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验:
### 一、**制度保障:法律与财政双重倾斜**
1. **立法保障教育公平**
日本出台《偏远地区教育振兴法》《过疏地区对策紧急措施法》等法律,明确对人口稀少地区学校给予财政、师资、设施等方面的优先支持。
2. **财政投入精准倾斜**
- 中央政府承担教师工资的1/3,地方政府承担2/3,减轻基层财政压力。
- 对偏远地区学校额外补贴校车、宿舍、教材、午餐、健康检查等费用。
- 设立“地方创生转移支付制度”,2021年预算达1028亿日元,支持乡村教育等项目。
---
### 二、**师资优化:稳定与提升并重**
1. **待遇倾斜**
偏远地区教师享受“偏远地区津贴”、严寒补助、单身赴任津贴等,收入普遍高于城市教师。
2. **教师轮岗与联合研修**
- 推行城乡教师轮岗制度,确保师资均衡。
- 小规模学校联合开展跨校研修,解决校内教研资源不足问题。
---
### 三、**教学模式创新:复式教学与社区融合**
1. **提升复式教学质量**
制定《活力校园建设国家指南》,明确保留小规模学校的条件,并推广复式教学优化方案。
2. **社区共建“学习共同体”**
- 北海道设立“地区学校支援总部”,组织居民、企业参与“周六教育活动”,如农业体验、传统文化学习等,增强学校与社区互动。
- 大学与科研机构介入,如“移动理科教室”项目弥补实验资源不足。
---
### 四、**资源整合:学校合并与村镇调整**
1. **科学调整学校布局**
制定村镇合并标准,如合并后人口达8000人需设1所中学,避免资源浪费。
2. **城乡教育均等化**
通过村镇合并简化行政,提升基础设施利用率,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
### 五、**社会参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1. **“村落支援队”制度**
政府招募城市青年赴农村服务,约50%队员最终定居并创业,带动人口回流。
2. **职业启蒙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融入农业、传统工艺等课程,增强农村学生乡土认同与就业能力。
---
### 启示与借鉴
日本的实践表明,解决农村小学空心化问题需**法律保障、财政倾斜、社区参与、师资优化**四者协同。中国可借鉴其经验:
- **制定针对小规模学校的专项政策**(如教师津贴、跨校教研);
- **推动学校与社区产业联动**(如农耕体验、非遗传承);
- **探索“教育+乡村振兴”融合项目**,将学校作为区域文化复兴的枢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