波浪或劲霸朝天或低沉吟唱,从盘古开天地或从西汉流到今,飘走的是历史浓缩的也是历史,然而那几个石头龟缩着的是爱情地狂烈,是穿越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悲烈之歌?

读先生美文,心中真想去问问那条欢快奔流了几千年的白沫江——婚姻家庭的稳定航船——经过两千多年的淘洗,究竟怎么样了?问好老弟。


 

的确是,我宁愿理解几个极其普通的石头是爱情的狂烈和封建的悲歌

老师见多识广,如能到那里走走,定能收获更多

散步的好地方哦```问好您,几日不见,眼疾当好多了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是非题在2009-6-22 12:53:00的发言:

坐了个沙发~

去过黄龙溪古镇,还没去过平乐古镇勒

听楼主这么一说来兴趣了,有机会一定去看看,若运气好,说不定还可以了解到那关于私奔的故事,嘿嘿……

哈哈```如果真冲那故事而去,恐怕大可不必。如文中提及,本就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地方,故事也未必就能称奇

环境惬意,散散步倒真是好地方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我瘦我故在在2009-6-22 15:59:00的发言:

 

     读美文如饮丝丝甘泉,听着楼主的叙述,仿佛也进入了幽雅闲适的古镇,感怀平乐那千年未变的小桥流水人家场景,不禁要叹一声:人生如梦。

  石码头命名为私奔,也不知是对追求幸福的歌颂,还是对离经叛道的谴责,但我宁愿相信:大胆走出这一步,总比听人摆布要活得精彩。

呵呵,刚才也说了,我宁愿理解为是对幸福的歌颂和渴求,尤其是现世的幸福。

我们是深冬去的,游人不多,行走在曲折的深巷,想着汉瓦明砖,繁华萧条,忍不住的时光之感中,的确要慨叹:人生如梦,时光如一瞬间呢``

谢谢我瘦兄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我瘦我故在在2009-6-22 15:59:00的发言:

 

     读美文如饮丝丝甘泉,听着楼主的叙述,仿佛也进入了幽雅闲适的古镇,感怀平乐那千年未变的小桥流水人家场景,不禁要叹一声:人生如梦。

  石码头命名为私奔,也不知是对追求幸福的歌颂,还是对离经叛道的谴责,但我宁愿相信:大胆走出这一步,总比听人摆布要活得精彩。

呵呵,刚才也说了,我宁愿理解为是对幸福的歌颂和渴求,尤其是现世的幸福。

我们是深冬去的,游人不多,行走在曲折的深巷,想着汉瓦明砖,繁华萧条,忍不住的时光之感中,的确要慨叹:人生如梦,时光如一瞬间呢``

谢谢我瘦兄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空谷清风在2009-6-22 13:02:00的发言:
向各位问好!

呵呵,领导辛苦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魏在2009-6-22 15:44:00的发言:
硝烟不在,战罢归来,坐下慢慢欣赏兄弟的美文.

哈哈```鏖战辛苦!!!小弟浓茶奉上

发表于 2009-6-23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走了一遍,确实不错!是跟着你的文章。

发表于 2009-6-23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各地为了发展旅行业,增加收入,就会整些老房子来,再编些大家喜欢的故事,把你豁起去消费。而那些在当时看来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时间长了就会演变成一个传说,一种文化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6-24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邛海月色美在2009-6-23 9:13:00的发言:
现在各地为了发展旅行业,增加收入,就会整些老房子来,再编些大家喜欢的故事,把你豁起去消费。而那些在当时看来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时间长了就会演变成一个传说,一种文化了。

恩,此种做法不鲜见,基本上都是这路子,呵呵。实际上走一圈,古迹是没有发现的,最老最老的乐善桥也才300-400年吧

真去这些地方,都半要靠想象力支撑游兴,谢谢月色

 楼主| 发表于 2009-6-24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qgqshgqty在2009-6-23 9:47:00的发言:
走了一遍,确实不错!是跟着你的文章。

谢谢老师!如果有机会,可做半日游,您一定喜欢的环境```

发表于 2009-6-25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手手在2009-6-24 22:44:00的发言:

恩,此种做法不鲜见,基本上都是这路子,呵呵。实际上走一圈,古迹是没有发现的,最老最老的乐善桥也才300-400年吧

真去这些地方,都半要靠想象力支撑游兴,谢谢月色

国内的旅游有些变味了,那些带着一家老小去旅游,去抢饭吃,抢车坐,简直就是受罪。真不知道他们去干吗。

发表于 2009-6-25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邛海月色美在2009-6-25 10:11:00的发言:

国内的旅游有些变味了,那些带着一家老小去旅游,去抢饭吃,抢车坐,简直就是受罪。真不知道他们去干吗。

    在细雨后的下午,匆匆忙忙拍下古渡、石径,还有那叛逆中透着浓浓人情味的“私奔码头”赫然跃于墙头。回头,待抢车、抢饭的喧嚣渐失,伴一盞青灯,整理掠过的足迹和纷繁的思绪,轻叹道:“曾经离经叛道的僭越,后来被称道,以至怀念,终究成为历史缝隙最富人情味的一个细节,让后人感动不已。这种现象,该怎么来看待呢?”,这已经足够。

    现在的旅游只能如此了,哪里敢想象古人一样,携三五同仁,斟几杯薄酒,长亭对月,发怀古悠思,叹人生沉浮,或即兴磨墨,写万世佳句啊?以月色之才,“受罪”之后,不会只有疲累之感。相逢于斯,他乡遇故人,何不先来三盅?呵呵~~

发表于 2009-6-26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焱淼在2009-6-25 15:50:00的发言:

    在细雨后的下午,匆匆忙忙拍下古渡、石径,还有那叛逆中透着浓浓人情味的“私奔码头”赫然跃于墙头。回头,待抢车、抢饭的喧嚣渐失,伴一盞青灯,整理掠过的足迹和纷繁的思绪,轻叹道:“曾经离经叛道的僭越,后来被称道,以至怀念,终究成为历史缝隙最富人情味的一个细节,让后人感动不已。这种现象,该怎么来看待呢?”,这已经足够。

    现在的旅游只能如此了,哪里敢想象古人一样,携三五同仁,斟几杯薄酒,长亭对月,发怀古悠思,叹人生沉浮,或即兴磨墨,写万世佳句啊?以月色之才,“受罪”之后,不会只有疲累之感。相逢于斯,他乡遇故人,何不先来三盅?呵呵~~

以后退休了,到一个城市住上个半年十个月的,就会有兴致去对酒当歌了。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