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606|评论: 6

严介和拟投资内江120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1 06:55 | |阅读模式
“2005年胡润百富榜”排名第二的严介和,进军川渝市场的首站选择了内江。16日,其麾下的苏商建设集团同内江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10年,该集团在内江投资将在120亿元以上。
  严介和以8万元起家创立的太平洋建设集团以公路、市政、水利等为核心产业,其规模已跻身全国民营企业前五位,其个人以125亿的个人财富高居中国“2005年胡润百富榜”第二名。
  据悉,内江市是在今年4月的华东招商之行中,同严介和取得接触的。严介和此次应邀而来,内江市共推介了近20个项目,投资总额近100亿元。在对大千园、拦河坝、资中古城保护性综合开发、资中沱江二桥等10多个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后,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9日传出最新消息,6月底前内江市将有6个项目与苏商建设集团开展实质性合作并开工建设。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6-5-31 20:40 |

严介和财富暴增有没有猫腻 自称赚阳光下的利润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徐正辉 南京报道

经济观察报:1995年注册太平洋工程公司时,你连设备和现金总共加在一起才4000万元,而到了2005年,你个人的财富就达125亿元。相信你也知道,外界有观点认为,太平洋建设集团的BT模式可能蕴藏着“灰色交易”。 你的解释呢?

严介和:我们公司主要采取两种模式运营,一是并购,一是BT模式,并购亏损国有企业只是增加了公司资产总量,并没有给公司带来财富的增长,公司95%以上的利润来源于工程,而工程项目最主要就是BT模式。

以包头120亿元的项目来分析吧。这120亿项目分6年建设,每年做20亿元的项目,然后和政府签约4年还清,每年还25%

第一年干20亿的工程,我们只需要投10亿元即可,其它可以通过供应、分包等来解决;

第二年再干20亿的工程,此时只需要投5亿即可,因为政府第一年需要还贷20%-25%

第三年再干20亿的工程,此时不需要再投资,因为有政府第一年和第二年每年20%-25%的还贷;

第四年再干20亿的工程,此时非但不要投入,反而有了5亿元的收入了,(20%-25%)×3-10=5亿;

第五年再干20亿的工程,这一年政府还款20亿元,再扣除投入的10亿元,约有10亿元收入;

第六年再干20亿的工程,这一年政府还贷的钱就更用不完,可以投资去做其它的事情去了。

……

这种模式类似于滚雪球,越滚越大。政府和我们签的合同大都是5-8年,当然越长越好,我们是用政府的应收账款(3-4年后政府的钱)去做未来的业务,即便是领导变了,也不影响计划的执行。

经济观察报:BT模式一般要求总承包方至少要有30%自有资金,而太平洋建设公司手中的定单总额高达2700亿元,依靠目前集团100多亿元的自有资金如何去运营呢?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针对BT模式的法律法规出台,外界有人士认为,这一模式正是钻了法律空子。

严介和:首先,这些定单不是马上要求完成。现在我们在海南、内蒙等地还签了一些新的定单,总量会更大。

从上述模式当中可以看出,如果我们要完成5000亿元的定单,自有资金有50亿元即可,这个比例约在1%左右。所以,我们不会存在资金难题。目前,我们在银行的贷款才3个亿,并且很多国外大机构和银行想给我们贷款都被拒绝了。我们本身不缺钱。

经济观察报:你并购的这些国有企业目前的状况如何?这些被收购的企业目前如何维持日常的经营?他们对整个集团公司的贡献是多少?

严介和:我们采取零资产收购,但收购之前,一般而言,集团会先投入约3000万元,甚至更多的资金使企业正常生产和运营,之后就让企业滚动发展了,总不能老占用工程主业的资金吧。

我们收购了31家国企,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企业能回收成本,他们什么贡献也没有,我们只有付出。

所以我建议董事会,主张退出29家企业,留下两家,一个是苏红酒业,一是纵横国际。就苏红酒业来说,一年生产几十天就可完成全年的产量,而公司投入近3000万元,到现在300万元都回收不到。纵横国际的投入更不是能以千万计算的,我们要的是良好的口碑和社会效应。

如果非要说到对集团贡献的话,除了资产总量得到扩张,在相关业务上间接支持集团外,另外一块就是债务利润,比如100亿负债,银行收不回,我们不超过40亿元就解决了,那么,这60亿债务利润就产生了。

经济观察报:我们发现,零收购的国有企业位置都处于当地黄金地段,价位在100/亩左右,而贵公司收购之后都会把企业搬迁到10万元/亩以下的经济开发区。请问,这其中可有生意做?

严介和:以镇江华龙管道为例。在“退城进区”之政策下,挂牌前,是以工业土地出让,这里按40万元/亩,总共实收4800万元。其后,以商业土地挂牌出让,约120万元/亩,溢价80万元/亩,按照“政府八我二”来分,我们实收不到2000万元,这样不合算。所以我们得重新和政府谈判,起码在溢价部分按五五分成,我们才可能持平。

这笔账这么算:搬到开发区后,新土地需要资金1000万元,道路厂房等2000万元,生产设备及人员成本等需要6000万元,搬迁费用共需要1个亿,如果按其后的溢价部分“政府八我二”的政策来算,我们还需要再投入4000万元。

经济观察报:从近年太平洋建设集团的模式看,在某个区域内,你们有一个大的国企重组行为,就会拿到一个大的市政工程项目。那么你们是否以牺牲并购国企的代价来获得工程的高额回报?是不是可以认为两者有因果关系?

严介和:关系不大。收购企业的目的有三,一是从壮大资产总量来考虑;二是表明自己不是包工头而是企业家;三是社会效应。工程项目都是当地政府主动找到我们的,这顺序不能反,所以我们没有猫腻,这才叫做阳光下的利润。

发表于 2006-5-31 20:40 |

严介和财富暴增有没有猫腻 自称赚阳光下的利润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徐正辉 南京报道

经济观察报:1995年注册太平洋工程公司时,你连设备和现金总共加在一起才4000万元,而到了2005年,你个人的财富就达125亿元。相信你也知道,外界有观点认为,太平洋建设集团的BT模式可能蕴藏着“灰色交易”。 你的解释呢?

严介和:我们公司主要采取两种模式运营,一是并购,一是BT模式,并购亏损国有企业只是增加了公司资产总量,并没有给公司带来财富的增长,公司95%以上的利润来源于工程,而工程项目最主要就是BT模式。

以包头120亿元的项目来分析吧。这120亿项目分6年建设,每年做20亿元的项目,然后和政府签约4年还清,每年还25%

第一年干20亿的工程,我们只需要投10亿元即可,其它可以通过供应、分包等来解决;

第二年再干20亿的工程,此时只需要投5亿即可,因为政府第一年需要还贷20%-25%

第三年再干20亿的工程,此时不需要再投资,因为有政府第一年和第二年每年20%-25%的还贷;

第四年再干20亿的工程,此时非但不要投入,反而有了5亿元的收入了,(20%-25%)×3-10=5亿;

第五年再干20亿的工程,这一年政府还款20亿元,再扣除投入的10亿元,约有10亿元收入;

第六年再干20亿的工程,这一年政府还贷的钱就更用不完,可以投资去做其它的事情去了。

……

这种模式类似于滚雪球,越滚越大。政府和我们签的合同大都是5-8年,当然越长越好,我们是用政府的应收账款(3-4年后政府的钱)去做未来的业务,即便是领导变了,也不影响计划的执行。

经济观察报:BT模式一般要求总承包方至少要有30%自有资金,而太平洋建设公司手中的定单总额高达2700亿元,依靠目前集团100多亿元的自有资金如何去运营呢?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针对BT模式的法律法规出台,外界有人士认为,这一模式正是钻了法律空子。

严介和:首先,这些定单不是马上要求完成。现在我们在海南、内蒙等地还签了一些新的定单,总量会更大。

从上述模式当中可以看出,如果我们要完成5000亿元的定单,自有资金有50亿元即可,这个比例约在1%左右。所以,我们不会存在资金难题。目前,我们在银行的贷款才3个亿,并且很多国外大机构和银行想给我们贷款都被拒绝了。我们本身不缺钱。

经济观察报:你并购的这些国有企业目前的状况如何?这些被收购的企业目前如何维持日常的经营?他们对整个集团公司的贡献是多少?

严介和:我们采取零资产收购,但收购之前,一般而言,集团会先投入约3000万元,甚至更多的资金使企业正常生产和运营,之后就让企业滚动发展了,总不能老占用工程主业的资金吧。

我们收购了31家国企,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企业能回收成本,他们什么贡献也没有,我们只有付出。

所以我建议董事会,主张退出29家企业,留下两家,一个是苏红酒业,一是纵横国际。就苏红酒业来说,一年生产几十天就可完成全年的产量,而公司投入近3000万元,到现在300万元都回收不到。纵横国际的投入更不是能以千万计算的,我们要的是良好的口碑和社会效应。

如果非要说到对集团贡献的话,除了资产总量得到扩张,在相关业务上间接支持集团外,另外一块就是债务利润,比如100亿负债,银行收不回,我们不超过40亿元就解决了,那么,这60亿债务利润就产生了。

经济观察报:我们发现,零收购的国有企业位置都处于当地黄金地段,价位在100/亩左右,而贵公司收购之后都会把企业搬迁到10万元/亩以下的经济开发区。请问,这其中可有生意做?

严介和:以镇江华龙管道为例。在“退城进区”之政策下,挂牌前,是以工业土地出让,这里按40万元/亩,总共实收4800万元。其后,以商业土地挂牌出让,约120万元/亩,溢价80万元/亩,按照“政府八我二”来分,我们实收不到2000万元,这样不合算。所以我们得重新和政府谈判,起码在溢价部分按五五分成,我们才可能持平。

这笔账这么算:搬到开发区后,新土地需要资金1000万元,道路厂房等2000万元,生产设备及人员成本等需要6000万元,搬迁费用共需要1个亿,如果按其后的溢价部分“政府八我二”的政策来算,我们还需要再投入4000万元。

经济观察报:从近年太平洋建设集团的模式看,在某个区域内,你们有一个大的国企重组行为,就会拿到一个大的市政工程项目。那么你们是否以牺牲并购国企的代价来获得工程的高额回报?是不是可以认为两者有因果关系?

严介和:关系不大。收购企业的目的有三,一是从壮大资产总量来考虑;二是表明自己不是包工头而是企业家;三是社会效应。工程项目都是当地政府主动找到我们的,这顺序不能反,所以我们没有猫腻,这才叫做阳光下的利润。

发表于 2013-5-26 00:01 |
piaog

发表于 2013-5-28 15:44 |
路过的额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3-6-2 14:52 |
路过的~我就看看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3-6-2 15:03 |
路过的~我就看看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