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牛犊不怕虎”是“自信”吗?
*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复旦教授年轻貌美,直言“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讲无损他人的自信自由的举止,就是优雅。然后讲,自信与他信不能得兼,要坚持自信。
对大学生,20岁左右还未入世,学习“自理自立自治”,还没有立,谈“自信”就早了些。
许多人,做好事,做坏事,都有自己的“理”。这时候,不要自以为是,听听许多人的评论,多个方面听听,先求得“他信”,然后再“自信”,才比较客观。
汪精卫大讲“曲线救国”,很“自信”,他老婆关进监狱死不认罪。
孔乙己坚持“窃书”不是“偷”,津津乐道于“回字的四种写法”。
汪精卫和孔乙己,都不顾周围人的评论,表现出坚定的“自信”。但在大众心中,他们的“自信”,其实是“顽固”和“迂腐”,甚至假面中包藏祸心。
所以,学校教育青少年,还是首先教育孩子们“自理自立自治”,多听听民众的议论。有了客观的“他信”,多多联系群众,才不会陷入“故步自封”的误区。
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夫子历经一生艰难险阻,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自信”的举止,自由自在符合“规矩”。
这个“规矩”,就是不损害他人的自由,自然他人的评论最客观。
阅历尚浅,就飘飘然起来,用“自信”把自己封闭起来,无异于掩耳盗铃。
希特勒曾经用民族优越感,号召众多德国青年发动战争。日本天皇用武士道精神,傾全国之力,推进东亚各国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他们妄图把自己意愿,强加给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头上,疯狂地“自信”可以征服世界。
许多邪教组织和恐怖分子,在封闭空间反复灌输“圣战”的说教,把无知无畏的青少年训练成“人肉炸弹”,自杀式攻击死而无憾。
“初生牛犊不怕虎”,常常会被别有用心的恶人所诱惑和控制,训练成为自杀式攻击的武器。
其最露骨的手段,就是隔离与大众的联系和交流,使之禁绝比较选择和独立思考的可能,这样才可以用邪恶的说教来“洗脑”。
让青少年沉浸“我自风情万种”的陶醉,无视家国亲情和民众利益,岂能“与世无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