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教育 欢歌前行 浸润于实验小学这方沃土,她怀揣一生的梦想,践行着一个教师的诺言,与她的学生一道成长,一道收获成功与快乐。她就是平昌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长孙桂蓉。她耕耘教坛16年,铸就了她“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快快乐乐做教师”的工作作风,成长为学生喜欢、家长信赖、社会认可的老师。
孙桂蓉曾在工作日志上写道:“当我看完《师德启示录》并实践一段时间之后,我豁然开朗:只有用平等深沉的爱、永不倦怠的爱、出自本能的爱,方能润泽孩子纯真的心灵,塑造孩子可贵的灵魂”。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她说,从教这么多年,最大的感受是“赏识每一个孩子,你会收获惊喜”。以前她班里有个孩子很喜欢拿别人的东西,他似乎很享受这个过程。后来她开始密切关注他,发现他拿的东西并不一定是他喜欢的或者珍贵的,他多次把拿来的东西又送给了同学,原来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已经成了他难以控制和改变的习惯,家长和老师都为他伤透脑筋。经常他满脸都是被打过的伤痕;经常他家长当着很多同学的面指责他,骂他;有一次一个生意人还带着他找到学校来了,但他还是若无其事的样子。是孙老师用爱一点一点地去感染他,并和同学提前沟通好让他 “当选”为班级管理委员,然后选准时机对他进行表扬,定期向家长通报他的变化。慢慢地,他变了,不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了,还成了班里优秀的学生和同学们信赖的班干部。 每次班会课,她都有一个不变的内容:一周里班里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哪些孩子有进步了?自己有哪些地方还做得不够好?有什么最美丽和快乐的事情要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分享?慢慢地孩子们的注意点从负面的情绪渲泄逐渐转移到正面的阳光快乐的发现,家长电话的内容也就多了感谢欣慰而少了抱怨。作为班主任,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发展孩子们的个性,绽放孩子们的灵性,让孩子们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快乐发展。 孙桂蓉一直坚持订阅《小学数学教师》、《四川教育》等杂志,坚持写读书笔记,学习最新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实践到自己的课堂上。从教以来,她一直坚持提前备课,课前反复研究教案,课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调整教案,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受到良好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地学习。她是一位喜欢思考的老师,可以说思考已成了她的习惯。每上一堂课,课前她要思考怎样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学得快乐?怎样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所收获?怎样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后她要反思,反思自己的不足和可取之处。 16年来,她致力于教育科研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撰写的论文和教案有三篇获省二等奖,五篇获市一等奖,一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多篇获县一等奖并在学校交流。参与研究的课题《小学生养成教育“双网七环”模式》获市电教科研成果一等奖,省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2009年又担任了市级立项课题《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参与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的主研工作,现已申报结题。今年负责的省级课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证研究》已立项。 孙桂蓉担任学校数学教研组长近十年中,她带头上公开课、研究课、办专题讲座,指导年轻教师参加各级讲课比赛和课题研究,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很多老师都成为了学校的骨干力量,她也多次被学校表彰为“优秀教研组长”。 2004年,她担任了平昌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数学指导小组组长,她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规划、细则,多次组织组内人员开会、研讨课改工作,认真履行县课改办布置的各项任务,踏遍全县四十多个乡镇学校,对全县各校的数学骨干教师进行培训指导。 十六载笔耕墨种,十六载春华秋实。为教育,她大爱无边,奉献无悔;为学生,她大爱无言,诲人不倦。几多奉献,几分收获,孕育着她奋进而快乐的师魂。 本帖最后由 万事淡定 于 2013-10-25 09:5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