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缓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出口形势依然严峻……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严峻而复杂,可我市青白江区1-9月的数据却令人振奋:前3个季度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5.13亿元,同比增长10.0%,10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不同程度增长。
数据背后凝聚着智慧与汗水。正值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力冲刺全年目标之际,记者走进青白江区,亲身探寻数据增长背后的原因,感受数据带来的发展变化。
近日,一个好消息从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传来:在刚刚公布的“四川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第二批)”名单中,位于该区工业集中发展区的节能建材产业基地成功获批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也是全省唯一获批的节能建材示范基地。
对青白江来说,这个示范基地的获批是对园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认可,也将对该区继续大力发展新型工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据悉,按照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和市委“五大兴市战略”重大部署,今年以来,青白江区继续发挥新型工业在经济中的支柱和引擎作用,1-10月,全区18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51.7亿元,同比增长18.8%。
战略性新兴产业捷报频传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直是青白江唱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头戏,提升区域发展引导力的重要战略。今年以来,该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更是势如破竹,一个个产业发展项目捷报频传。
6月10日,成都丽雅年产10万吨差别化高性能竹纤维产业化项目在青白江区正式投产。该项目集成了美国、英国、德国先进的生产设备技术,为目前全球单线产能最大、装备技术最先进短纤生产线。
10月,被纳入“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工程”之一的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低粘度PVB项目顺利投产。该项目填补了国内低粘度PVB市场的空白,其产品已远销美国、德国。今后我国的该类生产企业将不再依赖日本产品,代之以更质优价廉的“成都青白江造”!
11月,由成都焊研威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焊接机器人已成功实现批量生产,其系统机器人焊接设备的技术水平已跨入国内同行业前列。
近日,西南地区最大的商用车生产基地——中国重汽成都王牌“012”中重卡项目已顺利投入试生产,该项目在关键技术上有中国重汽集团强大的技术支撑和产品核心技术的支持,预计今年12月将实现批量生产。
……
据统计,1-10月,青白江区新兴产业实现产值67.8亿元,同比增长13.2%,占全区产值的19.3%。其中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48.9亿元,同比增长11%;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16.3亿元,同比增长15.4%。青白江区正在推动新型工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新型工业基地强势崛起
从建区之始,青白江就被赋予了发展工业的历史使命。今天,在全市吹响“五大兴市战略”号角、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关键时期,青白江正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领先区”发展战略。今年以来,该区先后出台了《“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新型工业领先区建设实现工业率先倍增的若干政策》及配套的实施细则,完成该区2013-2020年新一轮工业空间布局规划修编并经市规委会讨论通过,2013-2020年该区将新增工业发展面积13.75平方公里。
依托中国重汽成都王牌有限公司年产40万辆商用车项目建设,青白江区重点发展以重、中、轻、微卡为主导的商用车和城市专用车,新能源汽车以及汽车零部件制造,带动商用车零部件、关联产品等上下游产业链不断延伸,打造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商用车生产基地;
依托天马轴承、天保重装、三洲核能等企业,推动风电、水电、核电等重大产业项目齐头并进,打造特色鲜明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围绕巨石、台玻等新型材料企业实施产业升级,建设总投资32亿元、年产21万吨玻璃纤维的巨石玻纤基地和总投资超3亿美元、年产6万吨的电子级玻璃纤维丝及布生产基地,全力打造国家高性能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令人欣喜的是,在抓项目强产业的同时,青白江区还着力在循环经济方面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园区企业间构建了物资能源阶梯循环利用链,鼓励重点企业逐步完善内部循环,推动园区内企业建立互补互动、共生共利的有机产业链。自该区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以来,已建成了6条资源循环使用的产业链,实现了工业资源的再循环、再利用,促进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目前,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作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51025工程”中重点培养的千亿产业园区,已汇集了包括23家世界500强在内的众多新型企业。如今的青白江,正加快建设以“西部商用车制造”“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生产”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为基础的新型工业领先区。
|