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288|评论: 0

自强不息石光武:独臂挑起幸福新生活(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5 12:28 | |阅读模式
自强不息石光武:独臂挑起幸福新生活(图)2011-04-05 06:48:00 来源: 华西都市报(成都) 
0.jpg
石光武夫妻和孙子在新家华西都市报记者刘陈平摄

  华西都市报记者回访青川“标语人家”

  45岁的广元市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枣树坝社残疾村民石光武,在“5·12”特大地震后不等不靠,且第一个在村里建起了永久性住房。他在灾后重建中喊出励志口号,虽看似平凡的行为,却在当时具有不平凡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鼓励了更多的人自立自强重建家园。他也因此受到温家宝总理的接见,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了总理的赞许。

  因为这两幅标语,因为这两幅标语所折射出的精神之光,石光武一个失去右臂的残疾村民,一个坚强乐观、自强不息的铁血汉子走进了无数人的心灵视野,被无数人牢牢记住。清明节前夕,华西都市报记者再次走进青川县黄坪乡枣树,讲述“标语人家”石光武的自强故事。

  地震回忆

  灾难面前他不低头

  石光武的故事在当地早已家喻户晓。早年间,一场事故导致他右手残疾,妻子是先天性聋哑人。夫妻俩生有一儿一女,现在与儿子、儿媳同住。“5·12”地震前,一家人靠种地、开小卖部的收入,石光武盖起了一幢两层楼共8间的砖瓦房。不幸的是,2008年5月12日下午,突如其来的一场大地震,震垮了石光武辛辛苦苦建起的家,石光武勤劳致富的成果在那一刻被震成碎片。

  望着眼前的残垣断壁和妻子的无语抹泪,石光武痛在心底,他意识到,家,已经没了。但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石光武装作并不在意的样子,他一边宽慰妻子,说:“怕啥,只要有手有脚有条命,再

  大的困难也无所谓,房子垮了可以重修嘛。”心里也寻思着:确实得马上重修房子,否则接下来的日子怎么办?一家人要住哪里?怎么生活?2008年7月,枣树村党支部号召村民修建永久性住房,石光武第一个站出来响应。

  就在石光武一家好不容易把垮掉的房子拆了,正准备砌砖。恰在这时,他发现本村一些木架结构的老房却在地震中损毁不大。他忽然想到:以前这种砖瓦结构的房子不结实,不能再修了!左想右想,石光武认为还是木架房抗震能力强。于是,石光武就和儿子去买木架、请木匠,回来后,又把刚修的拆了,重修木架结构的房屋。

  自力更生

  自立精神鼓舞乡邻

  时值7月,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上的青川余震不断,谁也说不清将来会不会有更大的地震,村民们对石光武急着建房的行为无法理解,就纷纷劝阻他。有人说:“你这么急着修房子干啥?再说你两口子都是残疾人,等一等,修房子的事国家迟早会解决的。”石光武立即予以反驳:“我相信国家是会管的。但是,这么大的灾难,国家要解决的困难不知有多大。要住房子,光等光靠政府是不行的,必须靠自己早点动手来修。”听他这么一说,再没人来劝阻他了。

  2008年8月31日,汶川大地震后第四次来到四川灾区的温家宝总理,走进偏僻的小山村枣树村,考察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情况。温总理来时,石光武正在和聋哑的妻子建房。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

  困难能战胜”村民房上的两条标语吸引了温总理的目光。他对随行干部说:“这是老百姓的话,抗震救灾要靠这种精神;重建家园、恢复生产要靠这种精神;使灾区将来发展得更好,也得靠这种精神。”

  时间一天天过去,看着石光武的房子一天天建起来,枣树村人的思想渐渐起了变化,全村的永久性住房开始大面积建设。

  看到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了,枣树村村支书罗义碧非常高兴。为了给大家鼓劲,他提议大伙编了许多顺口溜。其中,石光武的“有手有脚有条命,再大的困难也无所谓”被“发展”为“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石光武的邻居李玉明想的“修自己的房子,这是自己的事情,当然自己要出力”被发展成“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感恩奋进

  真正过上幸福生活

  2008年国庆前夕,在乡亲们的祝贺声中,石光武一家搬进了新修的木架结构房屋,成为青川县第一户震后搬进永久性新房的农户。2008年底,石光武买下一辆客货两用五菱车,由儿子驾驶跑运输。去年以来,石光武的女儿和儿媳一同在外务工,自己和老伴在家经营小店,同时他被枣树村聘上卫生保洁公益性岗位,每个月还领到450元工资,真正过上了幸福新生活。



  在“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

  事情自己干”的“两幅标语”鼓舞下,2008年年底,枣树村70%以上的重建户建成入住。2009年6月,全村207户受灾农户住进了新房,农房重建全面结束。震后仅一年时间,该村农房、基础设施、产业等得到了全面恢复和提升,并打造了枣树村精神家园。如今的枣树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感恩奋进,大力弘扬“两幅标语”精神,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新青川已然呈现在世人面前。

  华西都市报记者苗志勇

  作者:刘陈平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 1.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