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新青年

[原创] (内有不良镜头!)触目惊心的黑镜头(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11 13:07 |
怎么没有文化大革命武斗的照片?三反五反的杀戮?中国的血腥历史没有留下什么痕迹,被掩盖得几乎完美。可惜啊,也就没有多少的反省!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0 20:21 |
经济发展迅猛的美国到处设有沾沾自喜的广告牌。作品中的巨幅宣传画就是美国政府自鸣得意的宣扬;衣冠楚楚的四口之家,正神采飞扬地乘着豪华轿车出游,右边潇洒的手写体写道:没有一种生活方式比得上美国的生活方式。宣传画上端写的是:“全世界最高的生活水平”。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这幅画的下面,却是排着长队等着领救济粮的贫民。美国发达的经济并没有造福全体人民,而是造成了贫富悬殊的两极。作品生动有力地告诉人们:富裕,是美国的生活方式;贫穷,也是美国的生活方式。形象鲜明的画面使人们深刻地认识了美国的全貌。正如人们所说:你要是爱一个人,就把他送到美国去,因为那里是天堂;你要是恨一个人,就把他送到美国去,因为那里是地狱。       对比,是认识理解事物的最好方法;对比,是使作品具备有效说服力的途径。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0 20:21 |
《法国夏特瑞城女奸被逐》(匈牙利)罗伯特·卡帕 1945年       法国夏特瑞城是一个小镇。在德国法西斯占领期间,一个法国年轻姑娘与德国人同居,并生下一个孩子。       1945年,德国法西斯战败,法国光复。人们在欢庆胜利时,没有忘记雪耻亡国之辱。于是在赶走德国人之后,又把复仇之愤发泄到这个曾经丧失气节的姑娘身上:把她剃光了头,驱逐出城。广角镜头生动地展现人们因年龄、性格、身份、性别等不同而表现的情绪,这幅作品堪称“世像百态图”。       卡帕的拍摄意图并非只是谴责这个“女奸”,更重要的是控诉战争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破坏与疏离,控诉战争为人们带来的可悲命运。如果没有战争,这个宁静的小镇,绝不会出现这样的闹剧和悲剧。

批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0 20:22 |
1948年冬至1949年春,布列松先后采访了中国的北平、南京、上海等城市,这张愁容满面的男孩子照片,是在南京市民买米的队伍中抓拍下来的,照片揭示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和苦难。布列松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摄影家。著名的美国杂志摄影家协会主席B·格林曾说:“看上去,布列松的摄影好象是漫不经心随手拈来。但实际上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0 20:23 |
瘦削的腿脚和手臂竞能从狭窄的铁栅缝里伸出。怒吼的嘴巴隐约可见,这所“模范监狱”究竟“模范”到了什幺程度,也就可想而知。布列松善于在日常生活的场景里发现隐藏着的问题和内在矛盾。他说:“摄影,意味着在若干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同时认识出现象的本质,又能快速地把有含意的形式,严密地组合起来。这是一种使自己的头脑、眼睛、心灵同时集中在同一个轴心上的活动。

发表于 2003-12-12 14:18 |
不错嘛  图片和评论都不错啊

发表于 2003-12-13 22:03 |
好帖啊!!!!!!
好久没见这么好的帖了!

发表于 2004-2-15 20:51 |
好吓人哟。

发表于 2004-2-15 20:20 |
!!!!!!!!!!!!!!!!!!!!!!!!

发表于 2004-2-15 17:15 |
好,每一张图片都是对人类自己灵魂的拷问!!!!

发表于 2004-2-15 18:20 |
不如中国记者听话。

发表于 2004-2-15 00:07 |
绝对的震撼!!!

发表于 2004-2-14 23:22 |
!!!!!!!!!

发表于 2004-3-11 13:26 |
历史的天空

发表于 2004-3-11 14:48 |
好呀

发表于 2004-3-11 14:50 |
绝对好贴

发表于 2004-3-11 14:54 |
不错,,不错

发表于 2004-3-11 16:38 |
好图
fqg

发表于 2004-3-11 19:13 |
内容丰富,不堪回首。

发表于 2004-3-11 18:47 |
残忍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