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县为冲刺‘中国辞赋之乡’,已在中小学层面试点宣传赋文化,并制定相关方案。这无疑为赋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埋下伏笔。”3月13日,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名誉会长邓郁章受访,提及赋文化搭台、南充可否唱出一台“经济大戏”话题时直言。
走过两千多年的赋文化,在今天究竟还有没有市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华辞赋》杂志社社长何建明对此的回答是肯定的。去年4月,何建明在“首都文学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讨会”上主旨发言时举例:中央电视台一个中国诗词大会在社会上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说明了唐诗宋词等影响了中国文化历史发展的诗词、辞赋,在今天的中国仍有巨大的市场。Part1 文化搭台传承赋文化的又一路径
农民喜欢散曲,几个村的农民发起成立农民散曲社。在市场经济大潮涌动,以及农村面临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这一则新闻似乎有些让人难以置信。然而,它却是真实的。
据山西媒体去年报道,当地原平市的部分乡下,近年来好些村子都成立了农民散曲社。外界注意到,这些散曲社的发起者不是别人,而是当地的村民。发现并支持当地散曲发展的,则是曾任新华社副总编辑、现任《中华辞赋》总编辑的辞赋家闵凡路。
据史载,散曲为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之一。它在元代兴盛,和唐诗宋词同为一代的文学。故又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散曲由宋词俗化而来,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因此,它是一种起源于民间的中国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
据中国辞赋学联合会理事朱兴弟介绍,在闵凡路先生等一大批人的支持下,原平一带农村的散曲发展很快。不仅成立了全国最早农民散曲社,而且成功举办过全国第一届农民散曲大赛。“原平散曲现象”引起圈内关注。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郑欣淼就此评价,我们感到一种从民间来的、一种很自然的天籁之音。
“山西原平市农民散曲社举办全国农民散曲大赛,其实就是典型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之举。”蓬安县司马相如研究会理事长魏赤中认为, 这种文化搭台的另一重要意义, 在于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又一路径。
Part2与时俱进 赋文化当融入时代内涵
走过历史长河的传统文化,在留给今人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沉淀出一些糟粕。我们今天所提倡的传承,是指优秀传统文化。
近些年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引起全国人民重视。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两个多月后,首都文学界近四十位作家、诗人、辞赋家、戏剧家、书法家、文学评论家聚集一堂,畅谈体会。由于大家有备而来,争相发言,会场气氛热烈。
一直关注此次座谈活动的朱兴弟说:“何建明在座谈中指出,在中国人的心底中,我们一直都有传统文化的情结,我们都有每天想朗诵诗和朗诵美文的愿望,所以,我们要积极发挥从事传统文化的创作者、研究者和学术者的作用,办好传播传统经典作品的诗会、朗诵会,办好相关文学网站。”
“我们肩上责任可谓重大,当然,我们的机遇也大,这是传统文化利好的时代,也是诗歌、 文学艺术形式创作繁荣兴起的时代。作家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继承先人先贤的诗风文才,是当代文学界一大职责。”何建明坦言。
朱兴弟可谓南充赋界的后起之秀,接触赋时间不长的他,近几年来频频参加国内辞赋大赛,并收获颇多。圈内人注意到,他的创作特点在于与时俱进。
郑欣淼在谈及诗韵改革时认为, 改革是必需的,应该支持,应该探索。他说,比如中华辞赋,如果汉赋还是传统的,那没法写。赋之所以传承至今,就在于其不断地前进。
Part3他山之石 文化搭台的样本意义
南充资深诗赋作家何剑青说,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之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可谓见惯不惊。远的不说,如蓬安县,近些年来打造旅游业,出现的“百牛渡江”活动,借助的就是农耕文化搭台。
“近些年来,央视《走遍中国》栏目等,多次对南充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予以拍摄宣传, 极大地提升了南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何剑青说,这些年来,南充开展的对直航城市的旅游推介活动,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南充被当地旅行社及游人认知、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央视的宣传。
“早些年,南充举办的‘丝绸节’,曾美誉国内外。”四川省丝绸协会副会长李伟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南充举行的数届丝绸节,不仅吸引了大量客商,促成一个个引资项目落地, 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南充的知名度, 促进了南充丝绸行业以及相关产业的转型发展。
市作协秘书长杨贵树直言:“我市大量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范例,无疑为赋文化搭台提供了样本意义。”
Part4拿来主义外地的做法值得借鉴
国内辞赋界注意到,近年来贵州瓮安的“辞赋现象”发展了得:不仅成长了一批辞赋作者,而且利用辞赋打造“中国辞赋之乡”,并借助此名义成功举办了“贵州·瓮安‘盛览故里·辞赋论坛’”。
“瓮安举办此活动,不仅助推了当地赋文化发展,而且向外界重树了形象。”朱兴弟说,瓮安借助辞赋文化,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瓮安同时,成功举办二届“贵州·瓮安‘盛览故里·辞赋论坛’。”
杨贵树说,瓮安县依托中国辞赋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龙狮文化艺术之乡等文化品牌,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主题为引领,深度挖掘辞赋在瓮安的渊源历史,此举值得借鉴。
“利用盛览向司马相如问赋典故,都可以成功打造‘中国辞赋之乡’并举办论坛。作为司马相如出生地的南充蓬安,可否效仿其做法呢?”蓬安司马相如研究会理事长魏赤中认为,鼓励我市广大青年通过辞赋创作培养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扩大南充的文化影响力,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正当时。
李波编后
在这大力弘扬文化自信的时代,一提及赋,南充的文人们都滔滔不绝,大家不同的言语主要集中在一个主题,那就是:深挖“赋圣故里”的赋文化历史资源,为南充的经济发展助力,为南充的城市建设添彩,为南充的影响力插上腾飞的翅膀。既然众人期盼,但愿众望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