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86|评论: 0

谣言、假新闻为何满天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7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北京警方就李某等5人涉嫌强奸案答问,针对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其他4人有背景传言,认为背景说并非事实。而之前围绕李某案出现的私了”“虚报年龄”“轮流发生性关系等说法,也被警方确认是乌龙。近期,像这样传播率极高而又最终被揭下画皮的谣言,还有不少。比如安徽太和县孕妇腹中婴儿被盗广州伪娘coser遭黑人强奸广州一罪犯狱中遭多名黑人奸杀等消息也一度传得热闹,后都被证实是假新闻。
客观:传播快时代为虚假信息提供生存土壤
以真实为生命线的媒体时常遭受假新闻的困扰,每次爆出的假新闻事件总会让不少媒体中招。而以获取信息为日常需要的民众也时常被各色谣言包围。究其原因,与当下传播快时代这一大背景有着直接的联系。近年来,在传播格局中,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眼球点击成为争夺对象。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求新求快是大势所趋,求奇求特也难免出现,甚至为了哗众取宠,不惜以偏概全、以假乱真。断章取义的假新闻、耸人听闻的标题党,莫不产生于这样的土壤。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途径,重构了信息传播的结构,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在由数据织成的网络上,每个人都是一个节点,每个人都可以向这张传播的网络推送数据和信息。在这张网上,评价信息价值的标准往往是个人对信息的好恶和判断。这就大大增加了谣言传播的风险和几率。(来源:人民日报)
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当每个人都可以很方便地对着麦克风发言并参与到舆论场的时候,人们很难做到独善其身而不随波逐流。不难看出,虚假信息的链条已经被无限延长,而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人都难辞其咎。
主观:信息公开制度、媒体责任、公众鉴别力的三重缺失
首先,信息公开不及时,沟通渠道不通畅,管理制度不规范,是谣言滋生泛滥的重要原因。谣言的盛行,一定程度上是由此导致民众对政府产生居高临下的姿态这一印象从而造就双方的对立。对于政府来说,如果信息不透明,相关部门迟迟不发声,公众不能及时从权威渠道得到实情,小道消息就会有大肆传播的足够空间,谣言就会满天飞。
对于大众传媒来说,社会责任在个别媒体那里被忽视、被淡化。一些媒体不顾客观事实,仅凭道听途说,捕风捉影,任意编造新闻,或是没有对传言调查核实,没能确保基本事实的真实客观。媒体为追求市场卖点,只着眼于收视率、点击率和发行量,忽视了自身责任的担当。

而对公众来说,首先要正视的,是网络传播快时代中一种普遍流行的心态,即一事当前,不问真假,先问对错。在这种夹杂着社会撕裂与刻板偏见的情绪里,对于谣言的相信往往来自于刻板印象甚至本能。在真相出场后的一地鸡毛中,我们应该反思,事后看起来破绽百出的事情,为何当初却深信不疑?通过分析假新闻的本质,无论是年龄造假、背景说还是其他类似传言,所反映的是公众担心在权力的干预下,作恶的一方得不到应有的惩处,公众通过些事件,表达了对富裕阶层、特殊阶层罔顾法律、公义、道德的愤怒。谣言的盛行,也是社会焦虑情绪和安全感缺失的产物,浮躁的氛围使人们逐渐丧失了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理性的思考。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