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706|评论: 4

泥石流袭北川 5父母“组团”背孩子6小时脱险

[复制链接]

感谢有您!

发表于 2008-9-27 11:18 | |阅读模式
  他们都是年轻的父母,还有一个1岁左右的孩子,他们都来自北川曲山镇邓家片区黄家坝,这次突如其来的泥石流,将他们的房屋和帐篷冲走,在“孤岛”邓家困了一天一夜,没有电,没有住处,甚至没有粮食…5个年轻的父母“组团”,在危险四伏的山路上“爬行”了6个小时,终于安全地把孩子转移出来。

  父亲背孩子母亲在后护送

  张志洪夫妇就是其中一对,昨日下午3时,当他们到达曲山镇任家坪时,镇政府工作人员让他们上了一辆大巴车,经过简单的调整后,他们将被安置在安昌镇。

  9月25日一早,正在茂县跑运输的张志红夫妇,听说北川遭了泥石流,老家还有母亲和一岁多的儿子,电话始终打不通。夫妇俩丢下生意,马上往曲山镇赶。上午9点钟回到镇上,夫妇上没有吃饭,马不停蹄地赶路,一路上,到处都是坍塌的房屋,两人相互鼓励着。下午3点钟,终于到达家里,看到母亲和儿子都没事,两人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房子没了,粮食没了,在附近的村里蹲了一夜,又冷又饿,大人吃干粮还熬得住,把小孩弄病了怎么办?张志红和同组有小孩的做出一个决定:“组团”背着小孩,走山路走出去。昨日早上9时许,一行人出发了,丈夫用背带把孩子捆在背上,用厚厚的衣服裹着,外面披上雨衣。妻子则在后面,保护和鼓励着孩子。从邓家黄家坝到杨柳坪,是地震后新开的土路,泥石流带来的泥沙,使泥浆抹过膝盖。

  “不是走,而是爬上来的。”一行人形容着走路,担心背上的孩子被摔着,父亲在前面,手脚并用。地上的草、横着的枝丫,是最好的拐杖。昨日15时,花了6个小时到达曲山镇任家坪时,一个个成了泥人,从脚到头,都糊满了泥土。而背上的孩子,一个个白白胖胖的,没有一点泥土。“这真是一个奇迹!”一位中年村民感慨,走这段山路,不摔十几跤不正常,而这些年轻的爸爸妈妈,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居然做到了。

  74岁老人带头36人徒步送救命粮

  连日的暴雨,致使通往曲山镇邓家片区的3条公路,被垮塌的山体阻断。5000余人的邓家片区成了孤岛。从邓家片区走出来的人称,里面缺水缺电,衣服和粮食紧缺。

  前日下午,曲山镇派出先遣队36人,前往邓家送粮食棉被。昨日凌晨3时许,经过12小时的跋涉,其中一部分队员回到安置点。先遣队队员,曲山镇安子坪村村民何海琼,是先遣队中6名女队员之一。何海琼说,听说给被困的乡亲送棉被,她二话没说就答应了。“我们都是受灾的,有困难别人来帮忙,现在别人有困难了,我们义不容辞。”

  下午1时许,先遣队出发了。带头的,是华林村74岁的老人邓中顺,这个“倔强”的老头执意要去。何海琼背了2摞被盖,至少50斤以上。原计划坐货车到杨柳坪,但车子在盘山公路上掉不过头,先遣队只能徒步行走。过了杨柳坪后,路是地震后新开的土路,“一脚踩下去,泥浆没过膝盖,鞋子就陷在里面了。”何海琼称,虽穿了雨衣,到大伙衣服全湿透了。晚上7时许,经过近6个小时的跋涉,先遣队终于到了邓家中心小学。

  “就像踩到‘鱼背’上一样滑。”先遣队队员王平德说,他摔了10几跤,每个人的内裤上,都沾满了泥巴。经过一个小时的休整,9点过,先遣队返回,并与昨日凌晨3时许到达安置点。

  41名官兵39名群众脱险

  擂鼓镇党委副书记杜才云介绍,在擂鼓镇苏保村、田坝村,被泥石流围困两天两夜的二炮某部41名官兵和苏保村、田坝村39名群众,也于25日下午被成功解救出来。

  这些二炮工程官兵,是负责抢修北川“生命线”擂禹路的,泥石流致使困在一高地上。从25日7时许,21名救援队员带着绳索,用树木搭建简易木桥,在泥石流形成的泥浆中穿行。11时许和被困人员会合。25日下午3时许,被困的官兵和群众,终于脱险。

  在擂鼓镇苏保片区和五星片区,还困着数千名群众,目前,相关人员正在设法将被困的群众转移出来。据介绍,此前对外公布的北川失踪人员目前有8名人员还活着。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8-9-27 11:47 |

我顶,我顶,我顶,.顶,,,,,,,,,,

发表于 2008-9-27 21:30 |
[em03][em03][em03]

发表于 2009-8-7 12:58 |
强帖终于出现,要顶的啊,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09-8-6 15:02 |
这么强,,支持楼主,佩服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