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734|评论: 5

终于搞规矩了,亮证“认亲”,皆大欢喜

[复制链接]

2022年优秀网友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5-8-3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终于搞规矩了,亮证“认亲”,皆大欢喜


                                谢歌说事


[color=var(-

       广西“亮证姐”认亲,倾情演绎了一场迟来的亲情大戏。
640 640 640

        不得不说这官方通报堪称一场精心编排的舆情剧本,通报用一连串“巧合”织就了一个完美闭环。通报说了,亮的证是老公的,老公是消防员;车是贷款二手车;报警没出警是“规范内不严谨”;最妙的是,双方竟是“未出五服的表亲”,最终以认亲和解画上句号。这般滴水不漏,若论用巧合化解舆情的功夫,通报无懈可击,确实属于教科书级别。

        但是我研读了一下这教科书的逻辑,细品却满是荒诞。早不相识晚不相识,偏在亮证对峙、全网围观后,才发现是血脉相连的亲戚?按常理,乡村邻里亲疏远近都算是“门清”,未出五服的亲戚当属近支,但何以闹到剑拔弩张时双方父母都未曾提及这层关系?直到舆情发酵,调查组才挖掘出这层亲情,这时间点的巧合,未免太像事后补位的剧情补丁。

        更耐人寻味的是对核心问题的处理。女司机持他人执法证威慑他人,本质是借权力符号施压,最终却以其丈夫证件保管不善轻轻带过。若执法证件能如此随意转借、当作开路符,这般保管不善的代价未免太轻。而报警后警方仅电话沟通未出警,美其名曰符合规范,却回避了普通民众遇类似纠纷能否享此弹性执法的追问?

        网友的疑问戳中了要害,既然是亲戚,女方父亲为何不早劝女儿退让?既然父母相识,何以需警方上门调解而非家族内部化解?这些不合常理的细节,在巧合的大框架下被轻轻遮蔽。我反倒觉得,通报越强调调查严谨,越像在提醒公众,有些真相,需要用合理怀疑去穿透文字迷雾。

        这场认亲大戏最讽刺之处,在于它暴露了某些舆情应对的套路,用亲情化解矛盾性质,用小瑕疵掩盖权力滥用隐患,用和解终结追问。女司机敢亮证施压,根源在于对权力符号的迷信;而通报轻描淡写的处理,更像在暗示小闹怡情,大闹认亲,只要最后能把这个事情给“圆”回来,那些过程中的权力越界便能一笔勾销。

       说到底,公众愤怒的根本就不是谁不让路的琐事,而是对持证耍特权的警惕。执法证件成了私人通行证,亲戚关系成了舆情灭火的工具,这样的完美通报哪怕再严谨,也难掩公信力的隐伤。

        估计这会儿吃瓜群众都开始散了。闹剧终场,亲戚相认,看似皆大欢喜。只是下次若再遇亮证威慑,路人或许该先问一句:敢问阁下,咱们是不是还没相认的亲戚?因为,在这场幻术里,亲情的远近,似乎总与舆情热度成正比。而真正需要警惕的,恰是这种用巧合避重就轻、用亲情遮掩问题的应对逻辑,它或许能平息一时舆情,却难消规则的严肃性。

        唉!“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啊,不登门……”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