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新青年

[原创] (内有不良镜头!)触目惊心的黑镜头(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0 20:36 |
在多灾多难的非洲,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山地、高原国家,由于众多的河流发源于此,人们又称这里是“东亚水塔”。然而由于殖民主义的掠夺,国内政治动乱不断,经济十分落后,连最好的水源也受到破坏,使这里连年干旱、颗粒无收。       这幅作品以特写的镜头展示了倍受干旱折磨的生活状况:一个十岁的男孩干渴到了极点。就像一棵被火太阳暴晒的禾苗,渴求着甘露的降临,但是没有甘露。小男孩出于生命本能的需要,跑到曾经有过水流的自来水管下去拼命吮吸着。这是他的生命之源,这是他惟一的生命之路。他双眼紧闭,古铜色的皮肤有如一尊渴望生命的雕像。然而,这里不再有水,结果会怎样?不言而喻。作品的强大感染力正在于此。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0 20:46 |
迈克.泰森在拳击场上将对手埃文德.霍利菲尔德的耳朵视为猎物而肆无忌惮地撕咬下一大块,就此泰森再次扩大了知名度。事故发生在1997年6月28日拉斯维加斯举行的一场重量级拳击赛的第三局。泰森受到取消比赛资格、罚款、禁赛等处罚,他还不得不退还3000万美元的酬金。目前霍利菲尔德受损的耳朵已由外形整容师进行了补治。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0 20:47 |
罗伯特.杜瓦斯诺[法]巴黎 1953年       前面求职的姑娘正接受“面试”。巨大的失业数字令歌舞厅老板有了挑三拣四的权利。       1953年,著名的摄影家罗伯特.杜瓦斯诺受《摄影记者》杂志之托,拍摄了一组关于巴黎马约尔歌舞厅的专题报道。对于当时生活十分拮据的杜瓦斯诺来说,接受杂志社这个合约意味着经济困难的缓解。但一向以拍摄严肃题材著称的摄影家,却在心理上很难接受以风月场为主题的报道任务。然而,当他深入到马约尔歌舞厅的生活中后,却发现这里也是整个社会的缩影,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也可能代表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当时的马约尔歌舞厅规模很小,只有仅能容纳400人的观众席,它还没有雄心去争取在歌舞演出界名播全球的地位。然而靠着为换一片面包的姑娘们的大胆的裸露表演,马约尔歌舞厅最终声名远扬了。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0 20:48 |
对于被击中的旗手来说,旗帜显得过于沉重。在弹弓与橡皮子弹的冲突中,占领与反抗的历史似乎已变成了一场游戏,但这种游戏却比战争本身更摧残人的灵魂。 比起现代化的镇压武器橡皮子弹来,石块和弹弓显得十分原始,但它们却往往是当代冲突中弱者一方的杀手锏。一名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大兵的橡皮子弹击中后,仍坚持挥舞卷了边的巴勒斯坦旗帜。此事件发生当日为巴勒斯坦人反抗以色列占领周年纪念日,地点是西伯伦地区。当时巴以和谈受阻,数以百计的巴勒斯坦人用向以色列军队投掷石块的方式,纪念曾经发生过的大规模反抗。 被击中的旗手 圣迭哥·莱昂 [西] 巴勒斯坦 约旦河西岸 1998年 1999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获奖作品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0 20:50 |
法厄斯后来回忆说:“在可怕的酷刑中,汗水流淌在我的脸上,我的手颤抖得如此厉害,以至于我无法更换胶卷。当刺刀开始杀戮的时候,米切尔的脸和受难者一样铁青。刺杀不断进行着。人群欢呼,根本不注意我们。我希望那些人死得快一点,可是过程竟拖了差不多一小时。” 达卡的刺杀比赛 霍斯特·法厄斯/米切尔·劳伦斯 [美] 孟加拉国 1971年 获1972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 1947年,英国与印度次大陆冲突之后,留下了一块危险的伤疤。原先由英国人统治的印度出现了一个国家——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又分为东巴西巴,中间相隔1000英里。由于根深蒂固的宗教和文化的不同,分治后双方敌对情绪不断公开化。 1971年初,孟加拉族要求自治的运动席卷东巴,3月26日,东巴宣布成立孟加拉新国。西巴总统叶海亚·汗极力阻挠分裂,并将独立运动的领导者穆吉布·拉赫曼以叛国罪下狱。经过多次战争,叶海亚·汗的军队获胜,结果导致孟加拉族100万人丧生,1000万人流亡印度。 1971年12月4日,印度首相英迪拉·甘地认为时机成熟,印度向巴基斯坦宣战了,这是24年历史之中,两国之间的第三次交战。 经过短暂的两星期,印度军队很快迫使西巴基斯坦军队退回孟加拉首府达卡。 于是,西巴人屠杀的规模终于被暴露出来,幸存者把人们指引到达卡的边远地区和一些别的城市,在那儿,东巴基斯坦的知识阶层曾经被有计划地枪击、绞杀和刺刀予以消灭。 现在要进行报复了,实施报复的是孟加拉游击队。 作为美联社的摄影记者,霍斯特·法厄斯和米切尔·劳伦特曾经亲历世界各地的战争。12月18日,当达卡陷落之后,他们到了市郊的一条跑道。那儿聚集了一群人,围着一些西巴基斯坦人。孟加拉游击队员先用燃着的香烟烧灼俘虏。法厄斯两度要求他们住手,可是毫无作用。他和劳伦特走开,酷刑照样进行。另一些新闻记者由于厌恶也走开了。法厄斯和劳伦特在游击队用刺刀刺杀受难者的时候又回到了现场。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0 20:52 |
这幅照片的拍摄技巧无可挑 剔。一张男童稚气的面孔,作为他同龄伙伴的代表被置于画面中心,三只小手握着玩具手枪朝天射击,从高到低排列有序:他们在玩打仗游戏。他们身后墙壁上涂写的阿拉伯文,交代了加沙地带的环境背景。照片的摄影语汇简洁明朗,现场感极强。这张照片被国际评委会从22,775张参赛作品中挑选出来,评为年度最佳新闻照片。 加沙地带儿童 拉里·托厄尔 [加] 巴勒斯坦 1993年 获1994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大奖 思索良久,直到阅读了拉里·托厄尔获奖后的访谈录,特别是看了该届评委主席西尔维娅·里博特女士的一段评述之后,方才有了一些领悟。 《加沙地带儿童》拍摄于1993年3月,在巴以和平协定签署半年以前。此时,以色列封锁了加沙的边界,从而在巴勒斯坦人中引起了一场群众性暴动,80多万人被包围在这条地带之内,流血事件急剧上升。贫困与战争在这一地带年复一年地进行着恶性的循环。 直至1994年5月15日最后一名以色列士兵从杰里科城撤走,方才结束了这一地带长达27年被占领的历史。《加沙地带儿童》表现的正是由于长年不断的战争环境形成的儿童“战时玩打仗,平时打仗玩”的特殊现象,从而折射出无休止的战争给人民造成的苦难这一深刻的主题。 显然,《加沙地带儿童》不是一幅直陈的照片,而是以抒情的手法来传递信息。这幅照片是拉里·托厄尔在同届比赛中获一般新闻(新闻特写)系列一等奖等作品《加沙和东耶路撒冷》组照中的一张。在这组黑白照片中,我们看到儿童们的战斗情绪。有人把以色列占领军扔过来的石块抢夺过来作为自卫的武器。一位老妇人也不示弱,义愤填膺地抱起一个大石块,竭尽全力地抛将过去。5月份暴力活动达到顶峰,当时有30名巴勒斯坦人被打死,数百人受伤。还有两个地区的人民展示自己的旗子来表达民族感情。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0 20:54 |
波黑战场运尸车 姆斯·南希特威波斯尼亚 1993年 1993年5月,摄影者在波斯尼亚北部一个小镇附近的战场上停留了几个星期。为了扩大他们与塞尔维亚相连部分的土地,塞尔维亚战士越过了穆斯林村庄村民抵抗队伍的防线继续前进。这种深深的仇恨使农民也成为熟练的战斗者。塞尔维亚战士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代用的停尸室和不断扩展的墓地上,亲戚和朋友们在哀悼死者。在这里,日日处于惊恐中的受害者得以安息。 一辆卡车倒下了战斗中死亡的塞尔维亚战士的尸体。第二天,他们将被运回到他们出生的地区。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0 20:55 |
在伊朗医院的太平间里,一个蒙面的伊斯兰革命少年正在守护被判处死刑后的前国王委员会 成员的尸体。   霍梅尼的革命 萨尔加多 [巴西] 伊朗 1979年 1979年2月,霍梅尼回到伊朗后,立誓要建立一个基于严格的忠于《古兰经》以及伊斯兰教法典的新政府。在第二年的困难过渡时期,他作为国家统治者显示出了宗教上的卓越和政治上的英明。 1980年2月1日,当阿波汉撒竞选为伊朗第一届总统后,霍梅尼又回复到了他道德捍卫者的地位,这授予了他一个非现实政体的职位,直到他1989年去世。伊朗国王因为腐败遭到伊朗人的反对。1979年1月,他流亡前恳求军队对他委派的首相尽忠。大量平民和游击队员的袭击最终在2月中旬超出了德黑兰地区的主要军队的控制区而向外扩张。霍梅尼“输出革命”之后,命令所有的高级军事人员出席新创立的伊斯兰教法庭。在随后的八个月里,前政体的600多位政治和军事官员被处死。霍梅尼领导的什叶派教徒革命委员会面临艰巨的任务,要通过改革使国家稳定。伊朗国王逃亡后,委员会的很多成员被暗杀。霍梅尼的新宪法被反对政府垄断的集团否决,造成德黑兰和其它城市的激战。极端主义者和学生从事暴动、强制实行新的伊斯兰教法典和采取反方的运动。1981年末,稳定措施最终被执行。同一时期,伊朗开始卷入了与邻国伊拉克的艰苦战斗。伊战争爆发后,霍梅尼的权力如日中天。伊斯兰的法典在这位领袖手里成为了比枪弹更厉害的武器。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0 20:55 |
一名泰国的“右翼”学生正在用椅子暴打被私下处死的“左翼”学生的尸体。“左翼”学生一度占据了校园,并与另一群“右翼”学生发生了惨烈的流血冲突。   1973年,泰国左翼学生推翻了泰国的亲美右派独裁者他侬·吉滴卡宗。之后,一个中立政府成立,新政府立即要求美国撤走5万士兵和轰炸机中队。 1976年,泰国强大的保守势力担心泰国受邻国的影响向左转,图谋发动一场政变。泰国左翼与右翼的摊牌已势在必行。9月,流亡在外的前独裁者他侬回国访问,左翼分子要求政府将其驱逐出境。当他们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带着枪和手榴弹的4000名学生占据了法政大学。数日后,在张贴反对他侬海报时,两名学生被捕,并被私下处死。占据大学的学生们则用“处死”玛哈哇集拉隆功亲王的模拟像的办法予以报复。当地报纸均在头版刊登了上述照片。对王室的侮辱激怒了10000名右翼学生,他们聚集在法政大学的校门外。1500名特种警察携带自动武器和火箭筒率先将学生们设置的障碍捣毁,冲入学校,而兴高采烈的右派学生则紧跟在后边。 经过4个小时的血洗,许多左翼学生被枪杀或被打死。一些跳河逃跑的人大都被暴民抓获。一个学生被斩首,还有一个被挖掉双眼,有八人被私下处死。这些已无生命的尸体又遭毒打、肢解,然后被堆在一起,浇上汽油、放火烧掉。最后,数百名男、女学生被剥掉衣服毒打。4小时后,39名学生被打死,180名学生致残。美联社记者尼尔·乌莱维奇的照片记录了这一暴虐行为。 然而,右翼学生并未就此罢休,他们又冲入政府办公大楼,要求总理辞职,并且得逞。泰国战后第14次政变就此结束。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0 21:02 |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0 21:02 |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0 21:03 |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0 21:04 |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0 21:05 |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0 21:05 |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0 21:06 |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0 21:07 |

发表于 2003-12-11 09:09 |
触目惊心啊!!

发表于 2003-12-11 00:05 |
年青人,你很有希望!!!

发表于 2003-12-11 16:12 |
绝对的震撼!!!!~~~~就跟当年亲眼看到<黑镜头>书里的东西时一样~~~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