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95|评论: 2

]“这里就是我们的家”

[复制链接]

感谢有您!

发表于 2007-5-19 19:27 | |阅读模式
 5月18日这一天,丹棱某特殊教育学校的袁晓闯老师不到六点钟就起床了。今天,学校要举办一场为庆祝第17个助残日的表演。为此,袁老师和其他老师从4月中旬就开始准备了,教学生们唱歌、跳舞,朗诵。“同学们尽管有身体上或智力上的残疾,但排练都很认真,希望今天他们都能演好。”年轻的袁老师说起他的学生们,笑得一脸阳光。

  “这里不是学校而是我们的家!”

  双腿有残疾,要靠双拐行走的何月红在合唱中极为显眼。她领唱了一首《祖国》,歌声飘出学校,飞到了周围的田埂上。演出完毕后,她告诉记者,她两个月前才来到这里,觉得这里的老师们对人很好,像妈妈一样,感觉不像是学校,而是温暖的家。

  也许对这里的许多孩子来说,能这样生动地表达自己对学校的感情的并不多。很多人因为不同程度的智障,就只会说“好,某某老师对我好”。今年13岁的李月就是其中一个,她不仅智力存在问题,而且严重弱视。2005年,李母将她带到学校里,称在读小学三年级的李月实在学不下去了,什么都不会,就连生活也不能自理,吃饭都不晓得怎么拿碗。“如今,她能做简单的加减法了,而且能够自己洗头洗衣服了。”特殊教育学校的刘莉校长告诉记者。

  刘杰今年17岁,3年前在杨场镇小学读五年级。可他却连简单的算术、写字都不能。为此,刘父将其领回家中闲耍。刘莉校长得知这一情况后,将其录取。如今,刘杰在学校老师的关心照顾下,已经学会了简单的算术,还在记者的采访本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从公认的“哑巴” 到开口唱歌背唐诗

  本报曾报道过的不幸儿童陈有福如今在这里生活很好。9岁时,小有福从不开口讲一句话,村里人都认为他是个哑巴,就连他的父母都不再对他抱有希望。来到特殊学校后,老师们认为他只是患了自闭症,于是每天都跟他聊天,耐心地教他数数,眼看小有福已经渐惭摆脱了自闭,而一场不幸车祸的降临,使小有福失去了父亲,母亲也失去了一条腿。于是又一次将他推向自闭的阴影中。但是,学校老师不厌其烦,一遍遍带他散心,陪他聊天,再次用真心把他从自闭的阴影中拉回来。表演中,小有福一口气唱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和《两只蝴蝶》两首歌,还为我们背诵了唐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让他们都能像正常人一样享受到生活的快乐。”

  当台上的孩子们尽情地歌唱时,记者注意到了这样一个身影。她不时地走到台下围观的孩子中,为他们喂水,整理衣服,告诉他们不要大声说话。她就是这里负责生活的保育员黄淑芬。黄老师今年59岁了,身体还好。她告诉记者,自己来这里已经3年了,跟孩子们有了很深的感情。

  早上叫孩子们起床吃早餐、上课,中午安排孩子们午休,晚上叫孩子们准时睡觉,夜里还要叫醒爱尿床的孩子们上厕所。这就是黄老师和其他负责生活的老师们的日常工作。黄老师告诉记者,“其实他们,都是我们的孩子!”

  “这些孩子本身是不幸的,希望大家都能关爱这些孩子,让他们都能像正常人一样享受到生活的快乐。”刘校长说。

  他有一颗坚强快乐的心

  见习记者 吴艳红 陈小芳 本报记者 席涓

  初见程磊,被他清秀的面容所打动。小小的个儿,偏瘦的身体,微微带卷的头发,咕溜溜转动的眼睛,一直挂在脸上的浅浅的微笑……可也正是这么一个清秀的少年,却因为有着身体上的残疾,让他走着和一条同龄人不太一样的路。

  今年即将跨入21岁行列的程磊1986年11月出生在仁寿满井镇社加村3组的一个普通农民家里。孩子的到来本该为家里带来幸福和喜悦,但是程磊一来到人世就注定了与常人不同:他有先天性心脏病,且小小的身体上还背了个“罗锅”,这个“罗锅”一直伴随着他成长。

  虽然有着身体上的不适与不方便,程磊还是和伙伴们一样踏进了学校,并且和同学们相处得很愉快。在学校学习的生涯一直持续到初三。本来可以继续读书的程磊,在初三还没结束的时候,因为心脏病病情无奈的离开了学校。

  没有上学的程磊只有待在家里。看着父母整日辛劳,却没有太多的收入,而自己因为身体的原因,根本不能帮父母做农活。在家里闲着的半年,程磊实在觉得心里憋得慌。自己不能就这样一直生活下去了。

  正当程磊为自己的未来发愁的时候,舅妈给他出了个主意:让程磊跟着她们学做衣服,这不是太重的体力活,至少可以让他学到一门技术,若是能做好,也可以为自己谋生计了。程磊想想也行,于是就跟着舅妈学起了衣服的制作。程磊可算得上心灵手巧,很快,他就掌握了很多做衣服的技巧,技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直到2004年进入现在工作的服装厂时,程磊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

  进入服装厂后,程磊和同事们相处得很融洽。“周围有很多和我一样身体有残疾的朋友,我们一起工作生活,有着很动共同语言。朋友们一直都很照顾我、关心我,所以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驼背而伤心或埋怨过什么,我们一起快乐地生活着”。在这么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中,程磊更踏实地在服装制作的生产“前线”上继续锻炼学习着,努力工作着。进厂仅两年的时间,在去年的年终评定时,程磊的业绩就已经排到了前列。

  付出了才会得到回报。去年的12月份,省上传来了将于当月25日在眉山市举行四川省第二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的消息。公司从市残联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组织了全体职工大会,让大家推选一到两个代表参加这次竞赛,程磊因其扎实的技术功底和突出的业绩被大家“选中”,在进行了短短两天的赛前培训后,他带着大家的期望参加了女服制作的比赛。

  程磊没有让大家失望。他制作的女式西服取得了女服制作组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为了同组比赛的18人中的佼佼者。对于成绩的获得,程磊很平静。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程磊的回答很朴实:还是先认真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吧!

  今天,你捐书了吗

  见习记者 蔡园

  记者近日在位于市区小香港步行街的某大型连锁书店内发现了一张非常醒目的题为“书香满人间——一本书,一份爱”的爱心倡议书,鼓励市民将家里适合学生的图书(音像)捐赠给盲聋哑学生,或者就在该书店购买图书(音响)进行捐赠,为此,该书店还专门设置了推荐购捐的图书专柜,柜上图书全部以七折优惠价出售。

  据了解,此次“书香满人间”爱心活动是由该书店所属的图书集团与四川省残疾人联合会以及四川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倡议书上提到的社会捐赠只是此次活动的其中一个部分,而连锁店覆盖全省的该图书集团在为期一个月的活动期间,将向省内12个市的17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盲聋哑学生捐赠25万元的图书(音像)和60台CD试听机。我市东坡区特殊教育学校也在受捐赠的学校之列,将会获赠价值2万元的图书(音像)以及5台CD试听机,由该书店负责具体的提供事项。以书店为主体的捐赠活动开展得有条不紊,那么社会捐赠这部分进行得怎样呢?对此,书店负责人无奈地说:“社会捐赠的效果非常不尽人意,我们书店在整个眉山地区共有7个门店,但是社会捐赠箱里一直空空如也,只有我们书店的员工平均每个人捐了5本。”当记者询问是不是书店对这次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以致广大市民不够了解时,书店负责人表示,该活动从4月20号就正式启动了,活动初期书店就在店内所有醒目的位置都张贴了大幅的爱心倡议书,并且每个周末都安排了两名员工穿着活动主题T恤在书店入口处为顾客介绍此次活动内容,但是从来没有顾客向书店员工询问过有关捐赠的事宜。

  该书店负责人期待着广大市民能积极参与到这项爱心活动中来。该书店负责人告诉记者,据统计,全省的盲聋哑中小学生有4615人,他们分布在全省19个市(州)的76所特殊教育学校中,盲生的信息来源主要靠听,他们对音乐、有声读物等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聋哑生生活在没有声音的世界,书是他们最好的朋友,帮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而且,大部分盲聋哑学生都来自贫困家庭,他们的文化生活需要我们长期和持续的关注。

  -相关链接

  助残日的来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从1991年5月15日开始实施,“全国助残日”活动即从当年开始进行。

  今年助残日的主题:今年第十七个全国助残日主题:保障残疾人权益,共建和谐社会

  2006年 我市帮扶残疾人大事记

  ●职业技能及实用技术培训3400人,新增就业825人

  ●856户农村特困残疾人喜迁新居

  2006年3月6日,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2006年度农村特困残疾人危房改造方案》。到10月底,全市投资1020万元,改造农村特困残疾人危房856户,新建房屋5217间,19200平方米,惠及农村特困人口2970人。其中残疾人960人。持续三年的农村特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已成为残联的精品项目。

  ●12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2006年共筹资120多万元资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1450例,1200人重见光明。其中免费手术526名

  ●内引外联抓项目

  去年我市积极争取国家彩票公益金康复、危房改造、助学等助残项目,争取资金及器材折合人民币86万元。去年全省残疾人康复扶贫贴息贷款总额1.26亿元,我市占84%。相关企业安置残疾人210人,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扶助农村残疾人5600人。

  短评

  他们也是社会的一份子

  看到以上的这些事迹,让我们为这些残疾人的自强、快乐感到欣慰,其实他们也与我们一样,都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他们也在用自己的能力为他人、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为正常人的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爱心和关注。在与他们的接触中,让我们感觉到,他们更多的是希望能融入这个社会,他们希望自己是这个社会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因为身体上的原因,残疾人在社会中生活总要付出比健全人更多一点的艰辛,这需要我们更多的关心与帮助。而对于残疾人自身来说,对于我们的社会来说,舞台与机会是他们更为渴望的东西。他们更需要的是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平台,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让自己的人生演绎出新的精彩。这,也许才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所应该倡导的。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7-5-22 17:11 |
关爱残疾人

发表于 2007-5-24 23:00 |
丹棱有特殊教育学校?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