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21)日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7月8日的强降雨天气持续以来,绵阳市疾控中心利用监测网络对全市传染病疫情进行全面监测,确保全市无传染病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据了解,强降雨及泥石流等易使受灾地区水源与食品遭到污染,媒介生物密度增加,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流行风险升高。为切实做好救灾防病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市疾控系统第一时间派出应急队赶赴灾区开展重点区域清淤和消杀灭、饮用水和食品卫生监测、媒介生物控制和健康教育,科学开展灾后卫生防疫。
市疾控中心通过全市疾病监测网络系统,切实加强了对平武、北川、安县和江油等受灾地区的监测,及时分析重点传染病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特征。监测结果显示,灾后一周,全市传染病发展趋势相对平稳,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传染病、虫媒传染病报告发病数较去年同期呈下降趋势。受灾地区无传染病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同时,为防止肠道传染病和介水传播疾病暴发流行,市疾控中心在洪灾期间加强对涪江、盘江沿线乡镇、城区的集中式供水进行卫生应急监测,灾后对我市水务集团、武引、新永、昊池四家大型供水单位进行了饮用水卫生监测,实地查看各供水单位的水源受洪灾影响情况,对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了采样,检测结果全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王佳 绵阳晚报记者 王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