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⑧:按分数报志愿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起决定作用的自始至终都是排名。各段控制线由排名来划定,高校招生投档线和录取线也是按排名划定。之所以按排名划线和录取,是因为每一年高校招生计划及试题难易度都有变化,不同年份的录取分数没有可比性,单纯的看考生分数没有任何参考意义。 家长如果以“分数报志愿”,等孩子高考出分后,参考高考往年录取分数填报志愿,极易造成定位的不准确,出现偏离甚至严重的失误。家长需要提前预估考生在本省排名和掌握目标院校录取排名,并参考高校近几年的录取排名和专业录取排名,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 误区⑨:平行志愿风险减少,不会没学上 家长盲目认为平行志愿风险少,忽视录取规则,不知道平行志愿模式下的“暗礁险滩”。平行志愿实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一轮投档”原则会让许多家长在填报志愿时造成失误。考生被平行志愿中的任一高校提档,如果因身体因素、单科成绩达不到该校的录取要求,就会被该校退档,造成考生本段落榜,很可能掉到下一段。平行志愿间院校志愿梯度拉不开,可能造成几所高校同时落选。考生过多选择热门专业且不服从调剂,高分照样有可能落榜。 误区⑩:一分不浪费才是好志愿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成绩刚好能被好大学踩线录取就是好的志愿填报方案,其实踩线进名校缺少了对心仪专业的选择权,因为一些热门专业的录取排名会随着学校排名的提高而“水涨船高”。而高校录取因为实行“分数优先”原则,考生是从高分到低分挨个挑学校选专业,这样会造成录取分数的集中化,即扁平化。这样就降低了踩线同时进名校和热门专业的可能性,增加了考生挑大学、选专业的难度。 https://image.uc.cn/o/wemedia/s/upload/2019/2ce710588ccf07ecdd181b4493e27155.jpg;,4,jpegx;3,700x.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