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安徽商报》7月17日报道,近日,安徽省界首市一名13岁少女遭到3名女同学非法拘禁,逼迫她到KTV做“陪唱公主”。由于少女不愿穿三名女孩买来的暴露服装,被关进宾馆遭拳打脚踢和掌掴,致使其头面部、胳膊和后背多处受伤。直到少女的家长找到宾馆并报警。 13岁的少女犹如花儿一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面对多种不良因素的诱惑,因为贪图一时的享受,不惜铤而走险,逼迫自己的同学陪唱,最后发展到非法拘禁同学的地步,在不经意间触犯了国家的刑法,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为他们的自己的违法行为买单。这样无知而又无辜的犯罪,既是青春的代价,也是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瓶颈,逼迫陪唱的背后是未成年人法制教育还需进一步落到实处,并做到教育常态化。 未成年人法制教育是个包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个环节的系统工程,学校必须坚持选聘政法干部担任兼职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定期讲授法制课,积极开展适合中、小学生特点的法制辅助教育活动,利用已建成的法制教育基地,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网络,增强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各个中小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让广大青少年学生“看的见摸的着”,从而反思自己日常的某些行为习惯。同时,激发自己要珍惜现在良好的环境,认真学习,特别是学习法律知识,争取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是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生活习惯的开端,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制教育,首先要从家庭抓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家庭是第一道防线。家长不能“只重生理、不顾心理”、“只讲智育,不讲德育”,或采取溺爱、放任或者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要从其刚刚懂事起,培养其知法、守法的观念和意识,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思想,并教育其通过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防止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侵害。 社会教育包含丰富的内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构、行政部门、司法机关、新闻媒体等都应各自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加强普法宣传,将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并做到常态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突破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瓶颈,为未成年人健康茁壮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环境,让他们成长为一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