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 风 筝
作者:米山
中国古人发明了风筝,称之为“纸 鸢 ”。宋朝诗人王令在《纸 鸢 》中写到:
谁作轻鸢壮远观 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去 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 偶能终日遂为安
扶摇不起沧溟远 笑杀抟鹏似尔难
阳春三月,我到河东去踏青,走到正修建的江东大道上,有许多人在这旷野上放风筝。一个五十开外的男子,手里拿着色彩艳丽的风筝和放飞的线盘,边走边张望,见我后,高喊一声:“老哥,帮我一把!”我迎上前去“怎么不放飞呢?”“才买的风筝,重了点,此时的风力不大,难以起飞。”凭着经验,我说:“你把线放长点,我在这儿把风筝帮你举起,你拉着放长的线往前跑。”我放下高举着的风筝,他拉着风筝线急速地往前跑,果然,借着助力和风力,风筝飞起来了,飞上了天。他仰头望着天上风筝的飞行姿态,并有节奏的放出线盘中的线,这色彩艳丽的风筝越飞越高,带着他的心自在的在蓝天飞翔……
他专注地凝视着放飞的风筝,还时尔用舌尖添添嘴唇,一副“老儿童”开心的神情……勾起了我童趣的回忆:小时候,我也喜欢放风筝,常与小伙伴们一起在田野里放飞风筝。我们放飞的风筝,都是自己找来竹子篾条、鱼汤纸、浆糊,自己扎的,最常见的是扎“王”字形风筝。当放飞的风筝己高高的飞上了蓝天,我们总爱用白色的图画作业本纸,把它撕成一个个的圆卷,套进放飞的风筝线上,这一个个的小圆卷,随着风力和风筝线的牵引力,不断地沿着放飞的风筝线,慢慢地向上飞舞,我们叫它为“拍电报”。一旦高飞的风筝断线了,我们不停地叫喊着、追赶着去检回断线的风筝。若遇风筝被桂在树上或电线上的时候,大家齐心协力,想办法,尽量取回风筝。
我站在男子身旁,边看他放,边与他交谈着:“你在那上斑?”“现在没有上斑了,原来在‘修垮’社,企业改制失业了。”我不解的又问“什么叫修垮社?”他漫不经心地解释说:“大家都把修善社叫做修垮社。”我细想真还有一点相似。“你喜欢放风筝?”“从小就喜欢。”他用右手来回的轻轻地拉了一下放飞的风筝线,又对我说:“我患有骨子增生病,放风筝手不断地动着,头往上看着,对治疗骨子增生有好处。而且,放风筝心情愉快、开心,会忘记烦恼。”我看着他专注、开心的样子,希望高飞的风筝能带给他幸运!
本帖最后由 米山 于 2013-4-16 00:0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