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哑的胡琴声从街边传来,一个中年妇女牵着一个着装陈旧,倒显整
洁的男子,看来是个盲人[?]正在沿街乞讨,琴声随着盲人游动的右手,
嘶哑的在申吟,一曲“夫妻双双把家还”不难听,但决不好听,-----倒
是很符合他们目前的身份。
每走到一家铺面门前,正中一站,约四米宽的门面基本堵塞,颇有些强
要的味道。演奏开始,重复一次在上一家讨要的噪音。接下来,可以想象,
随着店主同情或是勉强的脸色,盲人的搭档---中年妇女熟练地过接钱,
再往下一家。
这条街商铺一家接一家,大多销售些藏民族用品,规模也就是约四米宽
的铺面,虽不太景气看来也还过得去。在这里乞讨,想来是他们的黄金地
段。
下一家店铺的门旁坐着两位身着藏袍的妇女,带着一个小孩正在休息,
和善的面孔,带着高原特有的肤色,略显茫然的眼神,我知道,她们来自
净土之地,雪域高原的西藏。而且,很可能是第一次来到这个都市。
乞讨者来到这里,如法炮制,重演这一过程,欲转身离去,中年妇女看见
旁边的藏族妇女,轻推盲人上前,故计重施。看到这里,我真的对他们的举
动不以为然,盲流到都市的乞讨者见得太多了,其中真的残疾人有几个?所
在地政府没有管他们?他们是真的残疾人吗?我相信在正常情况下,一个残
疾人最低的救助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我不太相信他们。
两个藏族同胞抬头看了看站在面前拉琴的男子,互相看了一眼,不知怎
么办?有些失措,好象应该给点钱,有点犹豫,这样可合适?手慢慢地伸
向怀里,互相看了一眼,似在征求同意。我担心她们的义举被亵渎。这个
时候,我举起了相机。中年妇女飞快地接过两个人的钱,嘴里重复着没有
实际意义的感谢,慢慢转下一家。
我有些感动,来自净土高原的善良,普渡众生的佛理,一个发自人
与人之间的同情心,一个帮助人的义举,反衬出先前一些店主勉强甚至呵
斥的脸色!也反衬出处处设防的心理----已经市俗化的都市人,当然也有我。
她们来自高原,蓝天白云的高原,一片广袤的土地,没有市俗化污染的
净土!她们的心胸宽广,有同情心,肯相信人,给了乞讨者多少钱已经没
有实际意义,她们的举动体现了人的伟大。
扎西德勒--------那片净土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