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盖碗茶~
戏说:中国最神秘的部门到底是哪个部门?
据网络报道:某网站上的一则网络调查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在这个题目为“中国最神秘的部门,你认为是……”的调查中,投票率最高的是“有关部门”,为92%。尽管该投票可谓“纯属娱乐”,但也可从中看出,老百姓对反复出现的“有关部门”有成见。
“有关部门”到底有多神秘?笔者平时在写作的过程中,根据选题,经常给“有关部门”打电话咨询状况。但几乎从未获得过让笔者满意的答案,许多回答者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
“我不知道你要了解的情况,问问有关部门吧。”
问 :“您说是哪一个部门?”
对方说:“这个我怎么知道?”令人哭笑不得。
但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思考,就能发现,“有关部门”本身一点也不神秘。尤其从新闻报道的角度讲,保护“消息来源”是再正常不过,再应该不过的了。随随便便暴露“据透露……”绝不符合职业道德和精神。因此,无论哪个媒体,向观众、读者传出的“据有关部门”、“据有关人士”等说法是严格遵守职业规范的结果,并不值得从神秘性的角度进行任何讨论。
不过,据笔者所知,中国部分媒体人士最近有意或无意中使用,甚至滥用“有关部门”。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必须保护消息来源的同时,尽可能公开消息来源也是符合职业精神的。
“有关部门”出现得太多,老百姓也似乎有些麻木了。至于网民嘲笑“有关部门”这一提法的原因,笔者认为,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众所周知,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很复杂,往往从血缘、地缘、学缘,而不完全通过社会契约的方式处理工作上的合作关系。在这个意义上,大家过于对“有关部门”保持敏感性跟日语里说的“保身”(保护自身的权益)密不可分。
可想而知,“有关部门”的蔓延也必然牵涉到部门太多,无法从职能分工角度判断或确定这一事务由哪一部门来服务的现实困境。笔者希望,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有关部门”能够褪去神秘面纱,不再成为“难言之隐”或者推托之辞。
到今天为止,网络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最神秘部门:有关部门;中国最神秘人士:有关人士;中国最神秘专家:有关专家。
在中国,最神秘的部门叫做“有关部门”,中国的有关部门来无影去无踪看不见摸不着,凌驾于美国中情局、英国军情六处、俄罗斯克格勃、德国联邦情报局之上,成为世界著名神秘组织,令世界各国间谍闻风丧胆落荒而逃。 虽然中国的有关部门充斥着整个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虽然他们在暴风、骤雨、地震、海啸等重大事件中无处不在,虽然在地沟油、苏丹红、黑心棉、毒大米里也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虽然在百度上搜索这个最神秘的“有关部门”可以搜索到1亿条网页,但是这一亿多个解释也没有把这个有关部门解释清楚,没有人知道他们在哪里,没有人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出现,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谁,但所有的事情他们都管,是中国出镜率最高、职能范围最广、但是又最神秘的部门。
目前,最神秘的部门是“有关部门”,有关部门一般不出场,但一旦出场总是会把表弟也带上,表弟叫“相关部门”,这两个部门各施其职,但却是共同处理“有关方面”的相关性工作事务,隶属于“相关领导”,而“相关领导”又直接受命于“有关领导”,“有关领导”受“主要领导”管理,重大事务都是逐级上报到“主要领导”,由主要领导批示给有关领导,然后由有关领导批示给有关方面,或者由相关领导批示给相关方面,再传至有关部门做好有关方面工作或传至相关部门做好相关方面工作。重大事项还有召集所有的部门和方面的有关和相关部门及领导成员开会集体研究,个别特殊的有代表性的有推广价值的引起重视的反映强烈的事项会采取汇报会、洽谈会、听证等等形式专题研究研讨,然后形成纪要文件再层层传达到基层。这些程序走下来的时间则根据事情大小来确定,假如是旧城改造征地拆迁或收费项目则加快进度抓紧进行,科研项目就不晓得是多少年了。
一般来说,有关部门的职责就是背黑锅,无论是看报纸还是听广播,我们经常能从媒体上看到、听到这样的句子:
“昨日(今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
“有关部门表示,对这个问题绝不能姑息……”、
“有关部门正在调查事故的原因”。
“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对此次事件的处理方法……”
一般情况下,有关部门只出现在某地发生了灾难、遭遇了恶性事件、牵涉到以权谋私、关涉到什么部门的脸面的时候神秘出现,然后承诺承担责任之后匆匆消失不见,身份一直是个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